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汶川,十年前一場跨越千里的異地複課

“一年未了情,一世永結緣”。在集團創始人楊國強的主動請纓之下,碧桂園在2008年分三批接收汶川桑坪中學共1500多名師生到廣東復課,為期一年。這一年,掀開了粵汶兩地之間緣分的大幕。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里氏8.0級的特大地震造成近汶川縣50萬人傷亡或失蹤,舉國震驚。桑坪中學的師生們無疑是幸運的——1500多名師生全部倖存。但校舍已成廢墟,上學,瞬間變成了奢望。

十年汶川,十年前一場跨越千里的異地復課

重建中的桑坪中學


2008年5月底,在距離汶川兩千多公里之外的順德北滘,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得知汶川發生地震,立即將電話打給了遠在北京的一位記者,表達自己想要並利用旗下學校的校舍,接收失去校園的師生復課的願望,電話一打就是一個小時。

6月1日,楊國強直接致函廣東省委領導,希望能夠由自己捐資,接收1500名到2000名師生到廣東異地復課。

第二天,消息傳來:“善舉!充分顯示了我省民營企業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2008年7月1日早晨五點半,桑坪中學第一批600多位師生乘坐的火車專列抵達廣州火車站。彼時,廣州正是傾盆大雨,“難道廣東不歡迎我們?”師生們走出站臺,發現在暴雨之中,接站的一排大巴車上貼著“向英勇的汶川人民致敬”,廣東碧桂園學校的師生等候多時,笑靨如花,秩序井然。

最初,1500名師生分散在三個校區,與廣東的學生們在一個校園上課。不同地域背景,不同的家庭環境和不同的飲食文化,管理難度很大。

楊國強決定,在暑假期間,改造原本已準備投入招生的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作為桑坪中學在廣東復課的校區。

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當時規劃是一所小學,僅僅設計了12個班,而桑坪中學一共有22個班級需要容納。一個月之內完成擴建工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碧桂園做到了。

“知道孩子們不習慣,他們來了之後,我們想盡辦法安撫他們。”時任碧桂園學校校監、碧桂園集團對桑坪中學異地復學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梁熾娟女士介紹說,碧桂園為這批前來異地復課的學生配備了心理輔導老師、醫生,學校食堂還專門請了兩位川菜師傅調整伙食。

學校的活動幾乎每週都有:唱歌比賽,拔河,體育比賽,文藝匯演,書法美術……為了開拓學生的眼界,碧桂園集團還組織了廣東科技館等各種出遊,一個學期下來,就出去了10多次。


十年汶川,十年前一場跨越千里的異地復課

桑坪中學的孩子們參觀廣東科技館


桑坪中學後來整體併入汶川中學。十年後,在汶川中學教學樓的展示臺中,筆者看到當時桑坪中學異地復課的校服依然被完好保存,“碧桂園”三個字傳遞出沉甸甸的溫暖。

十年汶川,十年前一場跨越千里的異地復課

汶川中學陳列的碧桂園異地復課時的校服


十年過去了,為了紀念與碧桂園的深厚情誼,汶川中學校園裡的一條路被命名為“五邑路”。而桑坪中學參與異地復課的部分老師調入水磨中學。近年來,這份粵汶兩地之間的感情仍然通過教師跟崗學習、視頻教室捐建、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在延續著,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