中國的「天眼」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何茂松


天眼是我國在貴州建造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天眼是中國的重大科技項目,通過天眼我們可以直接觀測遙遠星系,把目標投向河外星系。如圖所示,天眼已經在201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它的主體是口徑達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這個和我們以前使用的電視接收用的衛星天線鍋也很像,但天眼要厲害多了,它是當前地球上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口徑500米的一口大鍋有多大。

天眼投資高達40億人民幣,依靠貴州當地的天然地勢修建。天眼項目從調研到啟用,前後花費二十多年的時間,在天眼投入使用不久,天眼總工程師及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先生因病去世。

在天眼之父南先生去世後不到一個月內,天眼就開啟了它的收穫之旅,

首先是發現兩顆新脈衝星,填補了中國的天文研究空白。目前天眼已經發現了幾十顆疑似脈衝星,其中有11顆已經得到確認,天眼發現的脈衝星即可研究宇宙形成和發展的奧秘,也可以作為宇宙中的燈塔供航天器精確導航使用。當然天眼還可以接受來自遙遠宇宙中的其他無線電波,捕捉外星智慧生命的信息

中國天眼在貴州平塘的啟用,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當地已經獲批國家科普示範基地和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當地啟動的天文小鎮項目投資120億,打造成國家5級景區。據當地統計數據,天涯啟動一年來,已經有24萬遊客前來探訪。


量子實驗室


先科普一下我國的“天眼”工程。所謂“天眼”就是指位於貴州黔南山區的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即為 FAST,旨在通過接收穫一些射電電信號探索外太空。“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自建成以來,天眼收穫也不小,據最新消息“天眼”目前發現 51 顆脈衝星候選體,並且其中 11 顆得到了確認。其綜合性能也是之前最著名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十倍強。如此強勢的工程,其建成對中國的影響如何呢?

加強我國在天文領域的地位

天眼作為一項頂尖的天文學大型工程設備,論影響力,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國家在該領域技術水平和地位的提升。天眼項目從啟動到最終的完成,歷經各種艱難且花費了二十年有餘,建成之後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並且在之後的較長時間內仍能保持在一流的地位,這將吸引更多的人才研究相關的科研課題,大大推動我國天文領域的發展。難以超越的工程,就是在該領域當前實力的證明和標榜。

推動工業、製造、建設等方面發展

天眼建在在貴州山區,其建設所需要的工業,建造水準也必須確保一流才能拿下。這對我國的工業製造支持和建造能力也是一種極大的考量,其核心支撐結構是索網結構,依靠該結構才能實現反射面的主動變位,該索網結構的索網跨度和精度要求也是世界頂尖的水平,也就是第一個採用變位工作方式的索網體系。在該技術難題的攻克中,形成了多個創新性的專利成果,對我國的工業製造,建設工程的有了很大的提升。

天文學研究價值

迴歸到天文學設備的本質,天眼用於可掃描宇宙微波輻射,接收各種電信號,進而觀測宇宙中的物質,距離精度都遠超其他任何設備。其在專業領域的先進性是能讓其他國家跪舔的,他們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技術工程,更多的只能是羨慕嫉妒恨。“天眼”帶來的專業價值和民族自豪,是值得國人驕傲的。


stormzhang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落成。

FAST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其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天眼”讓中國在某一個射電波段第一次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儀器,真正有了站到世界前沿的一個機會。

自2016年9月25日進入試運行以來,“中國天眼”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2017年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北京宣佈,“中國天眼”已探測到超過20個優質脈衝星候選體,其中6顆脈衝星通過系統認證。“

自1967年發現第一顆脈衝星以來,過去的50年裡,人類發現的脈衝星家族有2600多個成員了,FAST讓脈衝星家族有了“中國星”。發現6顆脈衝星的另一個重大意義,是為後續的天文觀測提供了信心,也就是設備到什麼程度,觀測水平到什麼階段,大家心裡更有數。

阿雷西博望遠鏡

FAST望遠鏡與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是世界上唯一利用喀斯特地貌中的天然盆地修建的超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去年曾因發現引力波而引起轟動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50多年一直無人超越。但跟阿雷西博望遠鏡相比,FAST綜合性能提高了約10倍,能看到更遠、更闇弱的天體,通過探測星際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際通信訊號,尋找地外文明的概率將提升5至10倍,把我們探測宇宙天體的能力拓展到137億年前。

FAST的誕生肩負著兩大科學使命,分別是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和觀測脈衝星,前者可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後者可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與物理規律。

而搜尋地外文明(外星人),是“天眼”的終極目標之一。“中國天眼”的三大目標是:脈衝星、星際導航、中性氫,另一個科學目標就是尋找星際分子,如果能找到跟生命體諸如碳、氫、氧、氮等相關的生命元素,這個區域就可能存在或者演化成生命、文明的星球。


政商內參


觀世界,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推動著世界格局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直接聯繫著國家的強大與興衰。

“中國天眼”(FAST)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3年提出構想,一共用23年時間,於2016年9月25日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竣工。

中國的“天眼”的建成對中國有什麼影響呢?

