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爲何要殺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用戶64528827574


成也官商,敗也官商。胡雪巖是晚清時期著名的“紅頂商人”,其商業帝國的崩塌,“商”的一面看是他在與西洋外商的生絲大戰中失利,“官”的一面則是李鴻章和盛宣懷在背後捅刀子掐斷了胡雪巖的資金鍊。

1823年,胡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農村的一個貧苦家庭,12歲開始孤身闖蕩杭州當夥計、學徒。這段經歷是胡雪巖經商生涯的重要起點,不僅在摸打滾爬中磨鍊了本領,而且更是憑藉靈活、勤勞深得阜康錢莊於掌櫃的慧眼賞識。膝下無子的於掌櫃將他視為親生兒子來培養,教授經商之道,更在去世前將錢莊全部家產悉數相贈,是胡雪巖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


在官本位思想盛行的封建士農工商等級體系下,商人積極得向官場權力靠攏,可謂是一條根深蒂固的捷徑,秦朝的呂不韋如此,清朝的廣州十三行也是如此,“紅頂商人”胡雪巖更是如此。於是,胡雪巖接下來的兩位商場貴人——王有齡和左宗棠,均出自於官場權貴。

胡雪巖在王有齡身上的投資,倒頗有呂不韋扶助秦異人的樣子。兩人初時相交,王有齡尚還落魄,胡雪巖出錢為他上上下下打通關節、廣交人脈。王有齡一路高升直至浙江巡撫,自然也感恩回過頭來投桃報李,浙江的糧草、軍械等官府事務大多由胡雪巖承辦,獲利良多。可惜好景不長,太平軍攻陷杭州,王有齡自殺殉城,胡雪巖失去了第二位貴人。


幸運的是,胡雪巖立馬迎來了第三位貴人——閩浙總督左宗棠。王有齡死後,左宗棠來到浙江與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交戰。胡雪巖之前的糧餉調配能力深得左宗棠賞識,於是阜康錢莊再度獲清政府在浙江一帶的軍餉、錢糧經辦特權,壟斷之下的獲利豐厚自然不言而喻。此後,大凡左宗棠仕途生涯涉及的洋務運動“福州船政局”、收復新疆等事宜,背後的物資調配均有胡雪巖的身影。

胡雪巖商業大廈的崩塌,最直接的是他與洋商之間激烈的生絲大戰,也有觀點認為是因左宗棠與李鴻章白熱化的官場爭鬥導致。但這兩種說法都只是浮於表面,最深層次的還是當時清政府對洋務運動企業的“國有化”政策導向。


洋務運動期間,隨著西方公司、企業等新型社會生產製度的引進,除了江南製造總局、漢陽鐵廠等官辦“國營”軍工企業外,民間也出現了許多私人興辦的紡織、糧食加工等輕型製造業,並在利潤的吸引下迅速向上遊採礦、化工等領域擴展,大有與官辦企業平分秋色的勢頭。在資本領域,胡雪巖便是首屈一指的佼佼者。

洋務運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其設想本就是通過興辦現代化企業延續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自然不願意看到民間企業佔據主導地位。透過這一層,與其解釋成盛宣懷是李鴻章與左宗棠、胡雪巖對決的代言人,倒不如說盛宣懷是代表清政府打壓胡雪巖等私人經濟勢力、推行國有化的執行者。此刻的胡雪巖是盛宣懷的國有化對象,多年後的四川鐵路也是盛宣懷的國有化對象,以至於導致四川民眾發動“保路運動”,大批清軍被調入四川,武昌空虛讓革命黨人有機可乘,進而客觀上推動了辛亥革命。


清楚了清政府的企業制度導向,剩下的就是盛宣懷搞垮胡雪巖的具體手段了。胡雪巖不斷收購市場上的生絲,斷絕洋商的生絲來源,希望做成壟斷市場的局面,但此舉也會造成自身資金鍊的巨大壓力。盛宣懷借掌握電報來往的便利,獲取了所有胡雪巖資金來往調動的商業機密,於是做局讓外商不要在胡雪巖處購置生絲,並且鼓動在阜康錢莊存錢的官僚們擠兌提款,由此胡雪巖不得不低價拋售先前囤積的生絲。

一番虧損後,胡雪巖血本無歸,再也沒能東山再起,直至晚年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一代“紅頂商人”的傳奇人生就此落幕,唯留胡慶餘堂供後人緬懷。


竹山清溪澗


中國社會,歷朝歷代都是高度集權的結構,所以無論是做官,還是寫寫文章,還是深山當和尚,都無法脫離政治的羈絆而獨立,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即是。

而商人,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滋生資貨財利”,自然更不可能置身事外。從呂不韋到胡雪巖,到後來的傑克馬,從他們這些“首富”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此中某些理路與軌跡,似乎還能聽見他們那聲無奈的嘆息。

