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小貝勒」是哪幾個人,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登基為汗時,就設了四個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根據史料記載,努爾哈赤死時,皇太極繼承大汗位置。但與其他三位親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稱為四大貝勒時期。由此,在後金和清朝初期,四大貝勒掌握了大權,地位堪比後期的親王。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貝勒之後,清朝又出現了“四小貝勒”。在歷史學者看來,四小貝勒是清朝時是實權僅次於四大貝勒的另外四位貝勒。特別是四小貝勒中的多爾袞,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那麼,問題來了,清朝“四小貝勒”是哪幾個人,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清朝“四小貝勒”是哪幾個人,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首先,清朝“四小貝勒”分別是:大貝勒阿濟格(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二貝勒多爾袞(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三貝勒多鐸(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四貝勒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第六子)。就大貝勒阿濟格來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多爾袞之胞兄,母為大妃阿巴亥。在清朝初期,貝勒基本上都是能征善戰的將領。對於大貝勒愛新覺羅·阿濟格,同樣毫不例外。在清朝初期,大貝勒愛新覺羅·阿濟格不僅數次擊敗闖王李自成,還擊敗了眾多地方勢力。不過,在順治皇帝在位時,大貝勒阿濟格在和攝政王多爾袞的較量中失敗,最終被削爵幽禁賜死。

清朝“四小貝勒”是哪幾個人,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其次,就二貝勒多爾袞來說,可以說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歷史人物。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早在後金時期,多爾袞就開始征戰沙場了。在清朝入主中原的戰役中,多爾袞屢立戰功。特別是在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在順治皇帝在位時,多爾袞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對於這個時候的愛新覺羅·多爾袞,不僅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甚至可以說是清朝事實上的皇帝。在此基礎上,多爾袞去世後被追封為“清成宗”,這是皇帝才能有的廟號。

清朝“四小貝勒”是哪幾個人,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再者,就三貝勒愛新覺羅·多鐸來說,是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滿洲鑲白旗旗主,還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根據史料記載,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權力。在明朝滅亡之前,三貝勒愛新覺羅·多鐸參與松錦大戰,為清朝入主中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公元1644年,在清朝入主中原的過程中,三貝勒愛新覺羅·多鐸繼續南征北戰,為清朝打下了不少江山。不過,到了公元1649年,多鐸染天花死亡,年僅三十六歲。等到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清朝“四小貝勒”是哪幾個人,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最後,對於大貝勒阿濟格,二貝勒多爾袞,三貝勒多鐸這三個人,都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子。與此相對應的是,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則是和碩莊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母為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不過,四貝勒愛新覺羅·濟爾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宮中,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所以他不僅和努爾哈赤之間情同父子,而且與皇太極、多爾袞等皇子們關係很好。最終,四貝勒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不僅獲得了善終的結局,而且累封和碩鄭親王,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成為清朝歷史上除愛新覺羅·多爾袞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可以說是清朝初期四小貝勒中結局最好的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