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到100 三代「上海造」長征火箭助推中國航天夢

从1到100 三代“上海造”长征火箭助推中国航天梦

10月25日早晨,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星,圖為發射現場。 王淇俊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25日電 題:從1到100 三代“上海造”長征火箭助推中國航天夢

作者 鄭瑩瑩 胡芳芳

上海航天抓總研製的長征四號乙火箭2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海洋二號B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88次飛行,也是上海航天抓總研製的長征系列火箭第100次發射。

从1到100 三代“上海造”长征火箭助推中国航天梦

資料圖,上海航天抓總研製的長征火箭迎來100次發射,圖為此前發射瞬間。上海航天 供圖

從第1發至第100發,歷時30年,“上海造”長征系列火箭大致經歷三代發展:第一代是1988年9月7日成功首飛的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只發射了2次,但奠定了發展基礎;第二代是現役長征二號丁、長征四號乙、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截至目前總共發射了96次,是中國的“優質運載火箭”“金牌火箭”;第三代是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截至目前發射了2次,開啟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飛。

白手起家

說起上海航天運載火箭的“零起步”,不得不提風暴一號運載火箭。1969年,風暴一號火箭研製項目啟動,上海航天運載火箭隊伍因為缺乏骨幹、設備、經驗等,被稱為“游擊隊”。已故上海航天805所的運載火箭老專家陳存雲曾說:“開始我們對技術一竅不通,每天泡在圖書館裡,心裡憋著一口氣,一定要為國家研製出運載火箭。”計算條件差,大家就使用手搖的機械式計算機,運用迭代法進行總體初始數據計算;研製推力為70噸的發動機需要建造大型釺焊爐,原來廠房高度不夠,便用許多千斤頂把廠房增高1.7米,解決這一難題……

從無到有,從不會到會,風暴一號火箭共實施了11次發射,1975年首創中國國內1噸多的衛星發射記錄,1981年成功發射一箭三星,為後續上海航天火箭研製打下基礎。

十年磨“箭”

長征四號系列火箭的發展與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信衛星和氣象衛星的發展緊密聯繫。長征四號甲火箭從開始研製到首次發射,前後經歷了10年光景。這個漫長的過程,時常讓曾作為總設計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敬良感嘆:十年磨一劍,甘苦寸心知。現年81歲的遙測系統老專家洪關寶說,“那時候去基地做試驗一去便是四個月,常常通宵加班。”

从1到100 三代“上海造”长征火箭助推中国航天梦

1988年9月7日,長征四號甲火箭首戰告捷,把第一顆風雲氣象衛星送上太空,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國家。

再接再厲

在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的基礎上,上海航天人不斷改進、持續優化,研製出長征二號丁、長征四號乙、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

比如,長征二號丁就是一枚有故事的火箭。1992年8月9日,長征二號丁火箭首次發射返回式衛星即獲成功,成為了中國長征系列火箭家族中的一員,並因三次“龍抬頭”而被熟知。1992年、1994年、1996年,中國運載發射形勢異常嚴峻,長征二號丁取得連續成功,扭轉了中國航天發射的被動局面。近幾年,悟空號、墨子號、慧眼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衛星都是乘著長征二號丁的座駕進入太空,也讓長征二號丁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口碑。

放眼未來

2008年7月,長征六號拉開了序幕。新一代長征六號液體運載火箭主要用於小型航天器的快速發射,同時具備可擴展能力用於中型航天器發射。

一般來說,一型火箭只要有15%的技術創新就算重大狀態變化,而長征六號渾身上下都是新的,很多技術此前在世界上都沒有成功應用的案例。

从1到100 三代“上海造”长征火箭助推中国航天梦

2015年9月20日,長征六號託舉著20顆衛星直衝雲霄,創造了中國乃至亞洲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拉開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也為中國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型譜構建和系列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1969年風暴一號火箭的白手起家,1988年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佔得一席之地,到現役長征四號、長征二號丁鑄造“金牌火箭”,再到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上海航天運載隊伍隨著中國航天夢一同成長。(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