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通信展:通信「工匠」 逐夢光網

廈門通信展:通信“工匠” 逐夢光網

廈門通信展:通信“工匠” 逐夢光網

2016廈門信息通信展組委會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將府家園北里202號樓A223室

展覽事宜:010-58907096

公司傳真:010-58907094

會務聯絡:張 濤 1861264849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展會網站:www.apcche-china.siteem.com

在通信業界,徐被譽為“中國光纖接入第一人”,他的創舉,使光網普及中的入戶瓶頸得到技術性突破。在上海,光網裝維員叫他師傅,市民稱他服務專家;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國家隊選手把他當堅實後盾。安全、美觀地將光纖送入千家萬戶,凝聚了徐太多的心血,也成就了一名通信工匠的光網夢想。

幹了18年線務員的徐珺說,當年的螺絲釘在這個嶄新時代仿若找到了另一種定位:如堅固的盤根,執著地支撐在不起眼的磚牆上,好讓稚嫩的光網漸漸引蔓抽芽,花開綻放,每一個人都將嗅到它的芬芳。

徐珺的“專”

線務員,通信業的一線崗位。在中國,幾十萬線務員建設、維繫通信網絡,長年如一日,走街串巷,翻山越嶺,日曬雨淋,爬杆佈線,彎腰裝機,把現代信息文明帶進千家萬戶,徐就是他們中的一員。然而,這樣艱苦而平凡的工作,在徐看來,似乎充滿了無窮奧秘,讓他專注如一、如痴如醉地鑽研了18年。

記者在徐珺創新工作室看到,這裡彙集了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的線務員作業工具和各類終端設備,徐珺告訴記者,斜口鉗是他1997年參加工作時最主要的工具。每天,他揹著工具箱,騎著自行車,穿梭於上海的大街小巷、衚衕里弄,為用戶裝機、維修線路。通信技術更新速度非常快,一次,因為裝機佈線方面的問題,他被用戶趕了出來,徐珺至今還感謝他。因為,這位客戶讓徐下定決心:把技術吃透,成為業務最精、用戶最滿意的裝維員。

專注學習,專注實踐,提升技能,成了徐珺的職業追求。不管到哪裡,他都會留意當地的線纜佈線和箱體設備狀況;朋友出國問他要帶什麼,他只求專業書籍和當地的線纜照片;進入書店購書,他習慣性地直奔電子通信類書籍專櫃;他還定期在網上檢索線務通信有關的書籍,有一本買一本。徐笑稱,這是自己的職業病。

徐珺對記者說:“變化的是環境,不變的是服務。”十幾年來,他鑽研現代通信技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這樣的專注給用戶帶來了最優的服務。家庭佈線是裝維中的關鍵,只要有所關聯,哪怕是美國上世紀60年代家庭裝潢佈線書籍,徐珺都一本不落地收入囊中,整整裝滿了3個書櫥。互聯網興起後,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計算機、網絡、ISDN、ADSL等知識,抓住一切可以接觸新技術新業務的機會進行實踐。參加工作至今,徐從來不坐工程車,都是騎著非機動車,可以隨時隨地為用戶服務。2006年前後,網絡病毒頻發,用戶電腦故障的報修增多,徐提出“計算機故障寬帶化”的裝維思路,修障效率大幅提升。多年實踐,他提出各類技術建議共20餘項,其中8項獲得了上海電信優秀提案與合理化建議、創意贏家等獎項。

當年18歲的初級工,逐步成長為高級線務員、上海市勞模、上海傑出技術能手和上海“十大工人發明家”。25歲,徐就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在用戶心中,徐就是“服務專家”。

徐珺的“創”

徐珺的創新成果是對中國光網建設的巨大貢獻。暗管入戶四小工具、自制穿管器、FTTH工作臺包、穿牆機器人、隱形光纜——因為誕生於一線、發軔於基層,這些成果接地氣,解決了光纖入戶佈線中的主要矛盾。