晚清胡雪巖先生,堪稱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大鱷,“當官當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是從晚清社會就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可見其風光。

他當年所掌舵的阜康銀號,鼎盛時期的資產與存銀高達2000萬兩,基本相當於彼時清廷財政總收入的一半,帝國甚至打破“祖宗慣例”,為他授予二品大官,併成為大清朝唯一的“紅頂商人”。

但是,胡雪巖可稱歷史上敗落的最迅速的鉅商。他將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學”發揮到出神入化地步的同時,也給自己挖下了一個個陷阱。光緒九年,即1883年的那個寒冬,阜康票號紛紛倒閉,富可敵國的胡雪巖幾乎一夜之間破產,一座財富帝國也隨之煙消雲散。

(圖:杭州胡慶餘堂所在地)

可憐一代富豪,身敗名裂,給歷史留下一個永遠的傳說。

一般來說,胡雪巖商業帝國的崩塌,主要不是經營不善,而是帝國高層內鬥的犧牲品。所謂成也政治,敗也政治。

胡雪巖論出身,極為卑微。原本不過一錢莊夥計,身份類似我們今天小店搞推銷的小哥,沒有上過什麼正經學校,後來和外國人打交道學了幾句外文,不過也只停留在“哈嘍哈嘍”的層面,先天條件根本無法和眼下馬老師那些人比。但是他從一個社會底層,一躍而為清廷首富、二品頂戴,差不多也花了整整30年時間。

他能起家、暴富、成功、富可敵國,除了個人才智超卓之外,很明顯是憑藉著權貴的東風而興旺的。按照高陽曆史小說《胡雪巖》的演繹,他先是放膽私自挪用錢莊500兩白銀,借給王有齡進京合法買官,在地方找到一個官家靠山,仰仗王的權力代理政府公庫,利用無息存款、佔款等方式,打時間差,再用公家的錢放貸、投資,循環套利;緊接著,全面打通官場關係,其法寶直接乾脆,就是不斷給官員行賄,培養自己官場人脈。

(圖:胡雪巖故居大門)

後,生意鋪展到全國,像所有的頂級商人一樣,因為入局太深,利益太大,為了維持不倒,在又不可能通吃的前提下,只能政治押寶,選擇最大的靠山。他選擇了左宗棠,徹底成為高層某方權貴的金融代理人。

一個有大抱負的大財閥,根本不能脫離政治潔身自好,而一旦參與進入權力鬥爭的烽火口,基本不能全身而退,中國歷史上可以只有范蠡成功過,就連這都還是隻是一個傳說。

原因很明顯,商人作為政治附庸的金錢武器,註定只能跟著政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當左宗棠平復新疆,聲望達到頂峰時,作為左公“後勤部長”的胡雪巖,毫無疑問會跟著走上人生的頂峰,成為人人稱羨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

可如此同時,這樣的商業操作就是對政治樹敵的層層加碼。左胡組合越成功,就越會引發政治對手的反撲。因此,當左胡彈冠相慶時,左公政治上強勁對手,另一對強大的政商組合,即李鴻章和盛宣懷已經加緊步驟暗中策劃,商議著如何把左胡這對搭檔幹掉,掃清障礙。果不其然,在李盛的重重阻撓與精心設計下,胡雪巖一步步落入圈套,最終功虧一簣。仰仗官家發財的胡雪巖,最終敗給市場;而官場給他補上最致命的一擊,商業帝國隨之瞬息瓦解。

(圖: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胡雪巖》)

而他自己也只能孤苦而終——沒像前輩呂不韋那些人一樣落得身首異處,已經是萬幸了。

胡雪巖從赫赫帝國首富,淪落到被抄盡家產只用了三天;而他從傾家蕩產到死於貧困,也只用了三年。

商人不得已依附於政治,從中取利,但這種取利法則,又是火中取栗,一步點錯,就是引火自焚。只因,政治派鬥,向來不是溫情脈脈,而是你死我活,亦官亦商之人要從中永遠跟對人、站好隊,在宦海中永遠不致沉舟,在商場上永遠披荊斬棘,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功成名就後,不能智慧地選擇適時退隱,只能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所以,李鴻章“殺”不“殺”胡雪巖,已經無關大局,他不因李鴻章而倒,也會隨著張鴻章、劉鴻章而敗。胡雪巖給中國商人帶來了太多啟示。很多人認為,中國企業家在席不暇暖中還熱衷看厚厚的《胡雪巖》,是因為他是這些人心目中的“商聖”。

但是,精明的商人哪裡會那麼簡單呢,胡雪巖的商業操作,在現代經濟學能手看來,實在太小兒科了吧。我想他們看重的,還是波譎雲詭的某些歷史經驗吧。古今多少事,都在不言中。

2018,10,3,晚間閒談

感謝大佬們賜閱。會勉力每天都寫三兩篇隨感。歡迎關注、點贊、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劉愚愚


