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榮縣司法局多措並舉打造立體式多元化「大調解」格局

歷史遺留問題成了“老大難”怎麼辦?矛盾雙方各執一詞該聽誰?親鄰蜜友有了心結如何解?在柘榮,這些“疑難雜症”都能找到答案。

近年來,柘榮縣司法局緊緊圍繞服務群眾工作,深化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途徑和方法,形成了立體式、多元化的“大調解”格局,讓人民調解這朵“東方之花”開遍了山城大地。

“草根和事佬”排憂解糾紛

雙城鎮地處柘榮城關,是柘榮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全縣的流動人口聚集區、不穩定因素潛伏區,在這裡,素有“雙城安,則柘榮安”的說法。近年來,隨著雙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類歷史遺留問題日益凸顯。如何及時有效化解基層各類矛盾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消除安定穩定隱患?柘榮縣司法局立足鎮情,以“身邊人摻和身邊事,草根力量化解矛盾”為理念,創新成立“民間調解中心”,用群眾自治、司法指導的方式調解民間糾紛。

“我們依據網格管理,在全鎮各社區(村)成立了24個民間調解‘草根和事佬工作室’。這些‘和事佬’都是來自各社區(村)熟悉法律知識、德高望重、熱心公益事業的居民、鄉賢或族老,靠著‘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的理念,平息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糾紛。”雙城司法所所長劉成正告訴記者。

今年6月,一起徵地補償糾紛的順利解決,就體現了“草根和事佬”在為地方黨委政府排憂,為群眾解難的作用。

原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孔某及其丈夫曾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遊樸墓”正前方建有一座二層磚木結構房。由於房屋年久失修,2006年,夫妻倆決定對該房屋進行重建。但在報批建房手續時,倆人方知宅基地已於2001年被規劃於文物保護紅線範圍內。夫妻倆同意將宅基地作為文物保護使用,並於2006年領取了甲方使用土地預付款5000元。然而時過境遷,飛速上漲的房價使得孔某對徵用宅基地補償金產生異議,並因此多次上訪。得知情況後,“草根和事佬”謝聖耀當即介入調解,對孔某及其家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展開耐心的勸導,又對甲方言明其在處理該徵地補償案中的過失。最終使雙方重新達成協議,孔某同意息訴息訪。

“三心”調解促和諧

“為了這事,我們前後找了不少族老、部門調解,可都沒個結果。是您的真心、細心、耐心還了我們公道,真是太感謝了!”今年8月3日,在城郊司法所,當事人陸某強簽下調解協議書後,緊握著該所所長鄭以歡的手說道。

原來,陸某強是某茶企的負責人。去年10月,其公司在復墾茶園時,不慎損壞了陸某梅、陸某桃兄弟先祖的祖墳。雙方初次調解時,陸某強表示願意恢復陸某梅祖墳外觀,並賠償5000元。但陸某梅兄弟卻稱,陸某強的破壞行為導致其祖墳外的一骨灰罈破損,骨骸遺失,要求找回遺骸並賠償2萬元。

7月15日,案件移交城郊司法所受理後,鄭以歡沒有急於組織雙方調解,而是多次驅車1個多小時趕赴事發地熊透村五斗子山,走訪當地村民瞭解實際情況。為了還原事件真相,又邀請專業的修墓人到現場查看。最終從現場查出的細節倒推找到了陸某梅兄弟言語中的漏洞,使其承認破損的骨灰罈只是存放其先祖的生辰八字,並無骨骸。8月3日,在城郊司法所介入半個月後,雙方終於達成協議,陸某強一次性賠付陸某梅兄弟8600元,祖墳修復工作由陸某梅兄弟自行承擔。至此,這起困擾了陸某強10個月之久的糾紛順利解決。

從事司法行政工作多年,鄭以歡對於調解工作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用“真心、細心、耐心”化解群眾心中的千千結。

鄭以歡認為,在人民調解工作中,調解人員首要做的就是掌握第一手資料,用真心對待群眾,贏得群眾的信任。在建立起堅實信任的基礎上,細心把脈案件癥結,才能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給出最佳解決方案。最後,耐心地做好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尋找恰當的調解時機,促成雙方案結事了人和。

依靠這套行之有效的“三心”工作法,近年來,城郊鄉數百起矛盾糾紛均得到了圓滿調解,未發生一起民轉刑、非正常死亡、非正常上訪案件,實現了矛盾糾紛就地解決,有力地維護了轄區安定穩定。

“孝德”巧斷家務事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可當家人、親友、鄰里之間有了心結,誰來開導?在東源司法所,就有這麼一間“孝德調解室”,專門調解家庭成員、親友部裡之間難解的心結。

東源司法所所長魏軍捷告訴記者,柘榮是中國孝德文化之鄉,擁有獨特而豐厚的孝德文化資源。而設立孝德調解室,就是他們依託這一縣情與鄉村發展新形勢,對創新社會治理模式進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與傳統的調解方式相比,孝德調解室主要依靠懂得法律知識且德高望重的家族長輩、孝德模範為調解力量;重點解決的是涉老糾紛、家庭矛盾、鄰里摩擦等問題;主要藉助道德倫理、鄉規民約來調解民間糾紛。由於倡導傳統的孝德理念,因此孝德調解更有利於保護家庭矛盾糾紛中處於弱勢地位的老人、婦女。更重要的是,有司法人員和德高望重的家族長輩、村幹部等一同參與,既確保了調解過程符合法律規定,又通過以情動人、以德服人,使調解結果更加讓人心服口服。

2016年,孝德調解就挽回了西源村兩位九旬老人七十多年的感情。當時,兩家人因一塊四十多年前互贈的宅基地起了衝突,甚至揚言要上法院狀告對方。東源司法所調解員實地瞭解案件背景和雙方訴求後,邀請兩位老人、雙方親友及村幹部十多人到孝德調解室進行調解。

初時,兩家人一到調解現場便爭吵不休。調解人員見狀立即喊停,請兩位老人回憶當年互換土地的原因與交往的過程。在兩位老人訴說過程中,雙方子女漸漸瞭解了父輩深厚的感情,也對自身因利益而破壞父輩情誼的行為有所反思,調解員於是以此為突破點,挽回了兩家人瀕臨破裂的感情。

如今,在東源“有矛盾找孝德調解室”的說法已經深入人心。今年1月至今,孝德調解室已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6起,調解成功率100%。

(本報記者 龔麗雯 通訊員 崔為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