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文 | 內幕君


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勢造英雄!歷史舞臺的燈光漸起漸滅,有人沉淪,有人最終成為了榜樣,其中戰略二字常起決定性作用。

1


1984年,鄧小平站在深圳國商大廈樓頂眺望時,33歲的王石正騎著自行車途經樓下。剛憑藉著岳父是省高管的關係,通過倒玉米飼料賺了幾百萬的王石,在躁動的空氣中嗅到了無線的商機。

看著身邊的人都陸陸續續開創公司,敢想敢做的王石懷揣著幹一番事業的決心,也創辦了萬科的前身「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公司還做了一個碩大的霓虹招牌,每到夜幕降臨便豔光四射,吸引著每個進出特區的乘客。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商業力量初興,深圳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剛開始幾年王石跟小年輕一樣迷茫地在貿易領域不斷試水,就是隻要有錢賺,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其他都幹。

直到1988年,這個堪稱無比吉利的雙發(8)年份,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兒都振奮人心。房改便是此時正是全面試點,土地的禁錮完全開放。

蝴蝶扇動翅膀,四周的空氣漣漪向八方漾去,王石當晚便做了一個關於公司前景和房地產繁榮的夢。

從那晚過後王石帶領企業突破重圍迅速完成了股份化改造,還主動放棄了公司的股權(造就了自己的「窮」)。這一年,萬科艱難而又神奇地成立了。

同年,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鬱亮臉上還帶有稚嫩的嬰兒肥,懷著滿腔熱血被上天分配到了深圳外貿集團公司,他可能做夢都沒想過自己的命運會與萬科交纏在一起。

在11月萬科以2000萬元的天價拿下了深圳威登別墅地塊的土地,緊接著又拿下了天景地塊,並開發出首個小區天景花園。土地拍賣場上,王石洋溢著志在必奪的微笑,於是萬科就這樣大步邁進了全新的地產領域。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天景花園

劍出鞘,帆已揚。王石這位中國樓市地王的「始作俑者」,誤打誤撞地掀開了萬科地產三十年的輝煌故事的帷幕……


2

房地產行業對於中國、對於萬科,都是一片肥美的處女地,開拓田地顯得容易又迷茫。

在這行業初出茅廬的萬科,即使四處成為地王想掩蓋自己稚氣的面孔,一時仍然擺脫不掉王石樹立的「倒爺」形象,畢竟來錢快且容易。此時王石的雄心是想將公司打造成多元化、集團化的軍團。

1990年的某一天,和平路50號董事長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帶著書生氣的年輕人,年輕人在桌上擺著履歷和一份「商業連鎖模式」建議書,求職者正是鬱亮。

鬱亮因在外貿公司業務萎縮,且自己的建議書交上後石沉大海,便通過萬科同學的引薦來試試。不料王石對自己那份厚厚的建議書不僅看完了,而且還做了詳細的標記,兩人的雄心與壯志不謀而合。

鬱亮不假思索加入了萬科,主要從事證券和投資工作。1991年,萬科確定綜合商社發展模式,並且公司正式在深交所上市。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東一榔頭西一棒的這種模式耗費了萬科巨大的財力物力,所有項目規模都很小,市場佔有率極低,業務也不大穩定。

這種狀態持續到1992年,鄧小平又一次南巡,給深圳房地產吹入了一股「春風」,致使房地產的利潤高達40%,於是一股房地產投資的熱潮噴湧而來。

正左手拿貨右手拿錢的王石嗅到了更濃郁的金錢味兒,趕緊放下手中的小玩意兒,提出以房地產為主業的想法。正好改變公司過去攤子平鋪、主業不突出的亂局。

1993年初,國家開始宏觀調控,萬科首次感受到了資金短缺的強大壓力。於是萬科「猛踩急剎車」進行了企業戰略結構調整,否定了原模式,開始探索未來的發展趨勢,確定城市居民住宅為主導業務

要知道這種自我否定的精神,在企業家中是最為難能可貴,有否定才能推陳出新,有更好的創新發展空間。


3

萬科初期都是順利而為,看到哪兒能掙錢就去哪兒,並沒有多少戰略意識,拍腦袋就投資立項,直到1993年後才開始逐漸做減法,進入戰略的成長階段

因為93-98年間,國家緊縮銀根,股市暴跌,國民經濟增速減緩,經濟低迷通貨緊縮。萬科想要在這種經濟環境下謀生存謀發展,就必須走上專業化的道路。

從1994年起,萬科把在全國30多家企業持有的股份,開始分別轉讓,將資金回收用於主業。與別人買企業不同的是,許多企業都是在盈利狀態下被賣掉的,真的是捨得孩子套住狼。