胡雪巖的死確與李鴻章有關,但他卻並不是被李鴻章所殺,實際上,某種程度上來講的話:胡雪巖是被李鴻章活活氣死的。

也正因此,胡雪巖死前嘴裡一直叨叨的始終是李鴻章,他的臨終遺言竟也與李鴻章有關。


“第一後人不要經商,第二後人不要從政,第三胡李不通婚。”這三句,就是紅頂商人胡雪巖的臨終遺囑。而這第三句裡的“胡李不通婚”中的“李”正與李鴻章有關。胡雪巖恨李鴻章,竟能恨到牽連所有李姓人(本作者姓李,很不服),這是真正深入骨髓的恨啊!

讓人驚詫的是,據胡慶餘堂老藥師趙玉城尋找和研究:胡雪巖後人中也幾乎沒有與“李”姓人士通婚的記錄。“胡李不通婚”,如今甚至已經衍變成了胡氏後人約定俗成的規則。

胡雪巖和李鴻章究竟有怎樣的深仇大恨,竟至於一棍子把所有姓李的人都打死呢?這背後的原因還得從頭說起--

胡雪巖,這位被稱作紅頂商人代表的的鉅商,曾用30年時間締造了一個財富帝國。胡雪巖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人都說,胡雪巖一生,成也因“官商一體”,敗也因“官商一體”。這話,著實不虛。他從小雜役做起,依仗王有齡、左宗棠等政界要員,一路扶搖。在朝,他是“頭頂紅珊瑚,身著黃馬褂”的二品文職;在民間,他是富可敵國的晚清首富。而最終,胡雪巖破產,也恰因與左宗棠關係密切有關。胡雪巖的倒臺,和新一代晚清首富盛宣懷的崛起,說到底就是左宗棠的倒臺和李鴻章的崛起而已。

洋務運動時期,同為朝廷重臣的左宗棠與李鴻章政見不和。雖然同是洋務派大臣,但在討論清朝國防重點時,左宗棠主張以陸地防禦為主,李鴻章則主張以陸地防禦為輔。為此,雙方在朝堂上屢次爭執,嚴重的時候甚至得慈禧出面調解才作罷。

為了徹底打倒左中堂,李鴻章想出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策略。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李鴻章就是左宗棠的錢袋子。左宗棠之所以能收復新疆、建船廠、購買軍火等等都是因為有胡雪巖在幫著他出資出力。而左宗棠接下來要搞洋務,錢(胡雪巖)就更加是命脈了。如此一來,滅了胡雪巖,就等於拿掉了左宗棠的錢袋子。錢袋子沒了,左宗棠想要和李鴻章鬥,自然就不可能了。

確定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這一謀略後,李鴻章在大力扶持商人盛宣懷同時,各方藉機打壓胡雪巖。

而李鴻章把靶子瞄準胡雪巖的當口,胡雪巖雖然有所察覺,但他終究只是一個商人,在政治上並不敏銳。換言之,胡雪巖雖然知道危險將至,卻對這危險卻始終缺乏判斷。

實際上,即使胡雪巖在政治上敏銳,晚年的他也很難真正察覺到危險。因為在巨大成功下的胡雪巖已經慢慢被成功麻痺了,真正能毀滅成功的就是成功,大抵如此。


胡慶餘堂

胡雪巖真正的危機,隨著左宗棠在朝堂的失勢,如洪水般湧來。

1882,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企圖壟斷絲業貿易。此舉惹怒了外商,隨即,外商聯合拒購華絲。又因海關海運操於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運。次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週轉不靈。

為了徹底“倒胡”,李鴻章收買了胡雪巖手下的夥計。實際上,胡雪巖在早期已發現夥計“可疑”,但因為念舊情,胡雪巖並未將他攆走,只讓其“好自為之”。胡雪巖不知道,對壞人仁慈,那恰是對自己的殘忍啊。

預知,後來,當胡雪巖資金週轉不靈時,就是該內部夥計各方散播“胡雪巖錢莊沒錢了”的消息(實為謠言)。

這個消息出來後,在外圍的李鴻章迅速採取行動,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慫恿上海地方拖欠應付胡雪巖的協餉,同時還讓外國洋行和銀行去找胡雪巖要錢。

而第三路人馬盛宣懷則在胡雪巖的密令下,開始聯絡各大商幫搞胡雪巖。在盛宣懷的作用下,當資金週轉不靈的胡雪巖找到各大商幫富戶借錢時,大部分富戶竟都衝胡雪巖搖頭擺手,而另外的小部分人則對胡雪巖避而不見。


