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神奇的網站:58同城爲何能「假」而不倒?

一家神奇的網站:58同城為何能“假”而不倒?


2005年中國互聯網群英輩出,姚勁波也曾是其中一員。

當時百度初登美股、眾人歆羨,而馬雲秘密創立的淘寶網,以“免費”為名擊敗外來者eBay,馬化騰則擋住了微軟MSN,還收購了張小龍的Foxmail。與此同時,劉強東放棄零售店面轉型電商,周鴻禕辭掉雅虎中國總裁職位,開始第二次創業。趕集網、58同城、校內網等以後耳熟能詳的名字,在此時埋下了成長的種子,也成為姚勁波、王興等人功成名就的根基。

這是一個轉折之年,當年活躍於各個賽道的創業者大多成了現在的一方大佬,由此奠定了互聯網商業的基礎格局。姚勁波和他的58同城從這個節點出發,無疑是幸運的,只是如今相比同期的創業者卻越發名不副實。

且不論BAT,以美團、今日頭條、拼多多為代表的互聯網新秀,其市值輕而易舉地超越58同城,姚勁波所固守的生活分類信息市場也開始被鏈家分一杯羹。但最核心的還是58同城自身虛假信息導致的信譽危機,已讓其成為用戶詬病的互聯網“毒瘤”之一。

而這個“假”名在外的網站卻依舊屹立不倒,幾乎從未受到過全民輿論和社會指責,這才是“神奇”之處。

58同城,一個會討好資本的典型標杆

當Facebook、谷歌等科技巨頭正因假新聞而焦頭爛額、疲於應對,國內虛假信息氾濫的58同城雖用戶討伐之聲激烈,可其自身根系還是照樣穩紮於生活服務的各個領域,而且縱然媒體多次發聲、平臺數次整改,對58同城依舊影響甚微。

這在當前的互聯網環境中其實有些異常,想當初趣店上市,對校園貸質疑的輿論浪潮直接導致趣店股價“翻車”,而今拼多多火速IPO更是引得公眾群嘲其假貨問題,其股價的持續走低與此脫不開關係。所以,實際上互聯網輿情對處在爭議中的公司的影響正在逐漸增大,但是放在虛假信息積重難返的58同城上卻總是不成立,這是為什麼?

一方面固然與58同城在行業內的壟斷地位有關,另一方面就不得不提及姚勁波及58同城背後的資本勢力,在虛假信息尚未損害58同城核心業績的前提下,各方資本哪管詐騙橫行、追討無門,它們所看重無非是生活分類信息的流量入口。也正是因為把持著這一重要流量入口,58同城在融資道路上可謂是暢通無阻。

2015年10月,58集團宣佈旗下獨立子公司58到家融資金額為3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全球投資巨頭KKR和平安創投。2017年4月,姚勁波親自站臺的二手交易平臺轉轉獲得騰訊2億美元的A輪融資,投後估值超10億美金。2015年成立的好租聚焦寫字樓租賃及各類強相關服務領域,今年5月宣佈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

58集團拆分子品牌進行獨立融資以尋求更多的變現途徑,對姚勁波而言,資本力量必不可少,所以58集團選擇通過分拆不併表的方式包裝財報,保護股價、迎合投資者。事實也是如此,從股價的情況看,投資者對58集團的評價,是盈利情況同步的。但是這種過度重視資本的態度也使得公司在解決牽扯盈利的虛假信息問題上“投鼠忌器”,即使是姚勁波可能也不得不向資本低頭。

一位原58同城的內部管理人士透露,管理層深知只做信息平臺不能長久,但是沒有找到好的方式。而且未啟動變革的重要原因還在於沒有人敢為業績下滑負責,所以很多轉型都處於計劃階段而無法真正施行。

由此可以看出,58集團在資本力量面前的怯懦,令其傾向於信息篩選的不作為,而姚勁波作為創始人和核心人物,深諳58系平臺的痼疾卻缺乏啟動變革的勇氣和決心,這也可以說是一個老牌互聯網公司的悲哀。

不是58太強而是對手太弱?

