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原創: 黃帥 善天下CharityOfWorld 今天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25年以前,世界各地紀念了首個國際消除貧窮日。

自那時以來,由於堅持政治領導、實行包容性的經濟發展和開展國際合作,近10億人已擺脫貧窮。

然而,很多人仍掉了隊。超過7億人無法滿足其日常需要。

很多人生活在衝突和危機中;還有人在獲得保健、教育和就業機會方面面臨障礙,這使他們無法從廣泛的經濟發展中受益。

婦女受到的影響尤其大。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1所提到的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現的貧窮,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一個挑戰,也是聯合國的一個主要優先事項。

今年,在我們慶祝《世界人權宣言》通過七十週年之際,讓我們記住,消除貧窮不是慈善問題,而是公正問題。

消除極端貧窮和維護所有人的平等權利這二者之間有著根本聯繫。

我們必須傾聽全球數百萬陷入貧窮和赤貧的人的心聲,解決阻礙他們融入社會的權力結構問題,並應對他們面臨的侮辱。

我們必須促進公平的全球化,為所有人創造機會,確保以迅速的技術發展推動消除貧窮的工作。

值此國際消除貧窮日,讓我們致力於堅守在《2030年議程》中作出的核心承諾,即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2018.10.17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自進入全球化時代以來,貧困和飢餓成為世界迫切解決的問題,更是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人們在為全球化帶來的財富與便利感到欣慰時,不得不面對那些一幕幕出現在屏幕上的非洲餓童或者貧民窟的骯髒。1992年12月22日,聯合國大會宣佈10月17日為國際消除貧困日,用以喚起各國對貧富懸殊族群、國家與社會階層的注意、檢討與援助,提高滅貧意識。今天是是中國第5個扶貧日,也是第26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小善君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通過深化改革和大規模的扶貧開發,使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在全球範圍內,‘極端貧困’的人數從1990年佔世界人口的36%下降到2015年的10%。在過去40年裡,中國有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數字,值得稱讚。”——英國《衛報》“中國讓數億農民轉向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許多研究人員將全球減貧取得的成績主要歸功於中國。而中國的減貧經驗正在被
其它很多國家借鑑效仿。”——美國《財富》雜誌

聯合國扶貧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說:“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也是絕無僅有!”

儘管中國在脫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距離中國提出“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還有不到3年時間,4000萬人還活在貧困線以下。

這意味著,實現目標,每個月要有100萬人脫貧,每分鐘20人。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日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發起“感受6塊3”的活動,號召大家在10月17日體驗用6.3元過一天,以增進對貧困的感受。

6.3*365大約等於2300元,在中國,2300元的年收入正是貧困線的標準。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如果我們平時少一分浪費,多一些珍惜,更多的人可能便會因此遠離貧困的威脅。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聯合國發佈的有關數據顯示,全球仍有10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線以下,8.52億人處於飢餓狀態,每年約500多萬兒童因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夭折。

全世界49個最不發達國家中有34個國家位於非洲。

自1990年以來,全球極端貧困人口的數量減少了1.32億,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極端貧困人口卻由2.27億增加到3.13億。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2008.10.9 一個緬甸男孩正將煤塊拾到袋子中。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2009.6.7 在伊拉克巴格達的一處貧民窟,兩個男孩在自家的泥巴房內向外張望。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2010.9.15 在阿富汗赫拉特,孩子們在裝將用作燃料的垃圾。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2014.8 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小鎮安納德是印度的代孕業中心。代孕成印度貧困婦女的重要收入來源。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2013.2.9 在塞爾維亞南部城鎮尼會,43歲無家可歸者用燭光照亮自己居住的墓穴。他已在這裡安家15年。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2013.12.1 阿富汗賈寶拉拉巴德郊區的一個難民營,學童們在一片空地上上課。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全球有6億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環境中,11億人無法得到安全飲用水,26億人缺乏基本的衛生條件。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還記得這張刺痛了多少人心靈的照片嗎?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迪頓說,“我們並沒有走出貧困的森林,對於地球上許多人來說,情況糟糕極了。”

貧困和飢餓,從來都不是普通人用來感懷命運、“提醒幸福”的素材,亦或是突發奇想時用來標榜仁慈的對象,它還超出想象地與每個人密切相關。

貧困一直被認為是諸多社會問題的根源,暴力、欺詐、毒品問題,甚至戰爭、恐怖活動。

貧困是“無聲的危機”,嚴重阻礙了貧窮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多年來,國際社會為消除貧困作出積極努力。

消除貧困一直也是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討論的重要議題。

對於單個個體而言,“消除貧困”四個字或許宏大遙遠,但所有美好願景的實現,都從點滴的行動開始。

捐出擱置已久的衣服書籍、關注貧困人群現狀、對生活資源多一分珍惜……你的關注和行動,就能讓世界離消除貧困的目標更近一步!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科普TIME

國際消除貧困日

國際消除貧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亦稱國際滅貧日或國際消貧日。是聯合國組織在1992年12月22日會議上通過47/196決議,由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為國際滅貧日,用以喚起世界各國對因制裁、各種歧視與財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貧富懸殊族群、國家與社會階層的注意、檢討與援助。提高全球的滅貧意識,提醒所有人持續為2015年"1.靠每日不到1美元維生的人口比例減半 2.捱餓的人口比例減半"這兩個目標而努力。每年聯合國為此紀念日訂立主題。

國家扶貧日

2014年8月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扶貧日"的批覆明確,從2014年起,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設立"扶貧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於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充分體現了對於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格外關心,設立"扶貧日"是繼續向貧困宣戰的一個重要的舉措,也是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們國家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扶貧開發以來,我國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扶貧開發為促進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和社會和諧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全球的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數據顯示,隨著扶貧開發的深入推進,我國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按照我國扶貧標準,1978-2010年累計減少了2.5億貧困人口,參考國際扶貧標準,我國共減少了6.6億貧困人口,全球貧困人口數量減少的成就93.3%來自中國。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聚焦」貧困:從不曾遠離的“創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