胡雪巖故居

緊接著,第四路人馬儲戶也出動了,這些把錢存在胡雪巖錢莊的人在這時候要拿回自己的錢,自然無異於雪上加霜。在多方夾擊下,胡雪巖的核心業務錢莊、當鋪悉數被沖垮了。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遠遠沒有啊,李鴻章的手腕可絕不止這麼一點點。從李鴻章接下來的做法看,他不僅僅是要搞垮胡雪巖,而恰是想搞死胡雪巖。

直到這時,胡雪巖雖遭遇多方夾擊但仍還有迴旋餘地。李鴻章見狀,使出了狠招:在這個關鍵時刻,請來各路下三濫群起敲詐勒索胡雪巖。於是乎,胡雪巖的資金鍊便就此徹底斷裂了,他辛苦打造的商業帝國也隨之轟然崩塌。十一月,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餘堂易主,宣告破產。

在這個節骨眼上,為了斬草除根,李鴻章還指示親信舉報胡雪巖“貪汙挪用國家糧餉”,這一招“痛打落水狗”,直接把胡雪巖打得僅剩半條命。

慈禧收到舉報後,立即下令對胡雪巖革職抄家,此外她還勒令左宗棠向胡雪巖追繳欠款。一時間,胡雪巖不僅商業帝國崩塌,還丟了官,落到身敗名裂、負債累累的悲涼境地。

左宗棠

胡雪巖用了30年締造的一切,李鴻章只用了三天,就讓它徹底覆滅,這是胡雪巖做夢也沒想到的。作為以“商官”起家的商人,最終胡雪巖也因其“官商”身份,成了左宗棠與李鴻章派系鬥爭的最大犧牲品。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1885年冬月,貧恨交加中,胡雪巖鬱鬱而終。臨終前,他一直叨叨著的“白老虎可怕,白老虎可怕”,這裡的白老虎,大抵也是李鴻章。

胡雪巖給後世商人留下的最大教訓,應該就在於:任何時候,為商還是不能太依賴官啊!要政局穩定還行,一旦政局不穩,千層大廈瞬間傾不說,還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可嘆啊!


奇扒公式


這個問題上怎麼那麼多人胡說八道啊。

胡雪巖的死和李鴻章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好不好!

胡雪巖生意倒閉並不是因為投機生絲失敗,事實上他生絲生意好得很,即使最後清倉大甩賣給外國商行,價格也非常客觀,絕對不存在“賤賣”這回事。

簡單點說,胡雪巖生意的破產和當時外貿回款方式以及訊息流通方式、和清朝當時根本談不上完善的金融市場息息相關,和李鴻章真的沒有任何關係。

胡雪巖輸在“天下大勢”上,而不是什麼陰謀詭計上。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可以舉個例子:現在直接去國外網站海淘買東西即使加上稅款也比國內便宜,所以很多人都海淘;但是海淘有個前提條件是你得會英語,也要會上網買東西。一個完全不會英語,不會上網買東西的人,東西買貴了,你能說這是有人陰謀整他,故意不讓他海淘嗎?他連什麼是上網,什麼是英文都不知道,怎麼海淘?

胡雪巖就屬於這樣。

先說訊息,19世紀訊息傳遞可沒有現在這麼迅捷,尤其是電報還沒有發明之前,從英國到上海,最快的船都要大半年;以生絲為例,如果一個英國商人在上海做生絲生意,他只能根據半年前的消息來制定今年的生絲收購價格,但是歐洲發生什麼情況,他在上海完全不知道,比如今年意大利生絲豐收(意大利也是生絲主要出口國之一),但這個上海的英國商人完全不知道,那麼他制定了100塊/1公斤生絲的價格,可倫敦交易價格因為意大利生絲豐收,可能才80塊錢/1公斤。

那麼這個商人在上海按照100塊錢/1公斤收購生絲,那就等著虧錢破產吧。可惜,即使從生絲在上海上船,到運到倫敦,再把消息反饋回上海,大半年過去了,也就是說可能這個商人2月就破產了,但是等他知道自己破產已經是9月了。

所以,當時在上海的外國商人為什麼說是冒險家的樂園?因為每次外貿生意和賭命沒有區別。

當然,隨著電報技術的進步,在1880年代,電報網絡從長崎到上海、香港已經形成了一個跨週期的電報網絡,倫敦的消息雖然還是要經過新加坡中轉,但是到達上海也只需要1天時間。信息相比1860年那種半年傳遞一次,已經可以叫及時了。

在上海的外國商人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倫敦交易市場的情況,從而改變自己的收購價格,所以這個時候破產的外國商人已經很少了。

但是當時這種信息都掌握在外國商人手裡,畢竟胡雪巖也沒牛到能派交易員去倫敦,他也根本沒有這個思路。

第二,清朝在19世紀中葉到19世紀晚期的外貿結算方式完全是被動的,主動權是掌握在外商手裡;最早的時候外商和中國商人交易主要的貨幣都不是白銀而是鴉片,因為外國商人手裡就鴉片,中國商人把貨物賣給外商,外商支付一定數量的鴉片,然後清朝商人再在國內把鴉片賣掉換錢。