2009年,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啟動大規模“城市光網”改造建設,浦東和寶山兩個區局先行試點。開始,光纖改造就遇到了入戶難題:敷設入戶的光纜不同於銅質線纜,極易損壞且難以修復,對佈線的要求非常高;許多小區在建設過程中並未考慮到光纖入戶需求,暗線管道無法使用,走明線或要打孔,或要影響用戶裝修美觀,尤其是許多老舊小區,光纖入戶更是大難題。

城市光網的“末梢”任務,就是光纖“進樓到戶”,承擔“最後10米”鋪設推進任務的正是處於“末梢”的線務員。2010年年初,上海電信邀請日本通信公司專家前往試點局指導,徐珺通過熟人拿到了包括照片和視頻在內的一系列資料。中日線務員裝備設施、操作技能和專業素養等現狀的對比與差距深深刺痛了他。等不及從試點到鋪開的過程,徐珺即刻對夥伴們說:“如果我們不想落後別人十年甚至更久,如果我們不想讓‘線務員’因為技術含量低而被時代拋棄,那麼就行動起來吧,立刻,馬上!”

徐珺說,從電話到窄帶到寬帶,已經不知道第幾次讓自己“歸零”,而光網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又是一次徹底的“歸零”。可最初的發力,只覺得“兩眼一抹黑”。本想先給自己儲備相關知識,可搜索後發現根本沒有“栽樹的前人”。搜遍網上,只有一本《FTTH入戶教材》,淘寶價九塊八,拿到手一看,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實用參考性不大。

國內沒有就上國外淘,徐珺輾轉聯繫到在東京工作的朋友郵寄相關書籍。很快,第一批書籍就到手了,翻開後,又傻眼了,全是日文,只好借用電子辭典,逐字逐句地查,為自己儲備下最基礎的光網知識。那時,徐珺外出工作總是多帶一個包,沉甸甸的都是翻爛的書,一旦有空就會拿出來翻上兩頁,看到的人笑說勞模徐成了“書呆子”。

為了革新技術,徐珺把公司獎勵的8萬元獎金全部用於購買參考資料和專業器具。買來的那些昂貴的裝維工具,在最初沒有操作經驗的情況下,不僅沒幫到忙,還成了傷人的利器。面對流血的手和無力的心,徐珺感嘆:最初的探索非常艱難。

徐珺並未放棄,他對記者表示,中國裝維工作環境較其他國家要複雜許多,進口的原裝工器具在國內佈線環境應用中受阻,無法適應。所以,不能迷信所謂發達國家的佈線經驗方法,只有中國的線務員才能制定出真正適合中國的光網入戶方法,也只有中國線務員才能製作出真正適合中國佈線環境的工器具。

徐珺的“根據地”靜安區是一個最佳實踐場所,這裡有老洋房、石庫門、棚戶區、新式小區,光纖入戶非常複雜。徐珺首先實踐的方式就是“混血兒”,將日本技術與中國實情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接入方式。如在室外佈線方面,借用銅線支架安裝“螺栓拉鉤”,可讓光纖從任一角度穿過牢牢固定。

不斷探索,屢嘗失敗,2011年,徐珺和他的團隊終於在光纖佈線中取得重大進展,他們率先改進自制並推廣的“暗管入戶四小工具”,使得上海電信暗線穿通率提升了41個百分點。他們的足跡遍佈上海各個區縣、上百個小區,幾千次的暗線穿放,形成多處FTTH建設樣板小區和百分百暗管入戶大樓。

記者在徐珺創新工作室看到了這“四小”:吹管器、自制牽引繩、進口穿管器和控油瓶。徐說,這四樣東西,成本很低,取材都來源於工作與生活,如控油瓶就是日常家居中常會用到的東西。就是這樣的小革新,成就了光纖入戶中的大突破。

