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我不知道的事

假期裡,與親朋好友相聚,當然少不了喝兩杯。

說到酒,難免引出很多問題和爭論:酒都是怎麼來的、喝酒到底影不影響健康……

酒,我不知道的事


一、酒都是怎麼來的?

1. 酒精的產生,是酵母在無氧環境下分解糖分的結果。所以只要植物含糖,就可以用來釀酒。不同的植物,因為成分的不同,催生了多種多樣的酒。

2. 從一萬多年前,就有一種植物一直在為人類提供酒精——大麥。大麥不僅富含澱粉,還能一次性將澱粉轉化成糖分發酵,不需要添加其他成分,釀酒的成本非常低,直到現在仍然是大多酒不可缺少的原料。

3. 同一類植物,微妙的成分差異也能釀成不同的酒。比如,中國的米酒和日本的清酒,都是用富含澱粉的米。但米酒的糯米,蛋白質含量高,釀的酒較渾濁,酒精度數更低;清酒的粳米,蛋白質含量少,澱粉含量高達79%,釀出的酒味很純,雜味很少。

4.

你可能想不到,土豆也能釀酒。俄羅斯天氣寒冷,穀物很難存活,當地人只能用土豆來釀酒。但土豆糖分不足,想釀出好酒難度很大。儘管如此,土豆伏特加經過工藝改革,逐漸發展成俄羅斯酒文化的一張名片。

酒,我不知道的事


二、酒如何影響了歷史發展?

1. 現代人把酒看作茶餘飯後的消遣,但歷史上,酒曾對文明進程產生過甚遠的影響。

啤酒幫助鞏固了農業文明。農業剛取代漁獵時,因為肉食變少,人類面臨一個問題——維生素B攝入不足。而啤酒恰好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維生素B。從啤酒中獲得補充,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2. 葡萄酒在古希臘催生了獨特的酒文化。古希臘的哲學家思考、辯論,往往是在酒會上。柏拉圖著名的《會飲篇》,就是這種現象的寫照。也因此,酒會成為不同思想碰撞的知識大會。古希臘人相信“酒品如人品”,柏拉圖就認為:葡萄酒能暴露人的真性情,包括愛、驕傲、憤怒、貪婪、膽怯。

3. 葡萄酒還被賦予了宗教意義。飲用葡萄酒時,講究禮儀和品酒步驟,這和宗教莊嚴肅穆的氣質不謀而合,所以在基督教的儀式上,就選用了葡萄酒,象徵耶穌的聖血。

4. 以威士忌為代表的烈酒,影響了美國曆史。1794年,美國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決定對釀造業徵收消費稅,特別是烈酒。遭到民間激烈反對,甚至武力對抗執法人員,最後演變成一場暴亂,很久才得以平息。

酒,我不知道的事


三、喝酒到底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1. 答案並不絕對,關鍵是喝多少。對10000多名倫敦公務員長達14年的追蹤發現:極少飲酒或大量飲酒的人,心臟病死亡率更高;適量喝酒的人,死亡率較低。另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喝一到兩杯酒,得抑鬱症的概率比滴酒不沾的人低40%。

2. 到底“適量”是多少呢?給你一個參考:男性一天酒精攝入不要超過25g,相當於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白酒75ml;女性不要超過15g,相當於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白酒50ml。

3. 都說“李白斗酒詩百篇”,研究發現,適量飲酒確實能提高創造力。讓喝酒與不喝酒的兩組志願者,面對需要創造力的題目,結果發現:喝酒的志願者平均解答出了58%的問題,不喝酒的只解答了42%。如果你需要創作靈感,小酌兩杯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酒,我不知道的事


四、 如果想戒酒,有什麼好方法?

1. 戒酒不成功,不是因為意志力不堅強,而是在改變習慣時,身體會自動產生一種阻力:認為保持原狀很舒適,發生變化是一種威脅。如果想戒酒,首先要明確這一點。

2. 改變的1-7天,是反抗期。身體因為習慣了酒的存在,會抗拒這種改變。這個階段你要做的,是設立小目標,比如詳細記錄自己飲酒的過程,並且今天比昨天少喝一杯,來反抗內心的“惰性”。

3. 改變的8-21天,是不穩定期,容易被各種事打斷。這時候你要做的是,儘量讓戒酒這個行為固定。比如晚上經常想喝酒,就固定在晚上安排其他事情,比如閱讀、聊天、打掃,逐漸讓身體習慣晚上做其他事情。

4. 改變的22-30天,是倦怠期。你可能會對戒酒這件事厭煩,失去熱情。不妨尋找新的興趣,培養另一個習慣。研究發現,對新習慣的準備,能提高自己堅持現狀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