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古往今來,人們對名利的追求大都是津津樂道,而能看淡名利、看透生死之人,也不在少數,可若真能放下這一切做一個悠然閒淡之人,那可真不多。

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晉朝的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就算是清貧辛苦,也要過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他在宦海中浮沉了若干年後,看清了人生,選擇了最終那條歸隱之路。

詩仙李白,曾寫過“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可同時李白一生也寫過眾多幹謁詩,就連他在流放夜郎路上被赦回後,還寫干謁詩想謀求幕府職位。從詩中可以看出,李白那顆在名利與閒逸放縱之間搖擺著不甘之心。

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孟浩然是位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一生未入仕,可他也曾經是滿懷著“徒有羨漁情”,希望被引薦進入仕途,後來陰差陽錯的惹了唐玄宗不高興,自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只得寄情山水。

名與利的誘惑,是絕大多數人都難以抗拒的。在名潮利海的巨浪之下,傾覆了多少人生,可卻仍不能驚醒和嚇退那一批又一批前仆後繼的湧入者。千百年來,追名逐利者多,看透者不少,可能真正放下的,卻寥寥無幾。

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今天向朋友們介紹一首宋朝小詩,此詩作者不詳,詩也不是名篇,也非絕非律,乃非常古樸簡潔,直白易懂,還有些類似現代詩。閒石偶爾讀到,頗感驚訝,以前也曾讀過類似的句子,如蘇軾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可最後是落筆到自己高醉,依舊搏擊宦海。能象此詩這樣,直接說透生死,勸誡世人的話,在那些有名的詩詞作品當中,可還真的是少見。

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潭州四通館題梁(宋 無名氏)

蝸角名,蠅頭利。

老天術何巧,以此役斯世。

昨日一替死,今日一替生。

暗裡換人人不悟,門前每日見人行。

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注:潭州:地名,隋朝至明朝時期州治或府治長沙的古稱,地域包括今長沙、湘潭、株洲、岳陽南、益陽、婁底等地。

世人忙忙碌碌,費盡心機,到頭來爭的只不過是蝸牛角、蒼蠅頭那般大小的功名利祿。上天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法術和巧妙佈局,讓世上的人們如此瘋狂。再看那爭奪名利的路上,今日生明日死,各種算計和利誘,無法抗拒,無法逃脫。

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不但歲月催人老,人們在奔波與爭鬥中也加速磨損著自己的生命,改變著自己的心性。生活改變了每一個人,也重塑著每一個人,人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另外的樣子,黑髮變成白髮,青年變成暮年,健壯變成蒼老,單純變複雜。世上的人們從來沒有絲毫改變,沒有因此而放棄對名利的渴望,依舊你爭我趕,樂此不疲。

這首詩雖然寫於宋朝,與現今有近千年相隔,可這簡單的道理,重複上演的人生,何其一樣啊。人們在這世上要生存,要生活,還要活得好些,舒適些,那就要努力,就要奮鬥。取得功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普遍最被認可的辦法之一。

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作為一名塵世凡人,閒石也不能免俗。誰不願意名利雙收,名至實歸,有名有利之人的生活,自然要比無名無利之人的生活,安逸舒適很多。要是連溫飽都不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延續,那人生豈不是一條短暫而黑暗的死路麼。

名和利,沒什麼不好。適當的人生目標,切合實際的追求,都是正常的。生活,工作,還有人生,總是要有理想有奮鬥目標的,若沒有,那就是渾渾噩噩的一生,毫無價值與意義。

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講“恰到好處”的,是講“適可而止”的,是講“因人而異”的,這就要求每個人在對待名和利上,須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身的能力,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而定,當然道德要放在首位。不能為了一己私利做沒有道德沒有底線的事,也不能為了名利做有損於他人的事,更不能做出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的事情。

切勿將自己縛於那名韁利鎖,一定要清楚自己要什麼,怎麼去實現,什麼時候放手,不強求,知取捨進退,如果能這樣,那真是太美好的人生了。

一首無名氏所作宋朝小詩,看淡名利,看透死生,懂得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