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東征中的「戰略」較量

亞歷山大的名字想必即使不懂歷史的人,也會知道一二。他斬斷戈迪烏斯繩結,曾經統治了五大古文明中的四個。

然而近年來對他的質疑,也在部分不明真相的愛國者中瀰漫開來。尤其是他“只靠”兩次決戰就打敗了波斯大軍,被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一場菜雞互啄。

今天,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亞歷山大東征中那些令人歎為觀止的精彩戰略較量。可以說,絕不遜色於同時期我國戰國中期的戰略較量。(就是參與國少了點,主角就兩個。)

亞歷山大東征不僅僅是兩次大會戰而已。

亞歷山大東征中的“戰略”較量

亞歷山大東征圖

1、門農的焦土政策。

門農,是當時波斯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名將。說起這位大流士三世,實際上也是一位明君,若非碰上了亞歷山大,絕對會成為一位將波斯帝國引領向新高峰的中興之主。

言歸正傳,亞歷山大當時徵集了希臘半島的所有兵源,糧食只夠一個月的供給,意欲一鼓作氣攻陷富庶的小亞細亞半島(今土耳其亞洲部分)。以此獲得攻擊波斯內陸的跳板和補給。

門農深知亞歷山大這位剛剛統一了希臘半島的軍事天才有多強,和新革新的馬其頓方陣與夥伴騎兵的組合又有多強大。他提出採取焦土政策,龜縮堅城之內,等亞歷山大軍糧耗盡自行撤離。

然而總督阿西提斯說:“絕不允許自己領地上有一間房屋被燒”,結果顯而易見。波斯在小亞細亞的駐軍主力被一鍋端,門農在亂軍中逃脫,小亞細亞很快淪陷。

門農因此獲得大流士三世的重視,接任小亞細亞總督,負責重要港口城市博德魯姆的防禦,並統領波斯海軍。

亞歷山大東征中的“戰略”較量

古希臘時代戰艦,主要武器為撞角和弩炮、投石機

2、博德魯姆攻防戰

為避免與擅長野戰的馬其頓方陣和夥伴騎兵在野外決戰,門農集結兵力在這個咽喉要道的堅城。

雙方展開了極為慘烈的攻城戰,最終亞歷山大雖然攻佔了城市,卻沒想到門農給他來了個“火燒新野”。藉著當晚的大風整個城市成為一片廢墟,門農從容撤退。亞歷山大軍隊在攻城中損失慘重。

3、遠交近攻、釜底抽薪

馬其頓人是希臘半島北部的騎兵民族,擅長陸戰卻不善海戰。而且此時馬其頓剛剛降服了雅典、斯巴達等希臘城邦,這些希臘城邦早就心懷不滿。

門農的下一步計劃就是以波斯海軍,直搗希臘腹地,煽動雅典等城邦叛亂一起攻擊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本土,並以此切斷亞歷山大的補給線。

門農成功攻下希臘半島附近愛琴海上的兩座島嶼,雅典和斯巴達果然聞風而動,準備發動起義。然而不幸的的是門農不久就因病去世,將艦隊交給副手法那巴佐斯。

法那巴佐斯其後雖然依舊堅持門農的政策,但是由於不被大流士三世信任,進度很慢。雖然陸續攻佔了愛琴海各島嶼,一直騷擾著亞歷山大的補給線。他卻始終沒能對馬其頓本土造成威脅,最終被大流士三世召回。

門農策略破產。

亞歷山大東征中的“戰略”較量

亞歷山大行軍路線

4、切斷補給線

亞歷山大攻陷小亞細亞後,門農和其繼任者的波斯海軍給亞歷山大造成了很大麻煩。亞歷山大只能採取一個笨辦法——從陸上攻陷所有港口。(你狠)

大流士三世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他的大軍已經集結完畢。他沒有選擇直接追上亞歷山大,而是直接切到亞歷山大身後,將其補給切斷。迫使其自己找上門來,以收到反客為主、以逸待勞的效果。

隨後雙方爆發決戰,亞歷山大險勝大流士三世。這還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早已腐朽的波斯軍隊,成員複雜、戰力低下。(後世奧斯曼帝國在後期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而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夥伴騎兵的組合,在中東的平坦戈壁地形上可謂以一當十。大流士三世本身的軍事才能又比不上亞歷山大。