胡雪巖那個時候當然還不至於這樣,但是每一次和外商交易都有半年的壓款期:舉個例子,怡和買了胡雪巖價值500萬兩白銀的生絲,但是可能胡雪巖當時只能收到20萬兩白銀,剩下的錢要等怡和把生絲運到倫敦賣掉之後,再把錢給胡雪巖。

這種方式是不是不公平?當然是不公平,但是這就是當時外貿規則,清朝商人想掙這份錢就必須按照這個規則來。除非你能厲害到拋開外國商人,拋開外國商船,自己從新建立一整套收購、物流、交易流程。

但別說19世紀,即使今天,恐怕都沒幾家企業能做到這一點。英國人、美國人做到這一點,那是好幾個世紀,填了多少人命在裡面,一點點趟出來的;更何況英國皇家海軍全球瘋狂打擊海盜也是為了英國貿易服務。

換了海軍孱弱的清朝,即使胡雪巖建立了船隊,搞不好沒到新加坡就被“海盜”搶劫了。

最後就是當時清朝根本說不上存在的金融市場,大家知道很多金融工具必須在法規完善的金融市場才能成為正常的金融工具,而把金融產品放在毫無市場規則的金融市場只會帶來災難。

當時清朝金融市場根本說不上市場,但是當時1883年,上海竟然流行股票交易投機。

大量資金從錢莊、商號流向股市。更要命的是:許多人都把買賣股票當作了賺錢的正當生意,所以向錢莊貸款用於炒賣股票的現象也很普遍。

惡果隨之而來,《申報》說:從1882年開始,“買賣股份之旺,幾於舉國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顯露,股票萬千直如廢紙。”(見1884年1月23日《申報》)從錢莊、商號流出的大量資金就此在股市中蒸發。壞賬、呆賬由此而大量出現,經濟形勢就此惡化。《申報》說:1883年,“滬上市面自夏秋以來,日見衰落之象,至冬間則更疲敝。虧倒之行號、店鋪,日有所聞。訟案累累,不能清結。”(見1884年1月23日《申報》)

1883年10月19日《申報》報道說:去年(1882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棧倒閉紛紛,約計所耗之數,有數百萬之多。市面情形大為減色。”進入1883年,市面更蕭條,倒閉的商鋪更多,並牽連到放貸的錢莊。1883年2月1日,上海的信源錢莊首先宣告倒閉,“虧欠某銀行銀約八九萬兩”(見1883年2月2日《申報》)。4月5日,上海的利康錢莊又宣告倒閉,“共虧銀約有二十九萬兩”(見1883年4月6日《申報》)。

此後,銀根更緊,局面更慘。10月8日,上海又爆出兩大錢莊倒閉的消息:一家叫“純泰”,虧損金額為“19萬白銀有餘”;一家叫“泰來”虧欠金額為“7萬白銀有餘”(見1883年10月9日《申報》)。

10月22日,杭州聲名顯赫的德馨錢莊突然倒閉。當時,《申報》作了這樣的報道:

杭垣著名之大錢莊,合上下城計之,不過七八家而已。而其資本極巨、聲名極震之店,則以阜康與德馨兩號。如雙峰之對峙焉。德馨莊開張於望仙橋河下,房屋閎敞,排場寬綽,本系某宦所開……

日來,上海遭倒閉巨莊者甚危急,且泰來莊亦系某宦與人合開,一經倒閉,必致波及,其勢萬難支持,故於上月念二日即時倒閉。(見1883年11月5日《申報》)

可見,在胡雪巖的阜康錢莊倒閉前,上海商界已經出現一股倒閉狂潮,大批商店倒閉,繼而是一家又一家的錢莊倒閉,並牽涉到外地錢莊。錢莊倒閉的消息,又引發猛烈的擠兌風潮,市面銀根因此奇缺。《申報》當時曾發表長篇評論,感嘆:上海市面“銀根緊急,為從來所未有”。(見1883年10月24日《申報》)

如果這個時候清朝政府腦子裡有救市概念,只需要在金融市場投入不到500萬兩白銀就能救的,但是很遺憾清朝政府根本沒有這個概念,那麼胡雪巖生意的破產就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簡單總結一下胡雪巖生意破產的過程:1880年開始,長三角流行玩股票,大量資金從錢莊湧入股市,很多人從錢莊裡借錢炒股;而這個時候胡雪巖籌集了大批資金用於囤積生絲;到了1883年年底,這個時候由於股票市場崩潰,大量的人破產,錢莊貸款收不回來,造成市場恐慌,大家都去錢莊提款,這就造成擠兌了,錢莊沒有那麼多現金支付,只能倒閉了事。