建造“中國天眼”的過程中,隨著一個個技術難題被攻破,最終國之重器亮相世界,標誌著中國逐步走向科技創新之路,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吹響了科技興國的衝鋒號。

一、“中國天眼”促進了重工業生產製造業發展

大家都知道,要建造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那就需要製造原材料。

因為天眼是個高精密的大型儀器設備,它需要三個方面的基礎構造:

一是大跨度柔索牽引並聯機構,二是動光纜,三是主動變位工作模式的索網結構。

但是我國沒有生產過那麼高精尖的科技產品。

即使生產出來的產品,也不能完全達到國際標準。

當時外國同行,根本不提供技術支持,整個工程都需要靠科技人員自主研發和製造。

就拿索疲勞這一項,中科院就做了10多萬次實驗,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重新制造,終於讓各項技術完全達標,甚至領先於世界水平。

這些技術成果最終得以推廣和大面積使用,國家承辦奧運會的許多主體項目時,很多技術就是應用“中國天眼”的。

1、獨立研製系統,影響開發業的大力發展

“中國天眼”是由6塔6索1艙1平臺構成,這種設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牽引並聯機構,是FAST的三大自主創新之一,什麼叫自主創新呢?

就是這種製造方法,是我們的科技人員自主研發的,沒有學別人的技術,世界上都是最新的技術。

從技術上講,它是一個柔性的並聯機器人拖動一個剛性的並聯機器人。

操作指標要求十分嚴格,空間位置最大誤差≤48mm,空間姿態誤差≤1°。

如此“國之重器”,誤差控制如此之低,可見我們的這項科學技術是多麼精湛。

不僅如此,FAST整個索驅動設備屏蔽的要求,達到了國際D級的最高標準,尤其饋源艙要求已經突破了D級。

能夠達到這些標準,是每個製造商,每個科技工作者,每個安裝師、調試員的努力付出才得以保障的。能夠發有的技術還申請了相關的專利。

2、動光纜的研製有突破性進展

人有視神經,通過視神經的發達才可以看得更遠。

動光纜是FAST的視神經,負責饋源艙控制信號和天文觀測信號的傳輸,所以對它的性能要求非常高,一是要耐反覆彎曲。

國外又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和禁運,當時我國生產的材料遠遠不能達到FAST的要求。

南仁東帶領科研組尋找合作方,最終烽火集團公司承接動光纜項目。

他們與眾多科研工作者,先後做了十幾萬次實驗,幾年的耐反覆彎曲光纖的研究。

“功夫不負有苦人”,動光纜終於研製成功了!動光纜的研製成功,讓“中國天眼”的“視神經”更加敏銳,中國天眼的“睜開”,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動光纜技術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此項技術成為全球首創,目前又應用到其他領域,而且國外建造天眼,也會到我國來下訂單,目前銷量已達到上億元,未來將成為出口創匯的成精尖產品之一。產品輸出沒有問題,但是這項製作技術卻是世界獨一無二的。

3、“中國天眼”的建造,推動了索網鋼構的技術發展

建造“中國天眼”的主動變位索網,是實現鏡面變形的關鍵機構。

建“中國天眼”需要鋼索要求有超強的抗疲勞性能。

就好比一個人的筋骨,筋骨柔韌性好的,才能更加抗疲勞。

而且索網鋼構還要能抵抗超高的應力,比如刮4、5級風以上,能不能具有超強的抗疲勞行,並且對鋼構的每條索都要有長度的精度。

正因為FAST工程對各項產品都有超高的要求,所以才讓我國鋼索生產製造水平又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跨度的索模結構安裝技術,也有大量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索網的結構獲得了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廣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以及鋼結構協會的特等獎等。

這些發明和技術,都是通過建造FAST的過程中,不斷經過技術人員研發出來的。所以說FAST這個項目,使科學前沿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推動航天領域的飛速發展

天眼的建立對我國衛星的發射、升空入軌的安全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不但可以為全球的衛星發射提供服務,還能對天外來客進行觀察檢測,中國天眼的誕生,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在航天、航空領域的探索與開發能力。