隨後亞歷山大用七個月時間艱難攻陷所有港口,迫使波斯海軍投降。

亞歷山大東征中的“戰略”較量

托勒密一世被加冕為法老

4、搶奪補給線

大流士三世此時發來求和信,願意將半個波斯帝國割讓給亞歷山大,甚至將公主嫁給他。亞歷山大看破了這不過是大流士的緩兵之計,斷然拒絕。

但是亞歷山大也清楚波斯帝國實力依舊強大,大流士三世也並非昏君,正在編練新軍準備和亞歷山大決一死戰。

亞歷山大自己卻面臨軍糧日益短缺的困境(小亞細亞多山,工業、手工業發達,卻並非主要產糧區)。

當時的中東、歐洲文明區域主要產糧區有兩個——兩河新月地帶和埃及。兩河是波斯帝國的核心地區,且緊挨小亞細亞。埃及卻隔海相望。

亞歷山大處於戰略考量,直接跳過兩河直撲埃及。他攻陷今天的巴勒斯塔地區(古代稱為腓尼基),埃及投降。隨後他並任命自己的好友、親信託勒密為埃及總督,為自己籌措糧草。

這位托勒密在亞歷山大死後成為了“繼業者之一”、埃及的法老托勒密一世。也是他,建造了亞歷山大港和亞歷山大圖書館。他的兒子建造了亞歷山大燈塔。(好基友,一輩子。)

從此整個地中海東岸都成為了亞歷山大的補給站,地中海上的船隻將希臘半島的兵源、小亞細亞的兵器和物資、埃及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送達亞歷山大軍中。

亞歷山大東征中的“戰略”較量

亞歷山大港劇院遺址

5、決戰

高加米拉會戰將決定雙方的命運。大流士三世終於將自己所有的軍隊都集結起來,並花了兩年的時間將其訓練成一支精銳之師。

亞歷山大則因攻城略地獲得了充足的補給和兵源補充,並在埃及得到了足夠的修整。

決戰中,大流士三世吸取上次的教訓,苦思冥想了許多剋制亞歷山大馬其頓方陣和夥伴騎兵的辦法。

他徵集了大批騎兵,由於波斯本身就是騎兵民族,這對他並不是難事。(波斯人諺語:波斯男人一輩子只學三件事,騎馬、射箭、講真話。)很快他就徵集了一支足夠和夥伴騎兵抗衡的騎兵軍隊。

一開始,這隻騎兵就死死咬住夥伴騎兵不放。最終亞歷山大不得不以輕步兵為代價,才甩開了他們。

對於馬其頓的長槍方陣,大流士三世組織了大量戰車,並集中攻擊陣型側翼。

然而開戰前夜的一場月食大大打擊了波斯軍隊的士氣。戰役中,大流士三世幾次就要觸及到勝利,最終還是落敗。

亞歷山大東征中的“戰略”較量

龐貝古城出土的鑲嵌畫,繪於公元前310年,名為《伊蘇斯之戰》

6、解決遊牧帝國

亞述人,是中亞強大的遊牧民族。是漢代匈奴崛起前中亞草原的霸主。這樣一支以騎射戰術聞名的民族,也被亞歷山大降服。所以某些希望僅靠遠程和騎兵就打敗亞歷山大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戰爭過程我們已經難以得知,但是毫無疑問,馬其頓強大的夥伴騎兵發揮了巨大作用。很可能是夥伴騎兵先以鉗形分割、包圍亞述騎兵。隨後步兵跟上進行屠戮,然後再不斷重複這一過程。

同時,亞歷山大從波斯境內徵召來的大量敘利亞弓箭手,也會在對抗弓騎兵發揮重大作用。

以上史料有亞歷山大隨軍書記官、馬其頓官方歷史《起居注》、波斯官方歷史《列王記》、托勒密一世的回憶,以及近代出土、破譯的泥板書作為佐證。說亞歷山大是偽造的人,可以洗洗睡了。當然,與亞歷山大作戰的波斯軍隊具體數量還有待考證。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天眼觀世界,為您帶來不一樣的世界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