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創新+服務創新+品牌創收,「三創」共贏打造「蔬式」新村

顏妤潔 記者 張微微

“我們村建立了現代農業示範區,我家的四份地實行了土地流轉,2014年10月,我和妻子進入園區務工,就近成為‘農業產業工人’,每月有固定收入七八千元。”

在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董允壩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大棚裡,正在進行蔬菜管理的十一組村民蔡清榮高興地說。

近年來,董允壩村堅持“黨建領航、區域共建、集體帶富”的思路,借力產業園區建設探索實踐股改創新、服務創新、品牌創收三大“共贏”抓手,不斷髮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群眾邁上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

股改創新,率先啟動村集體資產改革

“我們對村自然資源、項目資產進行清產核資、確權量化,通過土地流轉、資產租賃等渠道增加收益。”董允壩村村主任黃幫群介紹道,2016年董允壩村成立了董允壩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對11個村民小組的集體資產進行了清理、核資和量化。

“董允壩村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一個不起眼的傳統農業村。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發展一片空白。”黃幫群說,村集體經濟只來源於村裡幾個魚塘和村委會一間辦公室的對外租賃收入,一年不到2萬元。沒有資產、沒有產業、沒有項目,青壯年勞動力均外出務工,只剩留守老人和兒童。“就算這樣,村民的平均年收入也不到1萬元”。

轉機出現在2014年►

在我省各地大力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大背景下,董允壩村因其平坦的田園環境、豐厚的文化底蘊得到了江陽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區委領導經過多次考察,最終決定以董允壩村為核心申報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引進了山東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綠陽公司等龍頭企業,建基地、帶農戶、拓市場、促銷售,以‘工場化’模式種植蔬菜,發展以蔬菜為主的現代都市農業。”分水嶺鎮黨委副書記鄧楊介紹,園區規劃面積2萬畝,計劃總投資10億元,合理佈局初、深加工產業和“蔬式”休閒旅遊景點,加快建設成為“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隨著園區的不斷建設,各類項目紛至沓來,村裡的土地、林地獲得了有效流轉,村集體經濟開始有了可觀收入。如今,董允壩村已經成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一座座標準鋼架的蔬菜大棚鱗次櫛比,大棚鋼架上蔬果綴滿枝丫,結合三國文化和國家級非遺品牌分水油紙傘而建成的“傘裡”古街上游客不斷……

股改創新+服務創新+品牌創收,“三創”共贏打造“蔬式”新村

“稻田蟹”豐收了 供圖/江陽區委組織部

2017年,董允壩村集中園區近2億元涉農資金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同時獲得100萬元省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隨著園區環境的不斷升級,董允壩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將建成的黨群服務中心、多功能新村綜合體的部分資產有效盤活。建成的健身房、圖書室、會議室、農民夜校、多功能路演中心、中高端民宿、古戲臺等設施,前來租賃的客戶絡繹不絕。“除去民宿,我們對其他場地按照半天每人30元進行對外租賃,年收入可達50萬元。”黃幫群說。

服務做優,組建四支專業服務隊

8月8日一大早,村民姚琴家位於“傘裡”古街上的“麻辣兔頭”小吃店便開門迎客。“平時生意都比較好,村裡舉辦‘蔬菜節’的時候每天流量幾萬人,餐館更是忙得人仰馬翻,每天淨利潤都是2萬多元。”姚琴說,自己本是成都人,幾年前跟老家在董允壩村的男友結了婚,原本小兩口打算在成都打拼,現在看著村裡產業搞得這麼好,就決定回鄉創業了。

股改創新+服務創新+品牌創收,“三創”共贏打造“蔬式”新村

在“蔬式生活”農業主題公園裡舉辦的國際釣魚比賽 供圖:江陽區委組織部

“現在看來這條路是選對了。”姚琴說,不僅他倆回來了,村裡很多在外務工的青壯年都陸續返鄉。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將村裡的勞動力組建成四支服務隊,從事勞務派遣、物業管理、農機服務、水利維護,有償服務產業園區及周邊鎮街。姚琴的老公在服務隊務工,每月至少有4000元收入。

如今,行走在清爽整潔的“傘裡”古街,在街道、草坪、花園、長廊、戲臺附近忙碌的村民隨處可見。他們有的在給花草施肥除草、有的在打掃衛生、有的在修理門窗、有的在裝修店面……“你看那古戲臺,是村民投工投勞修建的,現在屬於我們村的集體資產,有很多企業、單位租賃來搞節慶活動,我們物管部門就給他們搞餐飲、住宿等服務,收取一定服務費。”黃幫群說。

“村民實現就近就業,集體經濟也有了收入。2017年,這四支服務隊創造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00餘萬元。”鄧楊說。

品牌創收,實現年增收400餘萬元

江之陽”“董允壩”果蔬品牌、分水油紙傘非遺品牌、“蔬式生活”旅遊品牌、電商銷售品牌,在瀘州,叫得響噹噹的鄉村農旅品牌中,董允壩村就佔了5個。

自2016年以來,董允壩村每年都會依託園區龍頭企業舉辦一次熱鬧非凡的“蔬菜品嚐會”,把園區出產的蔬菜、水果、魚類等農產品做成特色菜端上餐桌供遊客品嚐。打造的“江之陽”“董允壩”果蔬品牌也銷往星級酒店、高端超市,並直供港澳。

依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水油紙傘,董允壩村建成了總長約1.1公里、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的“傘裡”古街。結合川南民居特色,古街採用魏、蜀、吳三國時期建築風格,集中展示分水嶺鎮的特色美食和傳統文化。

“蔬式生活”農業主題公園裡,集體公司策劃承辦的國際釣魚比賽、馬拉松賽事、“稻田螃蟹節”等鄉村旅遊活動搞得如火如荼……

“成自瀘赤高速和宜瀘渝高速在董允壩村穿境而過,為我們發展產業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條件,去年年初我們開通董允壩‘一日遊’服務,將鄉村旅遊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形成了旅遊產業鏈。”黃幫群說,如今以董允壩村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已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也成功創建為四川省“蔬式生活”主題公園並且入選“2017四川十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案例”。通過品牌運作,董允壩村村集體經濟年增收400餘萬元。

董允壩村通過創建村集體公司與產業園區共建共享、互惠發展,最終形成了多贏發展的格局。截至2017年,董允壩村集體公司經營性資產達1.2億元,年收入540餘萬元。在村集體經濟公司的輻射帶動下,村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1.2萬元上升到2017年的2.1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