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都昌南山風景區大門匾額上的「南山」二字,爲何「南」字少了一豎?

改我名幹啥


草書的寫法與我們平常的字是有一點區別的。關於“南”字,大家看一下下面兩種寫法就從明白個大概。





隸書的快捷書寫,產生了早期草書章草,現在的很多草書的寫法,包括現在的一些簡化字,來源於章草。

因為快捷書寫,很多筆畫縮短甚至減損,所以有些字看起來似乎少了些筆畫。上面說的“南”字,在上面第1張圖中,筆畫稍長可以看到左邊一豎,而第2張變短則看不到那一豎了,久而久之,這種寫法就固定下來了。

在書法中,不僅草書,在楷書中,也會經常有增減筆畫的現象,其理由有多種,比如有了書寫美觀,比如文人們玩的文字遊戲,比如避諱,等等,這些在書法中不算錯字。

在《蘭亭序》中,第二個“和”字,右邊就是寫成了“日”字。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當年蘇軾帶著他的小妾來都昌遊玩,其中有個小故事。據說蘇老先生剛到都昌聽當地說南山風景秀美,他就立馬前往。他的小妾是星子縣人,名叫畢桃花因為古時侯的女人都是小腳不能趴山,所以沒能成行。蘇老先生是個文人且喜歡遊山玩水看風景,來到山上後被南山的風景所吸引看著看著就忘記了下山的時間。那個時侯還沒有南山大壩,來往都靠船隻,可是晚沒有船過不了湖,只好在廟裡借宿一晚。蘇老先生不但是大詩人而且是個有情人,心中掛念著住在縣城裡的小妾因此難以入睡。想著想著就走出廟門。看著天上的月亮,想著心中的情人。就寫下了這首"過都昌"其中的他把"畢"故意寫成了“碧"是有含意。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故事,我也是聽我爸講的。


手機用戶58784714328




友所指的〔南〕字為何會少一豎,不錯,若以楷書,隸書,宋體字,印刷體等這些必須一筆一畫書寫的漢字而論,多點,少畫都歸為[錯字]的範籌。但根據你所提供的江西九江南山風景區的扁額的書寫的【南山】二字為行草……

這就是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之處。說句不中聽的話,如果將黃庭堅,王羲之這些大書法家的行書,草書字帖上的字拿來鐫刻在扁額上,估計,要有一多半的人不認識,或許會認為是錯別字也未可知,以前,在評論書法時,我曾說過一句話[書法是寫給懂書法的人欣賞的,不懂書法的人,是無法看懂行書,狂草的]。所以,在家鄉遇到婚,喪,喜慶幫忙給人家寫對聯,我一直只寫隸書,楷書,偶爾寫點魏碑體。對書法學著欣賞到是一種樂趣,孤芳自賞則大可不必。




〔毛主席詩詞欣賞〕

〔欣賞書法家錄的毛主席詩詞〕

〔毛主席詩詞手跡欣賞〕

[毛主席詩詞手跡欣賞〕

以上為個人一點見解,不知能否對友有所幫助。
【圖片源於網絡,致謝】!


楊老帥


看了你提供的江西九江都昌南山風景區大門匾額上的“南山”二字圖片,這是“南”字草書寫法,自古有之,不算錯誤。不過建議書法愛好者們在公眾人多的地方題字還是用常見的寫法為好,以免讓人誤讀。


類似少一豎的“南”字,自古有之,原因附後,請先看下列寫法:

1、王羲之草書

2、王獻之草書

3、智永寫法

4、懷素寫法

5、孫過庭寫法‘

6、董其昌寫法

7、鮮于樞寫法

8、徐伯清寫法


從以上歷代名家寫的“南”字草書可以看出,都是少一豎的,所以題中圖片上的“南”字寫法沒有錯。

大家會要問了:“南”字草書寫法為什麼要少寫一豎呢?原因就是前人創立草書的時候主要通過“筆畫連寫”和“筆畫減省

”來達到快寫的目的!


各位看官覺得呢?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漫漫書法路,加我不孤獨!


麓風軒


這就是隻識得楷、行,不識得草書的緣故。類似的提問還有為何“午門”的“門”字少一勾,還有些人非得拿簡化字的標準說古人寫字寫錯了,這個都是奇葩了。

草書在書寫時為了更加的快速便捷,也為了更加的利於創作,很多時候都會有規律有規則的簡化一些筆畫,用連帶,互借,省略,筆意等各種方式來實現這個目的,因而“南”字這種現象非常正常,也非常合理規範,絕不是寫了錯別字,所以不同多想。

那麼好,現在我們也研究研究南字的草書寫法,看看是不是有先例,是不是規範,是不是有根據和道理,這樣才足以說服大家

你看,南的草書寫法也是千奇百怪,但是無一不是合乎法度的,所以,認為九江南山大門上寫的字是錯別字的,真的要多多讀書哈。瞭解一些常規字的不同寫法,有助於我們不會鬧笑話。


另外,實在遇到不認識的,可以記錄下來,回去研究查驗,或者找人幫忙解讀,不必立刻下定論,也不用立刻指責誰誰誰亂寫。留點嘗試,積累點文化底蘊,對我們還是有好處的。


盛唐豪歌李藝泓


為了這個問題我特意打電話給一個在江西工作的親戚,他說真不清楚。我又上百度查詢。結果沒有查到這個內容,我估計書寫南山門匾的人不是什麼名人,史料沒有記錄。在此把北宋詩人蘇軾攜愛妾碧桃來都昌南山寫下的一首詩獻給大家。

《過都昌》

鄱陽湖上都昌縣,

燈火樓臺一萬家。

水隔南山人不渡,

春風吹老碧桃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