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行的理財安全嗎?

憶10


如果單純說市場中的理財產品,銀行推出的理財可以說安全係數是處於頂端位置。安全係數要高於市場中其他的中小型金融機構、投資機構、P2P理財等系列產品。換句話說,銀行理財是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為什麼?

一、銀行有著自己的管理體系,而這樣的管理體系是一般中小型金融機構、投資機構、P2P理財不能達到的,有著自己的風控以及應對措施。如果說這樣的產品都無法是中低風險,那麼市場中的其他理財產品的風險係數就會更高了。

二、背靠大型企業,安全係數也會提升。認購理財的時候是需要將理財產品的風險看清楚,銀行間一般推出的是中低風險的產品。這類產品的風險係數低,再加上嚴格的把控與管理,風險係數就更加小。但是,在認購的時候也需要投資者將理財產品的信息閱讀清楚,以防認購錯誤。

三、打著銀行的旗號,卻並非銀行理財產品。銀行間也存在代銷的理財產品,但是這樣的理財產品的安全係數並不高。不僅僅是信息中的風險標識,還有的是一些中小金融機構的產品,自身也是存在風險。但是,銀行也屬於代銷的狀態,一旦這些產品出現了問題,客戶也會認為是銀行推出的產品,所以對於銀行理財的認知也就有了誤解。當然了,還有存在非正常的推銷理財而造成的。

其實,要是對於銀行理財存在著安全係數的質疑,可以轉投其他的理財產品。甚至“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將理財的資金放在多個項目之中也是可行、可降低風險。比如現在市場中的主流的低風險理財產品:銀行儲蓄、大額存單、國債、國債逆回購等。雖然年化利率沒有理財的高,但是相對的安全係數卻上升很多。


炒股哥說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想說在2018年4月之前銀行的理財產品幾乎都是按照預期年化收益率償本付息,幾乎沒有銀行出現過理財違約情況,五大行更是沒有。但是在今年4月26號資管新規頒佈後對於銀行的理財產品做了一些調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打破銀行對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

以後的理財產品將逐漸實現份額化,就是向基金的方向靠近,銀行將不再承諾兌付。那麼很多朋友借要問了,那麼以前的理財產品是怎麼實現剛性兌付的呢?這其中主要使用的就是使用了攤餘成本法,也就是把一隻理財產品的各個期的投資平均一下,按照平均值給大家分成收益,如果不能產生收益的銀行一般就往裡貼錢也要償付,這主要就是怕產生不好的負面影響,但是這樣就加大了金融風險,所以現在監管機構要求各個銀行取消這種剛兌,讓個人投資者自負盈虧。

接著大家的問題就來了,以後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再剛性兌付了,那麼我們還能買理財產品嗎?答案是當然可以買,但是要合理的配資,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比如您投入30萬買理財,分成3份分別買3只理財,一隻虧損2%,一隻賺了4%,一隻賺了10%,那麼平均收益也有4%,其實和以前也是差不多的,而且銀行的大多數理財產品都是賺錢的,而且給客戶的固定收益分成後可能還會剩下很多,因為不是份額化不公開透明,這部分錢也就被銀行給賺走了,如果採取透明的份額化後每天都要披露情況,銀行也就只能轉轉手續費了。

最後要提一點就是,理財產品的份額化不會馬上開始實施,而是給了各個金融機構一個過渡期,改過渡期要到2020年底才結束,所以暫時我們還是可以購買保本保息的理財的。


首席投資官


銀行的理財並非絕對安全,這與產品本身屬性相關,儲戶把錢交給銀行進行投資活動,銀行把歸集起來的資金進行整體投資,這個過程中就存在風險。不過,還有一種更不安全的方式,就是在銀行購買的所謂的“理財”,這樣的產品可能是“虛假理財”或者“飛單”。

銀行理財產品“飛單”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向投資者推薦銷售銀行以外的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可能是保險、基金、私募產品、P2P產品,乃至“虛假理財”產品。也就是說,投資者實際購買的並非銀行進行管理的理財產品,而是其他類型,投資者的錢實際沒有進入銀行理財賬戶,而是流向了其他地方,乃至個人的口袋。

