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酒肆:賣「葡萄酒」 服務員爲「洋妞」

前不久文化學者、作家、民俗專家、西北大學特聘教授閻成功接受採訪,詳細介紹了歷史上真實的“胡姬酒肆”。

閻成功告訴記者,絲綢之路的繁盛使大唐都城成為各國商人、使者、留學生、僧侶、傳教士、旅遊者的聚集地,包括今新疆境內的突厥、吐谷渾及龜茲、于闐、焉耆、疏勒等西域三十六國居留長安的人很多。當時長安城內也設有鴻臚寺、典客署、禮賓院等專門接待、管理外國貴賓和僑民的機構。到開元年間(713——741年),已經有多達70多個國家、地區和唐王朝互相交往。“他們有的是來學習觀摩的,有的是來做生意的,其中有些玩夠了就回家了,也有來了就不走的。這些人定居後便‘殖資產,開第舍,市肆美利皆歸之’,在長安城的西市、東市開設珠寶店、飯館、作坊、書肆、酒店等等。不過在胡人開設的各色店肆中,數量最多的還是酒肆。”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長安城裡的胡人酒肆多是中亞各國和波斯人所設,主要開設在西市和春明門到曲江一帶。胡人酒肆裡售賣的酒類有來自高昌(吐魯番)的西域名酒“葡萄酒”、來自大食(波斯)的“龍膏酒”,還有來自東南亞的“三勒漿”等。據唐蘇鶚《酉陽雜俎》記載,“龍膏酒”是一種“黑如純漆,飲之令人神爽”的飲料,而“三勒漿”則是以椰汁製造。

除了酒類不同,胡人酒肆中僱傭的也都是地地道道的洋妞——“胡姬”,她們除了充當服務人員,也常輕歌曼舞以娛賓客。這些可都是一般唐人酒館不具備的特色,所以去胡人酒肆宴飲遊樂,在當時就成為一種流行。初唐詩人王績在《過酒家五首》中最先描寫了長安城中的“酒家胡”,李白的詩作《少年行》中也曾寫道:“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胡人酒肆吸引了當時大批文人墨客,他們不光來此消費,也留下了不少詩作。例如賀朝在《贈酒店胡姬》就描寫道:“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鏘鏘。紅毾鋪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盤初鱠鯉,金鼎正烹羊。上客無勞散,聽歌樂世娘。”李賀也在《龍夜吟》裡描寫了胡姬歌聲的動聽傳神,“捲髮胡兒眼睛綠,高樓夜靜吹橫竹。一聲似向天上來,月下美人望鄉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