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情同手足的盧綰也不放過,揭祕劉邦登基後大開殺戒的真正原因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成語叫做“兔死狗烹”。漢初,楚王韓信被皇帝劉邦設計擒拿,在車上,韓信感慨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最終沒逃開身死族滅的下場。

劉邦登基稱帝之後陸續迫害、誅殺和逼反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陽夏侯陳豨、梁王彭越、韓王信、燕王盧綰、淮南王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其中韓信、彭越、英布都是對劉邦稱帝起過極大作用的名將,而燕王盧綰更是和劉邦從小長大到的同鄉好友。那麼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為何要在功成名就後大開殺戒,大肆誅殺功臣呢?

連情同手足的盧綰也不放過,揭秘劉邦登基後大開殺戒的真正原因

韓信像

劉邦集團可以分為諸侯王、核心成員和中下層成員三個部分。諸侯王於秦末的反秦大潮中陸續興起,在楚漢之爭中是騷擾、侵襲、牽制項羽的關鍵力量,更是把劉邦扶上帝位的推手;核心成員基本上都是劉邦故鄉泗水郡沛縣豐邑的故友至交,如蕭何、曹參、夏侯嬰、樊噲、周勃、灌嬰等人;中下層成員是劉邦集團的基本力量,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故秦之地的關中子弟。

劉邦所迫害和誅殺的功臣基本上都是秦末起義中崛起的異姓諸侯王。相應地,豐沛故友成員和中下層的故秦地軍士子弟都極少有被劉邦誅殺的。相反,劉邦對這一大批功臣大加賞賜分封,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安富貴終老。在分封時,劉邦為了安穩人心,特地率先分封了自己最為痛恨的曾經背叛過的雍齒為侯,可見劉邦很有容人之量,對待功臣頗為寬厚仁慈。

連情同手足的盧綰也不放過,揭秘劉邦登基後大開殺戒的真正原因

雍齒雕塑,雍齒曾經在劉邦起義初期背叛劉邦

絕大多數異姓諸侯王都先後遭到了劉邦的猜忌和懷疑,先後遭到清洗。但劉邦本人並沒有大開殺戒,韓信和彭越雖然慘死,卻是死於呂后之手,而被殺的臧荼、陳豨、英布等人都是確確實實有造反行徑而被殺的。而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等人都能保全自己,可見劉邦並不是好殺之輩,他誅殺諸侯王背後有著深層次的歷史原因,那就是分封制度。

劉邦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之後,圍繞著新王朝未來的走向和基本制度實際上並沒有確定的答案。劉邦在勝利後登基稱帝,是認可了皇帝制度,相應地也勢必要推廣郡縣制度,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諸侯王們就成了擺在面前的障礙。劉邦是被眾位諸侯王共同推上皇位的,但皇帝為了帝國的統一,又不得不除掉這些諸侯王。誅殺這些諸侯王的與其說是劉邦,不如說是歷史發展和帝國統一的根本要求。

連情同手足的盧綰也不放過,揭秘劉邦登基後大開殺戒的真正原因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盧綰形象

皇帝制度和分封制度決定了中央朝廷和地方諸侯之間的雙向不滿和猜忌,君王和臣子在打天下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信任和感情在制度造成的猜忌中弱小不堪。

以盧綰為例,他是和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一起長大的同鄉至交好友和親密心腹,可以隨意出入劉邦的臥室,商討重要機密,可見劉邦對他信任有加。結果在他被劉邦封為燕王后,懷疑就產生了。劉邦懷疑盧綰,要他進京解釋是否謀反,盧綰懷疑劉邦,害怕被殺不得不真的謀反最後叛逃匈奴,真是歷史的悲劇。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