此前,有些銀行出現“蘿蔔章”事件,工作人員炮製“虛假理財”產品,打著所在行的旗號進行銷售,從而造成投資者上當受騙;還有的銀行工作人員進行誘導消費,出現“存單”變“保單”,低風險理財變高風險理財的情況。

遇到這樣的不良員工,投資者的風險也是極高的,比如一些“虛假理財”產品中,這些產品本身就虛構了一些不存在的項目來欺騙投資者,利用12%,乃至8%,這樣高於一般銀行正規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但又並非明顯離譜的收益預期攻破投資者心理防線。實際上,這些產品一旦圈錢成功,往往風險極高,乃至跑路,投資者容易遭遇“打水漂”的情況。

因此,投資者在銀行網點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能親信銷售人員的推薦,至少要做好以下幾點防範,1、做好雙錄工作,即做好錄音錄像,避免糾紛。2、做好產品識別,對於明顯是保單、第三方理財的產品要予以拒絕。3、銀行只能發行已在理財系統進行登記並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依據該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信息,核對所購買產品是否為銀行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如果查不到的話,那麼產品就有問題,可以向監管部門進行舉報。


財經無忌


銀行理財產品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前一般都是剛性兌付,相信這個大家基本都是知道的,資管新規落地實施之後銀行理財出現了三方面的變化。

第一,保本理財全面停售。很多銀行都取消了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發售,保本理財將成為歷史。

第二,部分開放式理財產品也將成為歷史,就是隨用隨取的那種理財。

第三,淨值型產品將成為趨勢,淨值型產品類似於貨幣基金,有基準業績,投資收益和客戶共享。

那麼到底安不安全呢?

第一理財運營團隊不變,資產標的不會有太大變化。怎麼說呢?銀行理財為什麼安全,因為他們投資一般都是債券、國債、同業存款、債券逆回購等等,這類資產收益率一般都是能保障的,雖然資管新規將一些非標準化資產取消,也不會太影響銀行理財的收益。

第二誰都不敢打破剛兌。這樣影響很大,那麼就要求銀行投資更加穩健、更加謹慎。

總之不用太擔心啦。


行長叫我去喝茶


銀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是安全的,少部分是有一定風險的,在資管新規以後已經沒有保本理財或者非保本理財的概念,僅僅對目前市場上的存量產品來看,非保本理財出現過損失,但是損失程度不大。

在《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中對2017年理財產品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披露,其中就指出了兩點:

1.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新發行理財以低風險為主。在下面的表中可以看到,銀行理財風險等級的五級分類中,一二三級佔了絕大部分比例,四五級寥寥無幾,市場份額非常小,整體的風險程度還是偏低的。

2.2017年的到期理財產品中非保本理財出現虧損的只有44只,絕大部分是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佔到全部到期產品的0.03%,虧損本金的平均償還率是89.24%。這裡包含兩點信息:

銀行理財產品虧損概率極低,發生虧損的理財本金損失率低於12%。

在2018年4月份的資管新規中 ,對銀行理財銷售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要執行風險匹配原則

1.資管新規中不僅僅對去剛兌做出了要求,更加明確了產品風險等級劃分(R1-R5),同時要求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要求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不得購買超出風險承受能力以上的產品,對於我們主要的保守型人群來說,選擇高風險產品可能性不大。

2.資管新規中明確規定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投資信貸資產,同時對非標資產的配比做出明確要求,不得超出10%的標準,債券、銀行存款、買入返售等低風險業務仍然是理財產品的主要底層資產。

不管是從制度要求上,還是歷史業績上都決定了銀行理財產品在現行體制下,不會出現大面積的風險,底層資產仍然以低風險業務為主,債券型理財產品仍然是未來幾年的主流,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可以放心購買的,足夠安全。


不立而立


現在銀行的理財還是很安全的!

