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壓力下有趣的經濟現象

經濟壓力下有趣的經濟現象

在美國啊,每當在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這就很奇怪了,那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在美國,人們認為口紅是一種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慾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奢侈品。口紅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對消費者起到一種“安慰”的作用,尤其是當柔軟潤澤的口紅接觸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經濟的衰退會讓一些人的消費能力降低,這樣手中反而會出現一些“小閒錢”,正好去買一些“廉價的非必要之物”。

洋酒行業流傳著一套外界不得而知的規律總結:每當洋酒銷售出現整體下滑時,三個月之後的股市一定會下跌。這個近乎段子的規律總結,作為一種預估經濟趨勢的手段,其樂趣已經遠超於對它所包含的科學性的驗證。

類似學說較為流行的版本還有著名的“口紅效應”、“短裙效應”,以及經濟學界都會用的“方便麵指數”、“挖掘機指數”、“發電指數”等。都是從具體生活消費現象,來反饋經濟總體狀況的常見統計模型。

這符合社會大眾的心理感知規律,人們總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每個人應該都會鎖緊口袋,減少消費,以此儘可能的抵禦大環境帶來的不利。

然而,實際情況可能還有更多值得細分拆解的奧妙。

人們在經濟下行過程中表現出對投資型、大宗消費品的需求減少,並非簡單出自資金緊張的考慮。反過來說,經濟不利期間,人們在娛樂消費方面(演唱會爆棚、電影票房上漲、KTV消費等)的加大投入,也並非出於麻痺自己的需要。

更接近實際的情況是,當經濟走勢在上行和下行的坡道過程中,社會大眾的總體消費行為,才會出現明顯的群體性轉移。

即人們在長期的潛行焦慮狀態下,會呈現對以往舒適行為的感知不足。尤其對於需要發揮思維主動性的事物,缺乏充足的感知能力和興趣。社會經濟狀況從好向壞的轉移期間,人們對娛樂消費需求的加大,更多來自對被動刺激型的精神事物,身心更容易感受其內在的樂趣。

反過來說,當經濟狀況呈現總體回暖的上行期間,人們則在教育學習、投資信心、強社交商品(類似洋酒)上,會有更多消費投入。

很多人對如下兩個同期現象從未有過聯繫分析:中國電影票房在2015年至2016年期間,經歷一次增長緩慢的週期。同一時期,以“分答”、“得到”、“喜馬拉雅”為首的知識付費平臺,卻得到井噴式增長。

每個人的消費支出類型有變化的背後,是總消費時間的確定不變。人在固定的7*24小時裡面,如果投入對主動學習型產品有所加大,從時間上就會減少對被動刺激性娛樂的支出。

經濟壓力下有趣的經濟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