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到底益不益因人而異

從巧克力、醃菜到嬰兒配方奶粉,益生菌似乎無處不在

,甚至有人服用益生菌補充劑,促進消化系統健康。但新研究表明,它們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有效。

通過一系列人體腸道內實驗,科學家發現,許多人的消化道阻止了標準益生菌對其進行“殖民”。 此外,服用益生菌平衡抗生素副作用,可能會延緩正常腸道細菌和基因表達迴歸初始狀態。兩篇相關論文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6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益生菌到底益不益因人而異

益生菌到底益不益因人而異


“人們十分青睞益生菌,儘管針對益生菌的文獻是非常有爭議的。”論文通訊作者、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免疫學家Eran Elinav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令人驚訝的是,研究顯示許多健康志願者對益生菌有抵抗力,這些細菌不能“佔領”他們的胃腸道。“這表明益生菌不應該被‘一刀切’地補充。”Elinav說。

雖然過去已有研究調查了該問題,但都用病人糞便作為研究對象。相反,Elinav及其同事、計算生物學家Eran Segal等,與特拉維夫醫療中心胃腸病學科主任Zamir Halpern合作,直接測量了人體腸道內的細菌“殖民化”。“這可能是微生物領域迄今為止最具侵入性的研究之一。”Elinav說。

在第一項研究中,25名志願者接受了內窺鏡和結腸鏡檢查,並被提取腸道基線微生物組樣本。其中有15人被分成兩組。第一組使用了一般的益生菌菌株,而第二組則服用安慰劑。隨後,兩組人進行了第二輪檢查,以評估腸道內部反應,然後研究者再隨訪2個月。

科學家發現,益生菌成功地佔領了一些人的胃腸道,而“抵抗者”的腸道微生物群則將益生菌“驅逐出境”。

此外,研究人員強調,在測量的多組參數中,糞便微生物組僅部分代表腸道粘膜和腔內微生物組的組成和功能,這表明僅僅依賴糞便微生物菌群作為腸道微生物菌群的替代標記,可能導致(至少在某些情況下)不準確的結論。

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質疑了患者是否應服用益生菌對抗抗生素的影響。在使用抗生素後,人們認為服用益生菌可以防止其副作用,但這種效應在醫學文獻中也是非常有爭議的。

此次,21名志願者使用了一療程的抗生素,然後被隨機分為三組。第一組微生物群落自行恢復,第二組使用一般益生菌,第三組用自體糞便微生物組移植治療。

在抗生素被清除後,標準益生菌可以很容易地在第二組成員的腸道中生存,但是,這阻止了宿主正常的微生物組和腸道基因表達譜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恢復到正常狀態。與此相反,第三組的腸道微生物組和基因在幾天內恢復正常。

“這些結果揭示了益生菌對抗生素使用者可能存在潛在副作用,甚至可能長期干擾其腸道微生物組,而後者的更改已經被認為與肥胖、過敏和炎症性疾病有關。”Elinav說,“相比之下,用自身微生物補充腸道是一種個性化的自然治療方法,可以徹底逆轉抗生素的影響。”

不過,Elinav強調,兩項研究的目的都不是為了回答“益生菌功效”的問題,這仍然是一個公開和有爭議的問題。“但這為人們益生菌攝入從‘一刀切’過度到‘個性化’鋪平了道路。”

Segal補充說,“這為相關診療打開了一扇門,在許多情況下,益生菌應是針對個人量身定製的,醫生可以根據個性化的基線測量來預測一個人對特定益生菌的反應,並針對不同個體進行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