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父母離開,寶寶哭鬧,是兒童分離性焦慮症嗎?

寶寶長到六至七個月以後,如果寶爸寶媽發現寶寶開始害怕陌生人,或者將寶寶與寶爸寶媽或其他親人分開時,寶寶就會哭鬧。像這種反應就很有可能是兒童的分離焦慮。

育兒︱父母離開,寶寶哭鬧,是兒童分離性焦慮症嗎?

寶寶分離焦慮會有哪些表現?

  • 與寶爸寶媽分離時情緒反常

有分離焦慮的寶寶會如影隨形的跟著寶爸寶媽,一旦寶爸寶媽要離開他們就會表現出緊張不安、哭鬧不休或者乾脆對所有人都不理不睬等反常情緒。記得之前平寶媽媽的一個表妹帶著她家兒子來做客,當時表妹要離開去上廁所,她家兒子就開始哭鬧不休,不管大家怎麼哄都沒用,直到表妹從廁所出來他才停止哭泣。

但是平寶媽媽要說:有分離行焦慮症的寶寶在寶爸寶媽離開時一定會情緒反常,但是當寶爸寶媽離開時,寶寶情緒反常,不一定是寶寶有分離焦慮症,也可能是寶寶缺乏安全感。

  • 不肯獨自睡覺

有分離焦慮症的寶寶都不願意獨自睡覺,他們單獨睡覺時會感到孤單、害怕,有的有分離焦慮症的寶寶在睡著後還會反反覆覆的做著要與寶爸寶媽分開的噩夢,導致晚上經常會被噩夢驚醒,所以他們在睡覺時很希望有寶爸寶媽陪著睡。有些有分離焦慮症的寶寶甚至於沒有寶爸寶媽陪著就堅決不上床睡覺。

育兒︱父母離開,寶寶哭鬧,是兒童分離性焦慮症嗎?
  • 膽小

有分離焦慮症的寶寶在陌生的環境還會膽小、怯懦、怕生。有的寶寶見到陌生人就會畏畏縮縮,躲到寶爸寶媽的後面,在與玩伴們相處時也表現得很膽小、怯懦,這種寶寶很可能就是有分離焦慮症。之前,平寶媽媽的一個同事帶著她家寶寶到公司去,該同事家的寶寶是個很漂亮、很文靜的小女孩,看著這麼漂亮的小女孩,平寶媽媽和其他同事就拿著一些零食過去逗逗她,讓她叫“哥哥、姐姐”,小女孩看到我們圍著她,趕緊躲到她媽媽的後面,抱緊她媽媽的大腿,不肯把臉漏出來。她媽媽左哄右哄才讓小女孩站出來,可就是低著頭,也不叫人。後來她媽媽跟我們說她家女兒患上了分離焦慮症,醫生說不好治療的話可能會導致有孤獨症。

  • 不合群

有分離焦慮症的寶寶在離開寶爸寶媽後還可能會表現得孤僻、不合群。他們在學校的時候或做遊戲、玩玩具的時候通常會自己一個人玩,顯得和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

育兒︱父母離開,寶寶哭鬧,是兒童分離性焦慮症嗎?
  • 不願上學

到了學齡的寶寶,如果有分離焦慮症,他們會不願意上學,甚至於有些會害怕上學。還是平寶媽媽帶女兒去公司的那位同事,該同事有一次請了半天假,後來她來到公司跟我們聊天時說到,她女兒不願意上學,緊抓著她的衣服不鬆手,又哭又叫的,大喊著“媽媽,我不要上學,你不要丟下我”等等,該同事說這不是一次兩次這樣,讓她很崩潰。有分離焦慮症的寶寶一是不願意與寶爸寶媽離開,二是不想待在陌生的地方、不想與陌生人接觸,所以他們不想去上學。如果教他們的是稍微嚴厲的老師,他們還會害怕被老師責罰,進而恐懼上學。

  • 頭疼、嘔吐等

有嚴重的分離焦慮症的寶寶,他們在寶爸寶媽離開時會反覆的出現頭疼、噁心、嘔吐等現象,但是當寶爸寶媽帶他們去醫院檢查時,他們身體上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怎樣預防分離焦慮症

育兒︱父母離開,寶寶哭鬧,是兒童分離性焦慮症嗎?
  • 不要過度陪伴寶寶

通常說“愛你的孩子,你就多陪陪她”,但是,這不是讓你一天24小時時刻不離他們的身邊。當寶寶還在襁褓中時,寶爸寶媽們就要試著不時的離開一下寶寶,讓他們獨自待著,不要過度的陪伴在寶寶的身邊。當然讓寶寶獨自待著時,寶爸寶媽要確保寶寶的安全,並告知寶寶自己的去向,離開的時間也不能太長。特別是當寶爸寶媽們發現寶寶一旦被分開就情緒反常時,寶爸寶媽們更需要頻率多、時間短的離開一下寶寶,讓寶寶知道寶爸寶媽很快就會回來,他自己待著也很安全。

  • 多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接觸

寶爸寶媽要多帶寶寶出去玩,讓寶寶多接觸一些陌生人,習慣一些陌生的環境,最重要的是讓寶寶擁有一些小玩伴。寶寶的好奇心都是很強的,讓寶寶從襁褓中開始就多與外面世界接觸,他們自己就會去探索,那些怕生、怯懦、不合群等現象自然就不會有了。

  • 讓寶寶學會一定的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寶爸寶媽要從小就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例如洗手、吃飯、穿衣、大小便等等讓寶寶學會自己做。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事事都為寶寶做好,這樣寶寶會過分依賴寶爸寶媽,都他們一旦要與寶爸寶媽分離時,他們就會產生焦慮。

  • 陪寶寶多看書

書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是開啟智慧的鑰匙,書可以增進人的知識、開拓人的視野,所以寶爸寶媽們要多陪寶寶看看書。從那些有趣的繪本開始,寶爸寶媽們每天堅持給寶寶讀讀書、講講故事,潛移默化中,寶寶的智慧得到了啟迪,思想得到了進步。

分離焦慮症不但會對寶寶的精神發育產生嚴重影響,對寶爸寶媽的生活工作也影響甚深,所以寶爸寶媽要及早預防寶寶產生分離焦慮症,如果寶寶已經產生分離焦慮症,那麼寶爸寶媽要儘早帶寶寶去諮詢心理醫生,避免影響寶寶的心裡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