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路長出「創業新綠洲」西部欠發達地區推進雙創的「張掖版本」

半月談記者王博、範培珅

“張國臂腋,以通西域。”甘肅張掖是絲綢之路上的綠洲城市。3年前,張掖入選全國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行列。然而,地處偏遠、工業短腿、人才匱乏,經濟總體實力不強、要素市場發育不全,張掖的諸多“標籤”並非雙創的利好因素。3年來,本不具備“優等生”資質的張掖卻交上一份合格的“成績單”,探索出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雙創路徑,昔日絲路綠洲正成為創業創新的“新綠洲”。

“黃金19 條”為創業者“清障開道”

2015年6月,張掖市進入全國首批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行列,國家3年投入6億元推動試點城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張掖市長黃澤元在接受半月談記者專訪時說,當地堅持就業優先基本方向,突出改革創新根本動力,從強化組織推動、完善政策措施、推進機制創新、優化服務環境等方面探索西部欠發達地區推進雙創的可行路徑。

沒場地、缺資金、難融資……創業之初,任意一種困難都可能嚇退一批創業者。張掖市將創業者面臨的問題作為政策制定導向,幫創業者掃除障礙。

古丝路长出“创业新绿洲”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双创的“张掖版本”

張掖制定出臺的支持創業創新地方政策體系,因含金量高、吸引力強,被創業者稱為“黃金19條”。其中包括對初創型小微企業實行免規費、免房租、免稅、免息、免擔保費、補貼培訓費“五免一補”,對成長型小微企業實行創新獎勵、入規獎勵、融資獎勵、質量獎勵、創匯獎勵、改造升級補助、貸款利息補助“五獎兩補”,對創業創新基地實行改造費用補貼、租金補貼、業績獎勵、晉級獎勵、融資獎勵、服務平臺獎勵“兩補四獎”扶持政策;配套出臺小微企業專項資金、創業創新扶持基金、助創貸等管理辦法和支持個轉企小升規、科學技術獎勵等政策措施,形成一張相互支撐、協同發力優化小微企業成長環境的“政策網”。

黃澤元介紹,示範期內,張掖市新增市場主體5.8萬戶,其中新增小微企業1.7萬戶;新增城鎮就業9.7萬人,其中小微企業新增就業5.9萬人。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2家,小微企業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46億多元,小微企業授權專利達1733項,就業、創業、創新等示範試點主要目標任務均按期超額完成。

欠發達地區如何在雙創中補齊短板、找準優勢

為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張掖市級分四批次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65項,整合歸併核減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權力1475項,推行網上申報、網上審批,實行“一個窗口、一張表格、一套資料”,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部門協同辦。

黃澤元告訴半月談記者,張掖積極發揮政府的優質服務優勢,在甘肅率先開展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改革試點,評估類項目減少、環評時間縮短;集中打造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構建“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支持中介機構等社會力量為小微企業提供創業輔導、管理諮詢、檢驗檢測認證等“保姆式”服務。

古丝路长出“创业新绿洲”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双创的“张掖版本”

“資金短缺、技術落後、市場還不活躍,如果房價等生活成本高企,就很難吸引人才。”黃澤元認為,張掖底子薄、基礎差、創業創新要素缺,但土地、勞動力等創業成本相對較低。低成本是張掖與發達地區的比較優勢,只有維繫這一優勢,張掖才能在新一輪創新創業競爭中逆勢崛起。

黃澤元坦言,張掖調控以商品住房價格為核心的全要素社會成本,堅持“以地價控房價,以低價促消費,以消費帶投資”的房地產政策,連續多年商品住房銷售均價保持在每平方米3500元左右,在全國同類地級市中處於較低水平,用價格優勢吸引人才流入。

張掖尊重人才流動的自身規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實施人才資源“柔性引進”。“不一定非得讓人才在這裡落戶,只要能夠提供服務,政府就給予相應待遇。”黃澤元表示。

張掖市雙創辦副主任李文俊介紹,張掖市已聘請創業導師200多人,聘任金融顧問11名,引聘各類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100多人,組建140多人的專家服務團,建立全市柔性人才專家智庫,首批入庫246人。

“張掖路徑”點燃創業夢想

從“只有稅務局關心是否按期繳稅”到“多個政府部門競相詢問關懷”,短短几年,張掖市高臺縣九發婦女民間手工製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豔玲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創業氛圍的顯著變化。

張掖是河西走廊最大的中藥材產區。張掖市金盛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自2010年創業之初,就苦於資金短缺,公司負責人李先勝想擴大規模,總也沒底氣。在“黃金19條”等政策激勵下,金盛公司投資1500萬元對廠房、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在2017年11月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獲得創業貸款200萬元,先後享受補助資金、高新技術企業獎勵等120萬元,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以“黃金19條”為代表的雙創扶持政策讓更多創業者夢想落地。從國企辭職回鄉創業的楊長征與人合夥開辦張掖大航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致力於推廣農林植保無人飛機研發生產、銷售租賃、維修及售後服務。在張掖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孵化園區舉辦的路演活動中,楊長征的無人機項目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認可,獲准入駐34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免租金使用2 年。

“只要有好項目,政府就會大力支持,所有資源都會向你傾斜。”楊長征告訴半月談記者,今年張掖市臨澤縣政府為公司無人機生產提供場地4000平方米,公司獲得貼息貸款100萬元;臨澤縣還提供4套廉租房用於解決員工住宿問題。“所有的發展都超出我的預期。”楊長征說。

持續激發雙創動能,期待更多政策支持

要素不全,與資本市場距離遠,創業創新諸多短板仍待補齊。創業者期盼,綜合運用政府、市場等多種手段,為欠發達地區先天不足的創業環境提供更多支持。

雙創扶持政策宜再延續,並適當放寬基層在資金使用上的自主權。黃澤元表示,首批入圍城市的示範期即將結束,不少示範期培育的初創企業剛剛“扶上馬”,適逢“成長關鍵期”,需要資金和政策延續“再送一程”。張掖市甘州區雙創辦負責人和一些創業者希望,能夠將示範週期延長至5到6年,避免關鍵期遭遇“釜底抽薪”。

在示範續展期的資金下撥和使用上,期待獲得更多自主權。張掖各區縣雙創辦幹部反映,國家雙創資金將原本分散的多部門創業創新類資金整合下撥,而實際操作中,各部門還是條塊分割“老一套”。黃澤元建議,實行資金使用“負面清單”制度,如張掖市擬定“七個不準”,要求雙創資金不能用來平衡預算、不能用來還舊賬、不能用作行政支出等,既確保資金完全用在創業創新領域,又能大大降低使用的成本,加快支出進度。

黃澤元認為,對於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創業創新類政策性資金下撥應有所區別,應重點向西部欠發達地區傾斜。發達地區市場力量強大,創業者生存機會大。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小微企業發展的土壤還不肥沃,更需政策性資金強有力的投入以平衡地區差距,補齊短板,推動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