而最終選擇房地產業,也是經過了無數夜晚的思忖。道理也很簡單,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過程必然需要大量的住宅建設,且當時房地產一年幾千萬的利潤抵過其他經營業務之和。

並且王石總結出,中國特別是深圳房地產優秀企業的幾個共同特徵:1、專業化經 營;2、是上市公司;3、沒有跨行業;4、儘量少跨地域;5、經營品種單一;6、產品基本內銷。

1994年萬科還首推「職業經理人」的理念,提升了萬科的專業化競爭能力。當王石的經營班子逐漸形成,到1999年王石便辭去萬科總經理,專司董事長一職。

2000年,通過十年磨一劍的鬱亮接過權柄、全面負責公司,並立馬開始了「海盜計劃」、首批「新動力」入職、同時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同年,華潤成為了萬科第一大股東。

在2001年,當年萬科轉讓所持萬佳百貨72%股份,獲得了5億元急需資金。從此,萬科徹底退出了與地產無關的行業,開始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軌道。

2003年,王石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萬科銷售收入達到了63.8億。隨著一系列規範房地產市場政策的出臺,住房消費市場也進入了一個爆發式增長的階段。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這10年萬科一致保持著持續增長,彷彿馬拉松長跑,勻速而有節奏。表面上萬科是在做減法,實際是在積蓄力量等待爆發,對業務、對人才、對業績、對產品……


4

萬科已經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在2004年萬科《十年中長期戰略規劃》出臺之前,萬科所謂的戰略,就是憑藉王石個人的直覺。

王石說過:“早變早主動,晚變晚主動,不變死路一條。”但是王石近幾年沉迷於自然,對市場的判斷已沒了底氣。

2004年房地產迎來繁榮發展時期,迎來了「野蠻生長」。萬科從走香港模式到美國模式,學習標杆美國當時最大的住宅開發企業——帕爾迪,明確了由專業化到產業化和精細化發展的「有質量增長」戰略。

即大規模標準化複製,像沃爾瑪開店一樣。同年萬科開始啟動工廠化,選擇預製混凝土結構(PC)進行技術研究。

2005年時萬科還對其組織結構進行調整為四條主線:產品線、運營線、管理線、監控線。這樣萬科由過去的相對集權變為相對分權,賦予了一線公司更大的操作空間。

正因如此,萬通董事長馮侖提出「學習萬科好榜樣」的口號,此時起掀起了對標萬科的風潮。不禁內幕君的腦袋裡迴盪著《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

可惜在03年公然挑萬科,覬覦行業老大的順馳狂飆突進後,在05年的宏觀調控中因資金鍊斷裂「香消玉損」。誰都想做老大,可是高處不勝寒啊!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吸取了各個失敗與成功案例的經驗後,2006年萬科從以項目為核心的運營模式升級為以客戶為的運營模式。抓住房地產業的「十年」踏上了高速發展的列車,穩居行業龍頭地位。

2004年到2007年,萬科只用了3年的時間就做到了500億銷售額,也是地產界首次超過500億的企業,這距離它破百億僅2年時間。

但是2008年,萬科遭到了史上第一次負增長,銷售金額僅478.7億。這個情況的北京也是08年全球經濟危機,房地產全行業虧損嚴重。

這一年王石與萬科陷入了史上最危急的時刻,當時萬科的「降價門」遭到業界牴觸、「捐款門」遭到全民痛批、「質量門」引發消費者不滿。這時萬科遭遇的已不是簡單的金融問題,而是企業的底線問題,正如同2018年的房地產亂象一般。

500億規模卻是是個坎,正如我們普通人500萬資產也是個坎。但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四萬億放水拯救了一大批企業,萬科就像奄奄一息的仙人掌,一滴雨水便能重獲新生。

自此以後萬科更加註重經營穩健,手上握有大量自由現金,負債很少,畢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果不其然,儘管調控之風如冬風般凜冽,萬科又在2010年拔得頭籌,成為首個千億俱樂部成員。

2012年春節以來,萬科又不斷被爆出「地板門」、「紙板門」等質量問題。萬科認識到單一住宅類的脆弱性是有目共睹的,遂即將轉型方向瞄準為「圍繞城市、圍繞配套服務」。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萬科的十字路口已經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分叉,開始逐步探索適合的商業地產模式。這條多元化之路任重而道遠……