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多,穩健的理財產品在收益上可能並不如市場其他理財產品收益那麼高,但是在實際的兌付中還是極少出現違約的情況的。即使出現過的一些極個別的情況,也大多都是因為銀行理財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違規操作造成的。

其次就是銀行的一些風險性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收益相對高一些,但是風險也會大很大。這當中的風險就是投資損失,而並不會存在兌付風險。上面說銀行違規銷售就是將風險產品以穩健產品銷售,從而就會造成後期兌付發現本金損失,就會覺得銀行並不安全,其實並不是這樣!

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消息的瞭解產品的風險屬性,再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自己能夠承受的理財產品,這樣才能做好理財投資!


不再做韭菜


銀行理財的話,還是挺安全。一般穩健型理財還是沒有出現過虧本的情況的,所以不用擔心。

如果你是不能接受風險的話,建議你購買保本型的存款產品,最近的結構性存款都是很不錯的,是一年內收益最高的一款存款產品了,保本而且收益是挺可觀的。


立馬世界


銀行的理財的安全程度比較高,風險係數很低,銀行也有保本的理財,比如定期存款,由於目前處於打破剛性兌付的時期,所以銀行還是有保本理財產品的。銀行也有不保本的理財,這樣的理財不會承諾保本,風險和收益並存。

銀行不保本的理財大部分是銀行代銷的,銀行只是作為銷售的一方面,比如銀行的一些保險理財,這樣的理財就是不承諾保本,到期了之後可能會虧損,也可能拿到比定期存儲更高的利率和收益。



在理財裡面,國債屬於風險係數最小的產品,其次就是銀行定期理財了,這樣的理財目前事事處於保本和承諾受益,另外根據2015年的存款保險條例,銀行藥打破剛性兌付,不會承諾保本和收益,這也是銀行業的一大進步,那麼就意味著會虧損嗎?的確可能會虧損,如果銀行本身的經營能力不足,就要被淘汰,增加優勝劣汰的制度。那麼如果銀行破產了怎麼辦呢?


每個儲戶在單個銀行存儲的金額低於50萬是可以全部賠償的,每個儲戶買銀行理財,銀行都會給儲戶買一個最高賠償50萬的保險,所以單個銀行最高只能賠償50萬。


小車點評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還是有的,只能看投資者自身的把控能力了。只要是不買代銷的保險、基金等產品,不買到銀行與投資公司私自合作的假理財產品,買銀行內部自營的產品,安全性自不用說,沒有哪家銀行為了一款產品而破壞自身的形象,再說銀行理財產品在銀行業務中比重太小了,只是一個盈利點,並不是主業。

從安全性來說,銀行自營的產品裡面保本理財產品比較安全,都可以百分百保證本金。不過監管部門規定除存款外理財產品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因為投資是有風險的,銀行有責任向投資者揭示任何風險的存在。

至於那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或者銀行代銷的產品,本人不建議購買,當然,如果你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有一定的理財認知度,就另當別論,因為富貴險中求嘛!




職場老油子


大家可能最擔心的就是銀行打破剛兌,目前來說影響不大,銀行理財和以往都一樣。


從去年11月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資管新規》明確規定“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不能給用戶承諾保本保息,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由於市場上已經發售了大量保本保息理財產品,也為了讓用戶慢慢適應新規,《資管新規》規定了兩年半的過渡期,時間放緩到2020年底。

總體來說,銀行的風控體系完善,總體來說還是風險小。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大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仔細看看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銀行的理財產品種類多,有的客服人員會讓你購買保險產品,後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比較不好解決。

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風險大小不同,基本所有的產品都是收益高風險高與之相反。我們需要用理財的眼光去選擇產品,不要聽別人的推薦,要有自己的理財頭腦,這樣才能在理財的路上規避風險。


不管做什麼理財我都要有完整的理財體系

一、做理財風險測評評估,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理財產品。

二、需要不斷地學習掌握理財知識,提升自己的理財閱歷。

三、學會記賬,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持之以恆。

四、學會分散投資,包括產品渠道、產品期限和產品收益。

五、要有合理的理財計劃,一定成都上能規避風險。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每天分享理財知識。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