目前,中國已經獨立掌握了載人航天的全套技術和設備。

有了中國天眼,進一步加速中國遙感衛星的發展步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2017年發射了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珞珈一號”01星。

2019年將再發射“珞珈一號”02星,用以驗證雷達衛星多角度成像模式。這顆衛星在夜裡可以看見所有亮燈的大橋,拍攝出辨析度高於美國衛星拍攝的夜景圖片。

5、培養出大批的科技精英

中國“天眼”的研製和建設,從南仁東先生帶領的5人研究小組,逐漸發展到上百人的團隊,其中大部分人是南老的學生。

南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傾囊相授,讓一大批中青年科學家迅速崛起,為國家培養了頂尖人才。

在中國天眼的工程建設中,國內100多家生產企業加入,為生產出符合中國天眼的建築材料,有一大批技術人員得到了充分鍛鍊,湧現出一批科研工作者,實現了我國大科學工程由跟蹤模仿到集成創新的跨越。

中國天眼這個工程的完美竣工,使我國射電天文多個研究領域得到空前發展,而且為自然科學相關領域提供了重大發現的機會。

我們知道,科技進步拼的是人才,一箇中國天眼項目,直接和間接培養出一大批高科技人才,為國家人才庫儲備了更多的科學家。這才是中國天眼給中國帶來的最大的影響力。

中國天眼的首席設計師南仁東先生,為了中國天眼耗盡畢生精力,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帶動中國的科技產業、工業製造業飛速發展。

建造出的“中國天眼”為我國和世界留下來巨大的一筆遺產。

在中國天眼竣工兩週年來臨之際,有書君向偉大的科學家南仁東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國的科技進階之路,正是在無數的荊棘和犧牲中奮力前行的。我們以為歲月靜好,因為一直有人在負重前行!

南仁東先生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是南老為國家的科學事業默默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南老!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

中國!加油!


有書共讀


中國的“天眼”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現有的回答已經從工業設計製造(獨立自主設計、若干關鍵技術研發)、脈衝星探測(中國天文學家使用中國設備首次)、文化旅遊產業(貴州平塘經濟發展、科學普及)等等談了“天眼”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我想從中國和國際天文發展的巨大差距上談談這個問題。


在“天眼”和“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建設之前,中國天文和國際天文相比可謂是全方位的落後,雖然在某些科學研究上的差距較小,但其研究也多是採用國外望遠鏡觀測數據,因此也有某些人說"這實際上是給國外望遠鏡臉上貼金"。這種說法雖有些極端,但客觀上也反映出中國天文學家面臨“沒有望遠鏡使用”的窘境。


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前,中國最大的光學望遠鏡是位於河北承德興隆縣的2.16米望遠鏡(屬於國家天文臺)和雲南麗江高美古2.4米望遠鏡(屬於雲南天文臺),整個中國僅有2臺2米級望遠鏡;而美國天文學科發展較好的大學所屬2米級望遠鏡都處於淘汰之列(因為維護成本問題),主流設備是6到8米級的望遠鏡(MMT、VLT等),並有幾臺10級望遠鏡(Keck、GTC等)在服役,下一代30米級望遠鏡(TMT、GMT、E-ELT等)正在預研。


而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研製使得中國在光學天文上不至於落後那麼因為LAMOST的有效口徑為4米,至少中國也擁有的4米級光學望遠鏡了;其次鏡口徑為6米,中國也具有建設6到8米光學望遠鏡建設能力。在科學研究上也使得中國的河內天文(銀河系內,恆星研究、銀河結構研究)走在了國際天文學研究的前列。但比較遺憾的是,由於某些原因(望遠鏡設計和工作狀態、天文觀測臺址等)使得這麼一個4米級望遠鏡對於銀河系外的星系和活動星系研究束手無策,這也是很多國內天文學家對LAMOST頗有微詞的主要原因。想想一下SDSS(斯隆數字巡天,一臺2.5米光學望遠鏡)在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大尺度結構和暗物質研究上的巨大成功,LAMOST不僅讓人感到可惜。要知道LAMOST和SDSS幾乎是同時提出的項目,科學目標也近乎一致

。如果LAMOST和SDSS一樣成功,中國天文學地位絕不會如此。


(郭守敬望遠鏡)


同樣在射電天文學領域,雖然相比光學天文和國際的差距並沒有那麼巨大,但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上海建有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65m天馬望遠鏡,並且和雲南昆明的40米、新疆烏魯木齊、北京密雲的另外三臺望遠鏡組成了中國的VLBI射電天文網,可以開展高空間分辨的聯合觀測。中國VLBI網在我國系列月球探測活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月球航天器高精度的測控、定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馬望遠鏡)


