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最強大腦」廣州:向創新發展內驅與樞紐邁進

今日,戴德梁行發佈《科創內核驅動灣區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產業及物業載體研究》,深入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在科創產業和物業載體上的發展現狀和特徵,並對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發展後的不同城市的協同分工進行了展望。

報告指出,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的科創產業已初步形成各自的優勢競爭力,其中廣州作為華南地區製造業和服務業最發達、門類最齊全的城市,擁有最為豐富的科研與人才資源,正在向著大灣區創新發展的內驅與樞紐邁進。

大湾区“最强大脑”广州:向创新发展内驱与枢纽迈进

“最強大腦”驅動深刻變化

戴德梁行報告指出,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廣州擁有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35個,是華南地區製造業和服務業最發達、門類最齊全的城市。截至2017年末,廣州的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以及石油化工製造業三大支柱產業產值陸續突破千億級大關,推動廣州整體經濟高速發展。

與此同時,廣州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以汽車製造、電子產品製造、石油化工等為代表的製造業在科技創新浪潮的帶動下轉型升級,加速IAB、NEM 等新興產業領域的發展,實現千年商都向國際創新樞紐的飛躍。

大湾区“最强大脑”广州:向创新发展内驱与枢纽迈进

據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統計,過去三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呈爆炸式增長,2017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951家,增量僅次於北京。截至2017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8690家,其中電子信息類的企業佔到3699家,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啟了加速發展的步伐。

大湾区“最强大脑”广州:向创新发展内驱与枢纽迈进

“廣州區位優越、資源豐富,有著多樣化、規模化和集聚能力高的製造業基礎,而且是作為大灣區內除港澳外服務業最為發達、最為多元化的城市”,戴德梁行華中區董事總經理劉小華如是表示。

戴德梁行報告認為,廣州擁有大灣區內最為豐富的科研與人才資源,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強大腦”。

這裡共有各類高等院校83所,數量名列全國第三,在為灣區發展不斷注入人才的同時,優質的科研機構資源也為科技創新及企業孵化培育帶來最重要的支撐。

大湾区“最强大脑”广州:向创新发展内驱与枢纽迈进

在城市驅動力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知識與技術的流動成為城市發展的最強動能。戴德梁行報告指出,得天獨厚的產業信息和教育與科研資源,以及周邊廣闊的珠三角城市腹地空間資源,都為廣州製造業的創新和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基礎。

劉小華認為,豐富的教育科研資源令廣州具有作為創新發展的內驅,向灣區提供源源不斷人才輸送的獨特優勢,“這意味著廣州在大灣區建設發展中有著發揮樞紐作用的重要使命——加速大灣區城市群在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融合和互惠,促進各城市協同發展包括科創產業在內的現代產業”。

大湾区“最强大脑”广州:向创新发展内驱与枢纽迈进

大灣區各城市應協力發展

在戴德梁行的報告中,深圳被稱為活力的科創前沿。報告指出,多年以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多年來一直保持在30%以上,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過程中,深圳不斷摸索形成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也是高新技術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三十多年的建城發展歷史中,深圳孕育出一批優秀的世界級及國家級500強企業,這些行業巨頭不僅對於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引領和推動作用,同時還通過吸引行業上下游企業集聚,培育孵化平臺和市場環境,對科創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戴德梁行報告稱,充滿活力的企業是帶動產業發展的基礎,深圳未來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龍頭。

大湾区“最强大脑”广州:向创新发展内驱与枢纽迈进

而在廣深之間,東莞的地位同樣重要,以智能製造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製造業,對東莞製造向東莞智造轉型發揮著核心作用。戴德梁行報告指出,東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定位是先進的製造業中心,這意味著東莞將是廣深港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基地,也將是大灣區科創產業發展鏈條中的重要一環。

合力才能共贏,戴德梁行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南自由貿易港業務發展總經理及高級董事江冰河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的各個城市及片區需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充分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協同互補、融合發展,這樣才能讓各個城市產業存在的短板問題得以解決。

大湾区“最强大脑”广州:向创新发展内驱与枢纽迈进

戴德梁行報告指出,大灣區的融合發展需要構築更加高效聯通的交通體系、打破區域發展的政策制度的壁壘、通過引導和刺激改變現有的發展格局,最終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自由高效流動。而要素的自由流動在反向支撐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同時,也為各個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記者】葛政涵

【作者】 葛政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