徐珺創新工作室的成員汪曉彤告訴記者,他們穿通的歷史最久遠的暗管管齡為76年。張愛玲故居公寓,1936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牆體厚度一般電錘難以打穿。面對這樣一座歷史保護建築的光纖入戶難題,徐珺和同事花了5天時間,利用自制改進的器具,將樓內大部分客戶平移為寬帶用戶,暗線入戶成功率77%。

2014年10月,徐珺團隊率先測試其最新佈線技術——隱形光纜,這也是中國第一根被成功布放的隱形光纜。記者在徐珺創新工作室看到,布放的隱形光纜極像釣魚線,粘在牆上,不仔細的話,幾乎看不到。穿門走線很方便,且不影響裝修美觀。

徐珺的創新遠不止這些,他採用S型固件、螺栓拉鉤、L型支架等新舊材料結合而成的室外佈線方法解決了上海許多老舊小區的光纖入戶問題;適合吊頂作業的遙控機器人,極大地提高了居民住宅和商務樓宇的布放效率;設計的光網施工工作包臺,方便了線務員在複雜施工環境下的光纖接續操作;首創的密封袋酒精無紡佈設計,有效提高了裸纖清潔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帶廢纖收納盒的切割刀確保了容易傷人的廢纖得到及時清理;還有入戶光纜對接子、用洗衣機排水管改造的新型波紋管及過路盒……這些技術成果已成光網建設的“開路寶典”。目前,徐已有四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還有兩項正在申請中。

徐珺的“道”

相比於創新,徐珺的“傳道”更為可貴。多年的一線服務和創新實踐經歷,讓徐珺積累了豐富的裝維經驗和技術心得,他把這些智慧濃縮成了圖文教材,免費提供給通信行業的裝維員們。

記者拿到了一份徐珺和他的團隊撰寫的書單:2003年,《“四心”寬帶服務法》;2004年,《徐珺寬帶操作法》;2005年,《社區營銷手冊》;2007年,《用戶終端維護上、下冊》;2010年,《FTTH裝維實用教程》,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線務技師/高級線務員技師》、《寬帶終端安裝維護》。為了讓使用這些書籍的裝維員能夠快速讀懂、上手,徐珺注重用矢量圖、口訣、圖片演示等形式。“識別暗管,通暢測試;穿管器具,搭配使用;牽引為主,穿管為輔;潤滑輔助,減少摩擦;牽引線路,必須回拉;綁紮到位,防止卡殼……”這樣的教程生動而形象,裝維員們用起來得心應手。

2011年年初,時值全國光網建設大規模鋪開,徐自編的《暗線入戶操作法1.0》完成。這本書立足實踐,總結了一系列暗線入戶的操作方法和改進工具,彌補了長期被忽視的暗線入戶操作上的短板。書中包括工器具的配置要求、暗管判斷、穿管器製作使用、暗管基礎知識等,成為許多光網裝維員的必備工具書。

每年,徐珺都能編寫一本實用教材,2012年,他通過自學實踐瞭解了流氓ONU的知識,並創新提出了“流氓光終端”的概念。結合實踐經驗,總結判斷方法,徐珺提議建立管理機制和預案,編寫了《流氓光終端判斷排除方法》。 2013年,徐珺編寫了《武裝你的智能手機,讓它成為裝維利器》,通過實踐總結,率先提出利用智能手機安裝部分免費應用軟件,幫助裝維人員施工操作。

從2013年開始,徐珺和他的團隊開始拍攝視頻教材,至今已有9部:《FTTH暗線入戶操作方法(簡化)》、《FTTH裝維特殊盤纜方法》、《FTTH臨時架盤法》、《光纖切割刀使用和保養》、《光纖米勒鉗使用和保養》、《FTTH暗線入戶操作方法》、《遙控器可視可聽判斷方法》、《穿管器保養收納方法》、《光纖切割刀基礎知識》。徐珺給記者播放了其中幾部,畫面非常清晰,牆壁、暗管內部、走線佈局有詳細而明白的演示,需要模擬的場景效果逼真,每個操作環節都有特寫鏡頭,足見拍攝者的用心。

