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人總在想家

為什麼中國人總在想家


我總覺得,中國人有著更多的鄉愁,不知是因了人種還是文化。也許可能源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困苦多,愁緒就多。看看中國古今的鄉愁詩有多少就知道,似乎中國人自古以來, 天天都在想家。

鄉愁,俗稱想家,大致的意思是說,在家鄉長大的孩子因故去了別處,也許只是一個時段,也許是一輩子,也許去的是外省、外地,也許就老死在異國他鄉——這種長時間的離開故土而生活在別處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和情緒。鄉愁針對的是自己童年生活的地方,與現居地的距離遠近有關,但這不是決定性的聯繫。對一個農村孩子而言,他成年後生活在縣城也可能存有鄉愁,即思念自己的村子,想念自己的童年夥伴,追憶永遠逝去的那段童年時光等等;鄉愁更多的是用在漂泊海外的遊子,對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故鄉)的一種眷戀之情。

為什麼中國人總在想家


一個人置身於並不熟悉的環境,因為膚色、語言、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等差異,即便在此生活很久也很難真正融入進去,這種情形就容易產生鄉愁。“融入”是一種相互認同的過程,除了自己對新環境的認知之外,還受來自“本地(國) 人”對自己態度的影響。“融入”是一種心理感知,與別人客觀上判斷的“混得好不好”關係不大。居處於異鄉又感到無法融入,這種狀態像是“流亡”,無根,沒有確定性的漂移,人在路上,心卻留在了原地。

這種異己性的存在狀態會強化對自己出生地的心理依賴。對一個國外移居者而言,對故鄉的心理依賴也會把“出生地”放大為整個族群,即一個被稱作“祖國”的共同體。“祖國”能喚起親近感,使人感到溫暖。鄉愁會讓人產生對故鄉和祖國的歸屬感。

為什麼中國人總在想家


在我的閱讀範圍內,鄉愁的最好解釋者是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彭塔力斯(J. -B. Pontalis,1924—2013):鄉愁的俗稱:想家。因為離家而生病。承受流放的痛苦,夢裡回鄉,沒有指望,承諾被等待太久,迴歸終未實現。

是這樣,但是這個家鄉是什麼?說到家鄉,我們所想到的與其說是一個空間,一個地方,或許更不如說是一段時間?對時光Nevermore的鄉愁。對永不再來而感受到的痛苦,拒絕改變已被摧毀的現實,對具有毀滅性的時間懷著軟弱無力的憤怒,那時間不僅僅流去:它在摧毀一切。

為什麼中國人總在想家


我們支持這樣一種看法:鄉愁在對過去(“過去主義”,罵人的話)的依戀中,尋找失去的童年。童年的時光充滿想象,他卻流落遠方。毫無疑問是這樣。但是我認為對家鄉的鄉愁有著另外一個根源。他不是把家鄉理想化,而是對現實轉過身去,對正在死亡的東西轉過身去。他的願望:無論到哪裡——不管哪塊大陸,哪個城市,哪種職業,哪一次愛情——他都能找到他的家鄉,那個生命誕生和復活的地方。鄉愁所懷抱的慾望與其說是希望一成不變的永恆,不如說是希望日日常新的誕生。

於是流去和毀滅的時間力圖在一個仍然存在的地方展現它的理想面容。家鄉是對生活的一種隱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