這個過程中胡雪巖的錢莊也面臨同樣問題,而且他也不知道1883年意大利生絲豐收,倫敦生絲價格下跌(如果他早知道,早賣掉,擠兌風潮他是能躲過的)。

雖然他最後選擇把生絲全賣給外國商人(外國商人沒有乘機壓價,依然高於胡雪巖收購價),但是由於外貿回款週期原因,遠水解不了近渴,胡雪巖最終還是因為缺少現金,他的錢莊還是倒閉了。

胡雪巖的失敗說明在19世紀,西方對中國的衝擊是全方位的,並不是只有軍事、政治領域,在經濟上清朝和世界聯繫的越緊密,也就越容易受世界大環境的影響。比如1883年清朝遭遇的金融危機和當年的中法戰爭有直接關係,不少學者認為上海股災和金融崩潰和中法戰爭息息相關。1883年12月中法戰爭爆發,局勢不穩,使得人們對金融市場失去了信心,加劇了擠兌行為,升級了危機,直接導致總崩潰。

這就是胡雪巖生意倒閉全過程,他的失敗只是當時清朝金融危機的一個縮影和其中一環。


蘭臺


含笑九泉,三大名臣,且看輓聯。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三大中興名臣,曾國藩一生厚道有識人之明,提攜任用了李鴻章和左宗棠。



李鴻章秉承老師曾國藩的政治理念,內安江山,外爭國權,處事內圓外方,深受慈禧太后的青睞。



左宗棠恃才傲物,及其自負,從太平天國運動中大家,獨當一面,後洋務運動興辦企業,又出征新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三個聖人在一起,鬥爭中求團結,清廷鼓勵了這種黨爭以獲得某種平衡,保證中央集權,利用湘軍掌控萬里江山。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三大聖人可以說為了國家殫心竭慮,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左宗棠挽曾國藩聯: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李鴻章挽曾國藩聯: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代難逢天下才。

李鴻章挽左宗棠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 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

三大教父手下的投名狀,胡雪巖和盛宣懷。

曾國藩家書,大家都比較熟悉,教育家屬,教育部下,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做官?曾國藩一生厚道,可是培養兩大傑出弟子李鴻章和左宗棠卻尿不到一壺裡去,儘管大家都是同鄉,一起同過床,一起扛過槍,一起淹沒江南溫柔鄉,可是那又怎麼樣?



李鴻章帶著南通企業家盛宣懷,左宗棠看上了徽商胡雪巖,從太平天國的戰場到洋務運動的現場,再到左宗棠去了新疆,盛宣懷與胡雪巖為了自己主公和市場互有攻守,各得其利。

盛宣懷與上海十里洋場的列強保持了良好的商貿往來,加上李鴻章管理洋務運動積極支持,盛宣懷從貿易到金融全鏈條投資,盛世懷商業的成功反晡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兩人相得益彰,盛世懷名副其實的官僚集團資本代言人。

胡雪巖商業天才,少年貧苦,自己發奮努力改變人生,靠著銀號放貸起家,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偶然相識左宗棠,贊助了左宗棠部隊軍餉,後來左宗棠取得勝利後,投桃報李,將自己任職江蘇巡撫衙門的官餉存入胡雪巖錢莊,胡雪巖一時成就白銀帝國。左宗棠收復新疆,胡雪巖統籌軍需物資和軍餉,不肯外借洋人銀行和採購洋人買辦的絲綢,與洋人結下樑子。

左宗棠收復新疆後,一時功成名就,胡雪巖也獲得了四品頂戴,成為了紅頂商人的胡雪巖,決定和洋人商戰,贏回中國經濟主權。可是他誤判了形勢,李鴻章掌權,左宗棠漸漸勢力衰退,胡雪巖失去了清廷支持,被洋人合夥封殺,投資囤積大量絲綢後,自己缺乏週轉資金,不得不破產,鬱鬱而終。

胡雪巖之死,李鴻章因素不可避免,政治需要平衡,商場如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鴻章沒有曾國藩那樣涵養,他不慣著左宗棠,左宗棠與他爭鬥始終處於下風,胡雪巖沒有審時度勢選擇了恃才傲物的左宗棠,慘淡收場。盛宣懷則不同,選擇了審時度勢的李鴻章獲得了成功,盛宣懷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 他熱心公益,積極賑災,創造性地用以工代賑方法疏浚了山東小清河。盛宣懷一生經歷傳奇,成就不凡,創辦了許多開時代先河的事業,涉及輪船、電報、鐵路、鋼鐵、銀行、紡織、教育諸多領域,影響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後世。



從朝廷格局看,滿清政府還是相信滿人而疏遠漢人,曾國藩和李鴻章及左宗棠保持恰如其分的平衡符合政局穩定。洋務運動是拋開政治談經濟改革開放的畸形產物,盛宣懷與胡雪巖各有不同意見,盛宣懷預判了政治形勢選擇商人賺錢本職,胡雪巖作為紅頂商人選擇了理想成為了陪葬。