由於缺乏技術標準、經驗教程、專業工具,許多線務員在光網裝維中非常吃力,徐珺擠出一半精力向同行傳授技能,首先由上海電信牽頭成立了“徐珺”班,隨後上海市總工會和人社局授牌成立“徐珺創新工作室”,2011年至2014年,在中國電信集團光網裝維師資隊伍中培訓2000多人,2012年至2014年,在上海電信線務員技能認證中,培訓10000多人次。

無私的分享,讓徐珺贏得了同行的尊重,也使一線線務員的業務技能得到極大提升。

徐珺的“予”

2012年9月,北京國際通信展,中國電信展臺上的徐珺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他用零距離的光網入戶操作演示,將標準化流程暗管入戶、螺栓拉鉤等創新技術一 一呈現在公眾面前。困擾客戶破牆打洞的問題,在徐珺的手上迎刃而解。一位行業人士說,這是徐珺給予通信業的寶貴財富。

徐珺的給予,從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2003年,他創辦成立了線務員之家網站,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在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工作的線務員們彙集在這裡,抒發他們的苦與樂,更把交流、提升、推廣作為主要目的,形成了一個“問題得到及時反饋”和“產品技術不斷改進”的良性循環。今年獲評“首屆十大最美通信人”後,徐珺把獎金拿來投入線務員之家的運營,包括組織線務員徵文。他說,線務員之家網站就是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近年來,徐珺傾力推進線務員感知度的評測,和運營商、廠商一起,感知末梢需求,為線務員提供更優的工作環境。徐珺創新工作室不僅是徐和其團隊共同琢磨鑽研新技能的基地,更是一個服務品牌的學習分享基地,吸引著上海市甚至全國各地團隊前來學習交流。記者採訪間隙,上海市總工會的負責人還給徐珺打來電話,讓他去介紹相關經驗。

同時,徐還參與了上海電信城市光網FTTH裝維技能培訓基地的設計和搭建,從整個場地的初步設計規劃到各個功能區域的細節設計,再到裝修期間親自布放管道和光纖,整個過程都凝聚著徐的汗水。

徐珺的“夢”

去年,因為徐珺的突出貢獻和綜合素質,公司想讓他走上管理崗位,掛職靜安分局的副總。徐珺婉拒了,他說:“我的夢在一線。”

徐珺關注中國通信行業線務員的工作現狀,反思國內線務員工種的專業化程度,並不斷思索如何提升線務員工種的自身價值。他曾經給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寫信,希望能組織一批線務員前往德國觀摩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比賽,讓更多的年輕人感受國際高手佈線的“精、準、穩”。他收集了世界信息網絡佈線首席專家菊池拓男所有編寫的書籍。他主動聯繫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中國國家隊選手阮維卓,給他贈送穿管器。連續四年,徐珺創新工作室都鼎力支持中國選手備賽。

“他們承載了我的一個夢想,我希望通過關注和參與這類世界技能大賽,積累經驗吸取教訓,將國際標準、先進方法與中國傳統線務員技能培訓結合在一起,推動整個工種的技能素養提升。”徐珺堅定地說。今天的線務員,不能再只是人們眼中的接線工人,總有一天,中國的線務員也能站在國際大賽的領獎臺上。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副總經理常朝暉告訴記者,不僅要給基層一線的優秀員工搭建職業發展平臺,更要關注他們夢想的實現,包括工作夢、事業夢、生活夢。現在,徐珺將打通光纖裝維、專線業務、信息網絡佈線等技能相融合的渠道,以更為專業的接入,實現專業服務價值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光網城市的智慧中,寄託了徐珺更大的夢想。

哪怕只是最平凡的崗位,終會享受到人生出彩的絢爛、夢想成真的幸福、成長進步的快樂。徐珺,這名通信工匠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