(中國VLBI網)


但“天眼”的建成使得中國射電天文一下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在其建造過過程攻克了無數的關鍵技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其以後的科學運行過程中也會極大推動中國射電觀測天文的發展,在脈衝星探測、宇宙中性氫觀測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武向平院士所講,天眼FAST將在未來至少10年內保持國際領先優勢,FAST的建設也為中國參加國際射電天文合作項目SKA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人才隊伍、射電天文技術、處理和使用海量射電天文觀測數據開展前沿科學研究)。


(天眼FAST)


最近從某臺領導那聽來的非官方消息,國家發改委“十二五”的“南極天文臺”(包含南極2.5米光學紅外望遠鏡)和“十三五”的“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基本上要了了了,說實話挺羨慕中國做射電這幫人的!




南極觀星人


中國的天眼是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的主要功能是觀察宇宙中的電子輻射。沒有需求當然不會去耗費巨資建立如此巨大的射電望遠鏡,當時天眼望遠鏡肩負著重要的兩個科學使命,一是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這樣便能夠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雖然這看起來特別宏觀和我們日常的生活沒有什麼密切的聯繫,如果真的能夠破解宇宙起源和推出演化規律,這種優勢國際上絕對是壓倒性的,掌握了它這個超級真理,能夠預知未來趨勢,提前做出對策。二是觀測脈衝星,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與物理規律,每次物質形態和物理規律的進步都會推動工業產品的生產,中國天眼還攜帶了一個終極目的,那就是尋找地外文明,雖然現在沒有人敢肯定另外文明長什麼,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一切皆有可能。

我們現在知道宇宙物質的能量與特性不足百分之一,特別是對暗物質和暗能量射電望遠鏡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國天眼能夠幫助我們尋找外星生命解開宇宙起源之謎不僅僅科學作用與價值巨大,更重要的是會改變人們的世界觀,從而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影響我們的生活。

天眼有多種觀測模式包括指向,跟蹤,漂移掃描,曾經美國有一款轟動世界的望遠鏡,如今中國的天眼綜合性能甩美國的十條街,他能夠看的太空中更遠更微弱的天體。天眼也帶動了中國天文學界的發展,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更多的未解之謎等著我們去發現。


品讀武器裝備


天眼的出現使得中國擁有的世界上探測距離最遠,偵測數據最為精準的固定式射電望遠鏡。作為人類迄今為止建造的規模和體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天眼無疑是中國航天航空領域發展最有意義的一個項目。雖然天眼沒有飛出地球的神州系列航天飛船那麼引人矚目,也沒有像嫦娥系列運載火箭那麼讓人喝彩。但是天眼的出現證明了中國的射電面板的規格已經標準化,量產化。已經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生產數量足夠的射電面板用來建設大型射電望遠鏡這樣的大型工程。

而由於接受器的功率過於強大,方圓數公里都不會出現任何電磁信號。所以在望遠鏡裡的觀測人員幾乎是和外界隔絕。並且天眼的出現證明了中國不僅只限於能生產較為粗糙只能用來造橋用的鋼索,中國也一樣和美俄以及西方眾多先進國家一樣生產出又細,承載重量又高的高精度鋼索,並且在鋼索的設計建造工藝上在某方面還要把西方更勝一籌。比如同直徑的鋼索線,中國設計生產的在使用剛性和耐磨損抗腐蝕上就要比西方同類產品高。即使是鋼質量出了名的好的日本,也只是停留在小批量精加工生產上,所以日本的的射電望遠鏡一般直徑都不會超過100米,和中國500米的天眼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此外,天眼的出售也使得中國可以在天外行星的探測發現速度上要遠高於外國。比如在2017年,中國的天眼望遠鏡就是發現脈衝外星最多,獲得認證最多的望遠鏡,這在極大程度推動了人類對太空探索的進度。而且還可以使中國發現大量的類地行星以在國際航天協會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而且天眼絕對不是中國設計的最後一款射電望遠鏡,為了探索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國肯定會設計建造更大的行星觀測平臺。


盛華論劍


中國“天眼”是全世界最大、精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是用來觀測相關電子輻射的。去年,通過天眼我國觀察到太陽系外延的兩個外星球。天眼首先把我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