唐俊龍55398571


盛宣懷死前家底一千多萬白銀,僅次於他乾爹李鴻章。這兩人為了搬到胡雪巖手段極其惡劣。胡雪巖雖然吃過軍餉借款的利息回扣,但是胡雪巖把收復新疆的後勤工作做好了,是消滅太平軍,平定陝甘回亂,收復新疆的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之一。盛宣懷,李鴻章攜去國家鉅額資金搞改革開放,辦洋務,搞海防,虛有其表,欺上瞞下,玩假大空,戰事一起,對外就是豆腐渣,並且割地賠款,甲午後中國近代陷入帝國主義瓜分狂潮,李鴻章和乾兒子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另外,盛宣懷,唯利是圖,主導的四川保路運動是導致清政府切底喪失統治基礎的標誌性事件,是晚清的掘墓人,歷史罪人。


悠悠中華魂


當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這是民間流傳甚廣的一句話,有人形容胡雪巖是商聖第二,第一當然是陶朱公,范蠡。

胡雪巖最多財富擁有2000萬兩白銀,是當時中國首富,圖為胡雪巖故居。

晚清有三大忠信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而胡雪巖就是左宗棠的“錢袋子”,他幫助左大人募捐,鎮壓了太平天國和捻軍,在福建建設了南洋水師;晚年左宗棠西征去了新疆,籌款的還是胡雪巖,而胡雪巖是在幫助左宗棠籌措軍費時也使自己變成了當時首富。

如今馬尾船政博物館,有三座雕像,中間為左宗棠、左為沈葆楨、右為胡雪巖。

中國人有錢了就喜歡捐,胡雪巖也一樣,有了錢就開始捐,當了江西候補道,獲得了二品頂戴,朝廷賜予他的黃馬褂,所以他也是有清三百年唯一一個賞賜黃馬褂的商人,也是紅頂商人。

胡雪巖創辦的胡慶餘堂雪記藥號,是晚清江南地區最大的中藥號。

可是富可敵國的胡雪巖參與了1882-1884年間的中外金融大戰,19世紀下半葉工業化的歐美各國在江浙一帶開辦紡織廠,機械化和高質量的絲織品對抗中國傳統的手工絲商,外國人低買高賣胡雪巖看中其中利益,大肆購買生絲,投入資金超過1500萬兩,後來歐洲蠶絲大獲豐收,生絲價格暴跌,胡雪巖面臨破產。

個人覺得左宗棠支持的胡雪巖和李鴻章支持的盛宣懷雖鬥爭了很久,李鴻章和胡雪巖也不怎麼對付,但李鴻章不至於殺胡雪巖,歷史上也沒有胡雪巖被殺的記載,所以胡應該是自殺死的。圖為盛宣懷。

1884年此時正值中法戰爭失利,左宗棠也遭遇到了巨大的壓力,1885年左宗棠就病逝了,失去政治背景的胡雪巖是雪上加霜,曾參與金融大戰的盛宣懷背靠著李鴻章的支持,暗中也不惜一切代價鬥垮胡雪巖,在左宗棠去世3個月後,胡雪巖遣散了家人也神秘的死去。


圖文繪歷史


從一個家徒四壁的放牛娃,成為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胡雪巖興衰榮辱的一生,其實,就是晚清迴光返照的縮影。


胡雪源在商場的成功崛起,離不開兩個貴人的鼎力相助。一個叫王有齡,出身於官宦之家,卻在官場混得很不如意。胡雪巖是個極有眼光的人,交往中感到此人奇貨可居,便拿出500兩銀子為他打點升官之路。有錢能使鬼推磨,果然,王有齡在官場逐步一帆風順,最後升任浙江巡撫。

為了報答胡雪巖的恩情,王有齡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胡雪巖在生意上大開綠燈,再加上胡雪源有著敏銳的商業眼光,很快,胡雪巖就成為江南大名鼎鼎商人。

正當胡雪巖志得意滿的時候,太平軍殺過來,攻陷杭州,王有齡也城破自殺。失去靠山的胡雪源有些不知所措。後來,左宗棠帶兵收復杭州,讓陷入迷樓胡雪巖又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開始傾其所能贊助左宗棠,並很快獲得左宗棠的好感與信任,被任命為軍中主管。胡雪巖由此掀開了官商同吃的輝煌一頁。

那時候,做啥生意最賺錢,當然莫過於軍火生意。胡雪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從洋人那購得槍炮,賺取鉅額差價。有了左宗棠這個大靠山,胡雪巖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驚動了京城的王公貴戚,並以商人的身份被朝廷封為布政使的虛銜。

