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僅供大夥兒飯後消遣:

這其實是枚較為普通的清“謎語”花錢,背面謎語為:“一母所生六個人,兩個旗下四個民,方園不敷一寸地,走盡天下不讓人”,此謎底是大夥兒皆知的“方孔錢”。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再說正面內穿兩側分書“天子萬年” 及“如日之升”, 兩句皆出自詩經:分為《詩經·大雅·江漢》:“虎拜稽首,天子萬年”;“作召公考,天子萬壽”;及《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均為君王祝願和祈福的詩。。。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小弟的困惑便是來自內穿上下的兩個圖案。有關這兩個圖案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認為穿上為“太陽”,穿下位“大地”(按“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錢幣大詞典));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穿上為“太陽”, 穿下為 “滿月”。對此,小弟覺得兩種解釋似乎都有缺欠。。。

先看看穿下這個圖案。 一個圈內被數排相互垂直的直線分割成小方塊兒的圓圈。乍看上去很像是圍棋的棋盤。其實中國棋盤的分割最早可以說是來源於河洛數理, 其中每個交叉點即位一個時間點,時間的變化產生空間。棋路間圍起來的方格,就是大地。再則古人講究天圓地方,這個圖案整體看來似乎可以視為涵蓋了“天地時空”之意。說代表大地尚可, 但若說是代表“滿月”似乎過於牽強。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再說說這個穿上的圖案。如果按幣面的題字“如日之升”來看,說它是“太陽”似乎順理成章。只不過實在是說服不過自己。仔細再看看,怎麼越看越像是隻吞了月亮的蟾蜍。

說起蟾蜍,其身份在遠古,近古可是極其神聖。它曾是女媧(音同“蛙”-“蟾蜍”是也)族的圖騰 (如下圖中半坡遺址出土的蟾紋淘飾;商晚期的蛙紋鉞;)。到了漢代由於嫦娥偷吃仙丹,奔月變蟾蜍的故事 (按:《初學記》),蟾蜍也早已成了月亮的代名詞 ,如蟾月,蟾宮,蟾兔 蟾光 蟾酥 蟾宮折桂 蟾宮 蟾蜍 蟾魄 蟾影 蟾彩 蟾宮客 蟾桂等等等等。下圖中馬王堆出土的西漢月宮的帛畫,漢代月宮圖案的瓦當也不乏月宮內蟾蜍和玉兔相依為命的畫面。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然而大概是由於長得醜的原因,在民間蟾蜍仍逃不脫壞名聲的困擾。比如史記《龜策列傳》所記”日為德而君於天下,辱於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於蛤蟆”。“蛤蟆”, 蟾蜍也。 由此便生出的“蟾蜍吞月”一說;再比如唐朝李白《古朗月行》:「蟾蜍食圓影,大明夜已殘」。當然最慘的莫過於成為“五毒”的一員。那再看看這大肚蛤蟆肚子裡的圖案,看起來卻像是一象形“月”。 不過很顯然這蛤蟆吞月怎麼看似乎也沒法和“天子萬年,如日之升”應景。

但其實想想, 雖然說什麼“日為德而君於天下,辱於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於蛤蟆”, 其實“三足鳥”本身也就是意指太陽;而“蛤蟆”便即是“月亮”了。辱自己那也就無所謂辱或不辱了。那這肚內吞含月亮的蟾蜍或許可視為暗指和“如日之升”相對的“如月之恆”了。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其實和這枚謎語花錢相似的還有另外一枚,謎面是“天下我為頭,無我不風流,倘若少了我,衣食也難求”。這謎底自然還是“錢”。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在看另一面,穿口兩側為“六合同春,如日之升”。穿下圖案和上一枚相似,只不過圈內的方格數目略少而已。再看穿上的圖案,與上一枚似有相似,但硬說是太陽,那麼圓圈周圍的四個葉瓣狀東西姑且看成是代表太陽的火焰 (已經牽強了。。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 那麼圈內的那個東東是啥呢?鳥頭? 三足鳥的鳥頭。。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實在是不知道了)。。算了,編不動了。。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一枚謎一樣的“謎語花錢”

畢竟不是專玩兒花錢的,看我這費勁兒的。

只為博大夥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