自58同城和趕集網合併後,生活分類信息服務市場便長期處於被壟斷的狀態,這在其它行業也時有發生,不過如今合併而成的互聯網小巨頭多多少少都開始受到一定的競爭壓力,這主要是源自互聯網跨界。比如滴滴外賣和美團打車的戰爭,以及美團酒旅業務對攜程的衝擊,但是近幾年時間裡生活分類信息服務的蛋糕,卻鮮有跨界的互聯網公司插手。

這也是為什麼58集團對虛假信息問題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用戶找不到與58平臺同等量級的“代替品”。而為什麼其它互聯網公司不願分一杯羹呢?一方面,生活分類信息服務市場日漸飽和,另一方面,或許是很多人都意識到這一曾經被外界看作是O2O風口上頗具前景的行業,遠沒有想象中的好。

這點美團和58是典型的對比,同作為O2O本地服務的商業場景,兩者的差距已是今非昔比。

2014年6月騰訊以7.36億美元收購58同城19.9%股份,這是巨頭競爭首次把分類信息行業納入戰略佈局,一時間58同城、趕集網備受資本青睞、形成雙寡頭。與此同時,以外賣為風口焦點催生了美團、餓了麼等互聯網新秀。當時信息分類市場被外界認為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可能誕生百億市值的公司,其風頭甚至更勝一籌。

但時至今日,美團以5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上市,58同城合併趕集網後估值為100億美元,今年8月股價大跌、市值僅為86億美元。兩者的差距可能在於,美團依託外賣為支柱業務構建了生活服務的完整體系,而58同城終究還只是個信息服務平臺。

更關鍵的是,曾經被投資者看重的垂直細分場景尚未成長出獨角獸,不僅是在58集團內部,每個垂直類的信息服務行業都是如此。

比如二手車交易平臺中,瓜子、優信和人人車長期陷於廣告戰,轉轉所對應的互聯網二手交易市場一直不溫不火,其它垂直類信息服務或交易平臺也很少可以和58集團孵化的產品勢均力敵。換句話說,新湧出的垂直交易渠道動搖不了58同城這一流量入口的根基,故而58堂而皇之地任由虛假信息氾濫,也不會造成太多的用戶流失。

從這個角度看,鏈家上線貝殼找房,姚勁波急忙開了個誓師大會,就是看到了行業巨頭打破這一現狀的可能性,而對用戶來說這著實是件好事。

存“劣”驅“良”,58大旗不倒?

互聯網商業劣幣驅逐良幣,58同城就是一個最合適的例子,但可嘆的是,也正是這一規律決定了58同城“假”而不倒。

根據澎拜新聞此前報道,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到的近年來60起關於58同城和趕集網的虛假信息招聘案例中,一共有248名被告人通過發佈詐騙信息,騙取了超過5500名受害者將近億元人民幣,其中甚至有人因此落入賣淫窩點和詐騙集團。與此同時,虛假信息的泛濫客觀上擠壓了真實信息的生存空間,一些有著合法資質的企業因為不願意花錢購買付費營銷,反而被不斷以“虛假信息”為理由下架。

而這背後都直指58同城的商業模式。

據今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58集團總營收為59.017億元人民幣,其中在線營銷服務收入以36.786億元人民幣佔據著總營收62%的比例,同比增長37.6%,這主要是受到公司各種在線服務(包括實時競價和優先顯示)的普及率增長和效果增加的推動。

顯而易見,58集團的核心利益與付費服務的模式直接掛鉤,當其管理層很難從模式的根源解決信息篩選的漏洞,也就說明互聯網虛假信息的生存市場一直存在,那作為其載體的58平臺便有了一項頗為“穩定”的利益來源。而且受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影響,真實的信息主體也不得不通過付費獲取與其它競爭者相同的條件。

由此,這種商業循環一旦形成就很難動搖,除非58集團從內部打破機制,或者外部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者。

不過隨著互聯網經濟越過單純依賴流量的階段,58集團的流量入口雖然給其擴充體量提供用戶基礎,但是流量效應卻逐漸削弱。我們看到58集團不斷細分出新的平臺,可獨立融資的還是佔少數,招才貓招聘、鬥米兼職、好租、58快拍、58甲妝、58學車、58配配等都反響平平。

而且商業信譽的損傷遲早會轉嫁到公司業務上,尤其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如果被輿論貼上負面標籤,其未來發展將很難擺脫。

二十多年前,楊致遠將互聯網信息從付費推向免費,啟動了開放的大門,而現在58同城將信息服務從免費變為付費,卻關不住虛假的泛濫。姚勁波或許是該著急了,畢竟不只前有強敵,前車之鑑的教訓依然痛徹。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