胡雪巖一生最可圈可點的是:幫助左宗棠收復新疆。當時,朝廷只是同意左宗棠收復新疆,至於糧餉武器概不支持,其實也是沒錢支持。多虧胡雪巖籌得大量錢款,用於左宗棠的後勤,才是沒有了後顧之憂,成功收復新疆。

收復新疆,民心大振,朝廷大喜,胡雪巖也成了紅得發紫的人物。木秀於林風必折之,左宗棠立下不世之功,讓李鴻章如鯁在喉。而胡雪巖在收復新疆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讓李鴻章深知:欲整左宗棠,必先除掉胡雪巖。

於是,他和手下盛宣懷開始策劃置胡雪源於死地的陰謀。他們先斷了胡雪巖販賣生絲的財路,然後製造胡雪巖錢莊即將破產的謠言。慫恿大量客戶到錢莊擠兌現錢,胡雪巖即使有再多的錢,一時也填補不了這個大窟窿,最後不得不關門破產。李鴻章就以非法斂財之名抄了胡雪巖的家。可惜 一代紅頂商人,就這樣成了李鴻章打擊左宗棠的犧牲品,最後鬱鬱而終。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表面上看,是李鴻章和盛宣懷逼死了胡雪巖,其實背後還有更大的黑手。可以說,胡雪巖的死和他的商業帝國的垮臺,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胡雪巖一個商人,在“士農工商”裡面地位最低,為什麼可以大紅大紫,甚至成為二品頂戴的“紅頂官商”?就是因為胡雪巖上面有人,有一片天在罩著他,讓他可以呼風喚雨。這一片天,就是封疆大吏左宗棠。

左宗棠和李鴻章,一個是陸防派,一個是海防派,在國策上對立,在政治上是對手,多次發生齷蹉。左宗棠此人脾氣硬,不服輸,難免得罪人,在朝廷上與勢力最大的李鴻章一派鬥爭的水深火熱。左宗棠為了收復新疆,抬棺入疆,但光有激情不夠,還得有軍費。左宗棠向朝廷申報1000萬兩,但是朝廷國庫空虛,只能承諾撥款500萬兩,左宗棠只能再借款500萬兩才能完成任務。借款的事項,則由胡雪巖一力促成。胡雪巖促成借款,客觀上為國家做了大貢獻,由此聲名大噪,也收穫了二品頂戴,儘管他也藉此拿了很多回扣,這也成為日後盛宣懷攻擊他的一條罪狀。

胡雪巖之所以倒臺,是因為罩著他的那片天,左宗棠左大人並不是真的“天”。真正的“天”,是朝廷。滿清是一個封建王朝,封建王朝的本質還是剝削,不會允許大商人無限發展,而是類似於養豬,養肥了,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宰殺了。胡雪巖儘管是一個有地位的大商人,但在朝廷眼中,不過就是一頭養肥的豬而已,必屠宰之。這是二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本性。

105



懷疑探索者


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一代“紅頂商人”、晚清首富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終年62歲。而四年前,胡雪巖被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舉國無雙。胡雪巖如此快速地從神壇跌落,後世之人認為李鴻章在背後作了很多小動作。身為封疆大吏的李鴻章為何會針對一位商人呢?因為這裡面牽涉到了一位晚清重臣——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陰人,晚清湘軍著名將領,一生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鎮壓捻軍,平定西北迴亂,收復新疆,稱得上是晚清中興的股肱之臣,1885年病逝於福州。左宗棠與胡雪巖結識於平定太平軍期間,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由此受到左宗棠的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建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尤其是左宗棠出軍西北,胡雪巖為其籌錢籌糧,出力頗多。1881年,因收復新疆有功,左宗棠應詔至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由此進入權力中樞;而胡雪巖因協助得力,也獲得了朝廷的封賞。

就在左、胡二人得意之際,有一個人卻感到深深不滿,那就是左宗棠的宿敵李鴻章。儘管左宗棠、李鴻章二人都是跟隨曾國藩一起征戰太平軍而逐漸發跡的,但是二人的一些政見、理念並不一致,在具體事務上常常相互掣肘。所以李鴻章一直在找機會打壓左宗棠。而這個機會在1883年到來了。

1882年胡雪巖投資生絲行業慘敗,次年不得以賤賣產業填補虧空,家財去半,週轉不靈。李鴻章聽聞此事後,立即安排盛宣懷等人放出風聲,並大肆渲染胡氏資金危機。於是各地官商紛紛到胡雪巖開辦的商號提款擠兌。李鴻章又讓手下連上多封奏摺嚴參胡雪巖,要求查辦。清廷也降旨將胡雪巖革職,抄家追繳各項欠款。胡雪巖由此跌入人生的低谷,不久遺恨而死。

儘管此事針對的是胡雪巖,但作為左宗棠的左膀右臂,胡雪巖的失勢對左宗棠來說也是一個重大打擊。所以在參與調查胡雪巖之案後,也很快病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