5

鬱亮在2014年判斷房地產市場進入了「白銀時代」,並正式宣佈萬科要轉型為「城市配套服務商」的發展戰略。萬科再一次徹底否定了舊思維,重新進行多元化佈局,也步入了保守發展之路。

在住宅地產主業之外,相繼佈局了物流地產、商業地產、長租公寓、養老、滑雪度假與文化娛樂等多個全新業務。從專業化的極端走回了另外一個極端,但似乎是基於內生力量的外延擴張。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2014年,萬科推出了事業合夥人制度,1320位員工成為首批事業合夥人,凸顯了「人才是萬科資本」這一理念。萬科也實現了2000億銷售額,再次為行業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在經歷了兩年股權爭奪事件,為了防止企業落入「野蠻人」之手,王石多方遊走,終於宣佈引入深鐵成為公司大股東。

在萬科陷入戰略迷失的焦慮期間,其地產龍頭之位在2016年無情地被恆大奪取了。相對於萬科將「不拿地王」、穩定現金流為戰略模式的時候,恆大加快拿地節奏,通過高槓杆、高週轉來走馬圈地。

在曠日持久的「萬寶之爭」鏖戰告一段落後,王石終於給自己和萬科的漫長告別劃上了句號,在2017年6月21日正式退出萬科董事會,專心去學做紅燒肉了。時代更迭,大佬退卻,以後的路,鬱亮要自己走了。

加入萬科28年的鬱亮平步青雲,成為王石的接班人,一樣登上過珠穆朗瑪峰,現在跑起了馬拉松,還從一箇中年胖子變成了時尚先生。正在對萬科的下個十年,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和探索。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6

正當鬱亮意氣風發之時,不料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2017年碧桂園成為最大黑馬,憑藉「規模第一」奪下了新一輪宇宙第一房企的稱號。

但萬科似乎對勁敵的挑釁無暇顧及,因為2018年註定是萬科十分關鍵的一年。在2018年初「房主不炒」的背景下,萬科將戰略定位從「城市配套服務商」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

從城市下鄉,寓意深刻。定位具體分為四個:美好生活場景師、實體經濟生力軍、創新探索試驗田以及和諧生態建設者。萬科一心想著要認真做好事情、心安踏實、不求出名。萬科也同時在強調,自己從未離開過地產行業。

可是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比預料的還要寸步難行。口口聲聲說保守發展的萬科,在2018年的總負債達到了驚人的10289.27億元,真是富可敵國,降負債又成了今年房企的主題曲。

近日,萬科在南方區域9月例會上的講話讓同行充滿了危機感。鬱亮強調,在當前的局勢下,萬科要做四件事——戰略檢討、業務梳理、組織重建、事人匹配。戰略圍繞「活下去」而展開,這是最底線的戰略,是「收斂」和「聚焦」的戰略。

這兩句話讓輿論譁然,內幕君從內部瞭解到萬科在南方區域早已放緩開發業務、極少拿地,並大精力投入新業務。但同時南方區域的回款壓力十分大,於是萬科才下了6300億的回款通牒。畢竟在融資不暢的背景下,新業務的現金流主要源於開發業務。

鬱亮在會議上還賦予了「萬科」新的解釋——萬種科技賦能萬科。萬科選擇了全面主動擁抱科技,與微軟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也許這也是萬科再一次全新的開始!


7

有人說,感覺碧桂園、恆大和融創更像野心勃勃的創業公司,萬科卻像一家老氣橫秋的資產經營公司。

內幕君覺得這句話明顯比較刻薄,看看最近的地產圈重量級炸彈——取消預售制度。其影響簡而言之就是,預售制一旦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裡,房企的「高週轉模式」將徹底失效。

而靠高週轉吸血的房企們註定背水一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下去的戰略是時代的號召。萬科的戰略設計縱觀歷史上看,無疑是具有明顯的標杆效應。

萬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與當初草莽時代不同,如今的房地產行業已是荊棘叢生、龍爭虎戰。自古創業易,守業難。創業者可以汪洋自恣、大開大闔定江山;守業者開始就得承上啟下,平庸了時固步自封,激進了是自掘墳墓。

再說王石激進有謀略,鬱亮則是穩重謹慎,兩者本就有截然不同的品質,從兩人掌權後的對萬科的戰略規劃便可明顯看出差異。

地產30年,百舸爭流。歷史的戰略抉擇有時看似不經意,實則讓人回味無窮。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