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很有趣兒(連載78)——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大宋很有趣兒(連載78)

——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全文1502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1

-THE FIRST-

已經方寸大亂的王全斌完全沒了主見,昏招迭出,很快他又想到了一個餿主意。

當時,成都城內還有二萬七千降卒,王全斌害怕他們起兵呼應叛軍,居然將手無寸鐵的二萬七千人全部誘到夾城之中殺掉,上演了一幕慘絕人寰的成都大屠殺。

看清了形勢的叛軍終於明白,對付這個撈錢不手軟、殺人不眨眼的王全斌,只能用四川麻將的四字真言伺候:血戰到底!

於是,叛軍更加堅定了作戰的決心,各地兵變此起彼伏,王全斌無奈之下,只得向朝廷求援。

得知消息的趙匡胤,氣得直跳腳,無可奈何之下,派遣丁德裕領兵增援。

最後,經過前前後後將近兩年的折騰,蜀國境內的叛亂才漸漸平息。

一場六十六天的速勝,一場長達兩年的亂局,王全斌交出了兩份迥然不同的答卷。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諸葛亮《將苑》

2

-THE SECOND-

【皇帝一票否決權】

蜀國境內的叛亂雖然平息了,但是對於蜀國百姓來說,這場兵變留下的後遺症卻一直延續。

畢竟,宋軍在進駐成都之後的種種表現實在是令人大失所望。

雖然,趙匡胤在事後做了很多的補救措施,比如免除賦稅、興修水利等等,但是那道疤痕卻始終橫亙在蜀人的心中。

而伴隨著這種失落感,蜀地百姓自然對於大宋王朝亦缺乏發自內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於是一有風吹草動,人心就易思變。

後來的王小波、李順起義就是明證。

可見,得城池易,得民心實在是難啊!

3

-THE THIRD-

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正月,伐蜀軍總指揮王全斌一行回京覆命。

對王全斌失望透頂的趙匡胤,命令監察部門立刻啟動調查程序。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最終查實王全斌、王仁贍、崔彥進合謀貪汙六十四萬六千八百多貫,而根據《宋史·職官志》的記載,宋朝宰相的俸祿月薪才三百貫,王全斌這趟四川之行撈到的乾貨足夠趙普同志不吃不喝累死累活幹180年!

可見王全斌一夥胃口之大。

調查結果出來之後,趙匡胤召集百官,徵詢處理意見,沒想到,文武百官的結論驚人的一致:死刑,立即執行!

很顯然,王全斌等人的行為已經激起了公憤。

4

-THE FORTH-

可是,畢竟王全斌立下了平蜀大功,趙匡胤有意維護,在群情洶洶之下,趙匡胤不得已,只好借死刑複核的機會,動用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一票否決權”:將王全斌貶為湖北隨州軍分區候補司令(留後),將崔彥進貶為陝西安康軍分區候補司令(留後),免去王仁贍國防部副部長的職務(樞密副使),降為右衛大將軍,其他西征將士一律不予追究。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名在西征途中涉嫌強姦婦女並在事後割掉受害婦女乳房將其殘殺的中級軍官,在各級官員一致維護的情況下,趙匡胤動用了“皇帝一票肯定權”:將其斬首示眾。

應該說,這名軍官罪有應得,趙匡胤這樣處理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在於,王全斌曾經屠殺了二萬七千名降卒並引發了蜀中大亂,卻僅僅只是降職,兩相比較,趙匡胤未免有失偏頗。

當然,此次伐蜀之戰,雖然總指揮做人做的很失敗,但至少還是有一個人令趙匡胤感到欣慰。

5

-THE FIFTH-

此人就是曹彬。

此次伐蜀之戰的陸軍總督察王仁贍在面對皇帝的質問時,詆譭諸將,對誰都不服,唯獨認為曹彬“清謙畏謹”,不辱使命(“不負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而事實上,縱觀整個戰爭進程,也只有曹彬,始終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嚴格約束部下,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其清廉嚴謹的做派,頗有大將風度。

於是,曹彬也就此脫穎而出,被趙匡胤擢升為內務部副部長(宣徽南院使)兼河南滑縣軍區司令(義成軍節度使)。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趙匡胤隨周世宗二徵淮南,名動江北之後,因軍功被柴榮敕封的官職,也是義成軍節度使。

趙匡胤將自己曾經擔任過的官職予以實授,可見曹彬的確得到了領導的高度認同。

那麼,為什麼獨獨曹彬得享此殊榮呢?

親愛的朋友,你怎麼看待宋伐後蜀之戰呢?歡迎留言評論。

大宋很有趣兒(連載78)——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每天三分鐘 輕鬆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