天眼的靈敏度非常高,可以診斷識別微弱的空間訊號,為國家安全服務。這一點上,引石老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目前世界上中國於美國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核武器擁有的多少也說明了這個國家國防的實力,所以朝鮮豁出去做原子彈也就是這個原因。可如果發生戰事,如何能夠判斷原子彈打過來呢?原子單發射軌跡檢測就是天眼在國家安全上的最重要體現,也就是說敵人發來原子彈,我們也有能力阻截。另外,天眼對我們衛星的發射、升空入軌的安全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為全球的衛星發射提供服務。同時對天外來客的觀察檢測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總之,天眼的建成,提高了中國在航天、航空領域的進一步探索和開發的能力,也保護了國家安全,對敵方起到了震懾作用,同時,對我國氣象、惡略天氣的觀察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可以跟蹤探測日冕物質拋射事件,服務於太空天氣預報。

引石老王關注高科技創新,致力於反劫持防禦與信息安全反黑,關注引石老王,大家一去溝通,探討!


引石老王


中國‘’天眼‘’對中國自己來說,應該是沒有影響的。但是,霍金一直阻擾我們不要靠近外星生命,免得引起戰爭。他還說,外星人就在月球的背面。不要招惹他們,免得不好的事情產生。這樣的話,‘’天眼‘’就不你。不是成為一個擺設了嗎?FAST射電望遠鏡,就是一個不中用的東西,那些發現都是沒有多大用處的。那些引力波和脈衝星也是和大家開玩笑的,反正肉眼又看不到,再他們咋個說。天文本身就沒有什麼意義的東西,那些天文學家能夠發現什麼?按說‘’天眼‘’已經和我們在一起那麼久了,應該有所發現,有所作為,怎麼看不到‘’天眼‘’出名的時候。雖然,霍金一輩子都在盯著月亮和星星看過不停,可是,他的發現卻是很少的,觀察和探索發現的本能有限啊!必須求取我們的‘’天眼‘’,才能夠探索發現更多的宇宙世界。


6353902879


天眼,是射電望遠鏡的俗稱,是人類傾聽宇宙的聲音,觀測宇宙的奧秘,開啟宇宙生命大門的一把鑰匙。



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能夠看到137億光年的距離,是人類目前認識的宇宙的邊緣。其口徑達到了驚人的500米,美國著名的被譽為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望遠鏡——阿雷西博望遠鏡口徑為300米,中國天眼的綜合性能是其10倍。接收距離上,能接收到137億光年之外的信號,這個距離相當於宇宙的邊緣。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望遠鏡,而且性能遠遠勝於其它的望遠鏡。

中國天眼在其試運行階段就首次發現了毫秒級別的脈衝星,而同是毫秒級別脈衝星,美國三次連續定點觀測都一無所獲,國際大型射電天文臺也空手而歸,中國天眼一下子讓中國在研究宇宙黑洞方面領先世界。中國天眼不僅大,不僅靈敏,而且與之前的望遠鏡相比,天眼並不是被動地接收信號,它是可以“活動的”,FAST的索網結構可以隨著天體的移動而自動變化,帶動索網上活動的4450個反射面板產生變化,足以觀測到更大天區的天體,同時,饋源艙也隨著索網一起運動,收集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採集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普通人類轉動自己的眼球,可以說,遙遠的太空對住中國天眼來說不存在任何的死角。


那麼,中國天眼對於中國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中國天眼的誕生加強了我國在國際天文地位的話語權。這一點可以理解為在大幅度拉動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同時,也加強了我國在這方面的話語權。過去西方一直瞧不起中國,還聯合起來打壓中國,就是不想讓中國崛起,如今中國的科技開始領先世界,這時候西方國家眼紅心急了,要求中國開放這些技術,美其名曰“技術共享”,當然了,中國人一向胸懷寬大,合作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現在輪到我們自己當主人了,話語權在我們的手裡,我們想和誰共享就和誰共享,可是呢,核心技術想也別想,必須掌握在我們的手裡。

其次對我國太空飛行器的發射,升空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對我國衛星,宇宙飛船等等提供精準的把握與服務的同時,對於全球航天事業也起到了提供服務的作用。此外還有對我國計算機以及數據儲存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貢獻,天文一直以來以數據量和儲存量巨大而著稱,我國計算機能力可以說也是達到了極致的要求,對於數據儲存能更是起到了爆炸式的增長。



中國天眼未來承擔的不僅僅是振興中國航天事業的任務,更是肩負著為全人類探索宇宙起源與探測並尋找地外文明的重任。我國的天眼可以用於探測宇宙中的氣體,微波激光以及脈衝星……天眼實現了對宇宙物質成分和其演化歷史的瞭解,也滿足了人類對於宇宙的無限好奇和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