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嵩山

中原——嵩山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嶽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

嵩山作為中原的旅遊景點,也有著它獨特的風貌,和地域特色。嵩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中國名勝風景區,地屬伏牛山系,東依河南省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北臨黃河,南靠潁水。環山地跨新密、登封、汝州、鞏義、偃師、伊川等市縣。地理座標為:東經112°56′07″至113°11′32″,北緯34°23′31″至34°35′53″。

中原——嵩山

太室山

嵩山的主峰是太室峰,海拔高1492米,山峰雖然算不上高,但在中原平原地帶也算的上雄偉了,主要建有嵩山書院,中嶽廟。

中原——嵩山

中嶽廟是道教聖地之一,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稱,中軸線建築共十一進,全長1.3華里,面積十萬多平方米,是五嶽中現存規模宏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中嶽廟的四嶽殿臺在五嶽中獨樹一幟,滲透著“五嶽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觀念。

中原——嵩山

嵩山也是儒家的代表,嵩山書院嵩陽書院,位於嵩山南麓,它與當今河南商丘“睢陽書院”、湖南“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並稱為宋初四大書院。嵩陽書院和崇福宮是宋明理學創始人程頤、程顥等著名儒學大家活動過的地方。由二程創建的宋明理學,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佔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所以歷代官吏與名儒都對嵩陽書院有過修復之舉。至清代康熙年間,名儒耿介傾其資產,大規模的修復和擴建了嵩陽書院,使她成為清代洛派理學的傳播中心。到嵩陽書院一遊,就可以對儒家文化尤其是宋明理學,有比較深切的認識。

少室山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頗為壯觀。少室山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據《河南府志》載,金宣宗完顏列與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戰時,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頂屯兵,故稱“御寨山”。少室山距太室山約10千米,山上連天峰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築為少林寺。據說,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

中原——嵩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