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樂:科普的成就感不亞於中了500萬

在這個週末的西瓜PLAY視頻嘉年華上,我們請來了6分鐘能讓你瞭解黑洞、7分鐘講明白量子力學的李永樂老師。這位不化妝沒濾鏡不做PPT的宇宙最強網紅老師,在西瓜PLAY上說了些什麼呢?

李永樂:科普的成就感不亞於中了500萬


以下是“別人家的老師”李永樂的演講全文:

1

大家好,我是李永樂,是一名中學物理老師。非常感謝大家獻上自己的休息時間,跑到這裡聽我白活兒。

在正式開始演講之前,我想請大家跟我一起思考幾個問題: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雨中走路淋雨多還是跑步淋雨多?2月為啥只有28天?

這些問題是不乍一聽感覺挺難回答的?


李永樂:科普的成就感不亞於中了500萬


其實這些問題在我們高中時都學習過,只是它跟我們的生活沒有離得這麼近。

很多人都覺得科學是無趣的。科學真的是無趣的嗎?我給大家做一個小的類比:如果一個人不懂足球,就會覺得足球是無趣的,喊啥呀,喊啥呀,喊了半天一個球都沒進;如果一個人覺得遊戲是無趣的,多大歲數了,還打小人兒;同樣道理,如果一個人覺得科學是無趣的,只能說明,這個人是不懂科學的。

長久以來,我們把對科學的需求變成了對考試的需求,認為理化生以及數學的唯一作用就是考試、考證、考大學。其實,科學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我對那些已經走出學校的人講,買房貸款中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兩種還款方式有什麼不同;對還在讀書的孩子們講,如何用力學規律來解釋C羅的電梯球,告訴他們怎麼用光的散射來解釋天空是藍色的……我想讓他們知道,書本上的知識是很有用的。

科學,很美,不僅僅可以用來應付考試,而且能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理解這個世界。

作為西瓜視頻的創作者,我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我的作品滿足大家的求知慾,這和我當年立志做老師是一樣的——都是希望把自己的知識傳遞出去,讓更多人受益。

2

可能很多人好奇,一個人大附中的老師,帶著高三畢業班,有時候還得上競賽課,工作量不飽和嗎?為什麼還有時間在網上做科普?還有人看到我在網上的科普視頻直接就說我是一個不務正業的老師。

每次看到這種說法,我都哭笑不得。課後我經常和學生打成一片,被拉著一起王者榮耀“開黑”,人稱“人大附第一蔡文姬”。這麼看,好像是挺不務正業的?開個玩笑。


李永樂:科普的成就感不亞於中了500萬



當老師這十多年,確實挺辛苦的。我曾經一度每天晚上都要備課到12點。有時候學校安排我教跨年級,還要帶競賽課,有時候連續十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第二天還要給學生上一天課。

我自認為教學工作還行,沒給學校拖後腿。這些年,無論是學生裡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還是國際奧賽亞洲奧賽還是中國物理奧賽的獎牌,都沒給學校丟人。

今年全國物理競賽,在我和幾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一等獎我們拿了20個,北京隊17人我們佔了7個,理論第一、實驗第一和總成績第一都是我的學生,我還將帶著他們一起參加十月底在上海舉行的全國物理競賽。說我不務正業,的確有點冤枉。

李永樂:科普的成就感不亞於中了500萬


不過,在西瓜視頻,我有兩百多萬粉絲,全網粉絲超過五百萬,視頻累計播放數十億次,叫我網紅也確實沒問題。

扯得有點遠了。其實我就是一個愛科普的普通中學老師。

3

為什麼做起了視頻科普這件事?

先分享一個小故事。十年來,我的qq上經常收到好友申請,大都是來求教或者感謝我的初高中生,來自全國各地。這些人怎麼找到我的?想掉了幾根頭髮,才明白怎麼回事。

十年以前,我在清華電子工程系讀研時,課餘在一家課外培訓機構兼職物理和數學老師,那家課外培訓機構把我的課程視頻化放到學習機上賣到了三四線城市還有一些農村。有堂課上,我留了qq號,他們看到這節課就找到了我。

我第一次發現了互聯網的作用。它以一種十分低廉的方式,在我的課程和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孩子之間建立了橋樑。儘管我當時已經在人大附中任教,不做課外培訓了,但當年的這些課程視頻還在持續發揮價值,讓遠在山區的孩子們獲益,這很有意義。

要知道,在國家大力發展教育公平的今天,農村和城市之間、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間,教育資源的分配不是更公平了,而是相差更懸殊了。即使是北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城區與郊區之間,城區各片區之間的差異也非常大。

我對別人說,我應該對窮人的教育做點什麼。別人說,你才是窮人吧。我想了想,月薪幾千塊在北京確實算窮人了。那就窮人為窮人教育做點什麼吧。用教學視頻來彌補地區間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2014年,我的教學工作稍微熟練了一些,有了一點自己的空餘時間,我開始做公眾號,在b站上製作視頻。錄製並上傳了一些比如《200道物理學難題》之類的日常教學視頻。但是這些視頻播放量非常慘,基本沒什麼人看。一腔熱情剛剛燃燒就被澆滅了。我當時認為,知識性內容可能沒有市場。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證明,我錯了。

去年4月的一個週末,我一大早醒來,手機不停地振,很多朋友發來微信:你上頭條了!你上熱搜了!原來,是有網友把我當年在培訓學校錄製的視頻“閏年是這麼回事”發到了西瓜視頻上,被很多大V轉載,一下子火遍了全網。一夜之間,我成了“閏年哥”。

“閏年哥”還是“閏土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西瓜視頻的算法,把內容推薦給了需要它們的人。只要找到了受眾,知識性的內容其實還是有市場的。

我重振旗鼓,在西瓜視頻上做科普。高考期間,我講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從數學角度解釋了考上清華的概率遠遠大於中500萬的概率,給同學們鼓勁。在世界盃期間,我選擇瞭如何用數學方法預測比分,讓大家瞭解足球運動中也充滿了科學的內涵。

有段時間,我的粉絲漲得很快。每次點開手機,就能看到幾百個新增粉絲。最多的時候,一天漲了一萬。我之前從沒遇到過這種情況,那段時間半夜醒來,我都要抓起手機,看看漲了多少粉絲。

這讓我一度處於十分亢奮的狀態,天天都在想著有什麼選題。看到一條新聞推送,下意識的反應是:這事兒有沒有科學內涵?能不能用科學來解釋?

現在,我已經有幾百萬粉絲,積累很多的播放量,可以算是個大V了。但我總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就連設備也和剛開始一樣樸素——一臺相機、一個三腳架、一個麥克風、一間沒人的教室、一個人,一鏡到底。沒有板擦,就找抹布隨便擦擦上板書,腦袋一打盹兒就會寫出3+5等於7這樣的事兒來,大部分時候遇到錯誤我也懶得重錄,我們就不求甚解。


李永樂:科普的成就感不亞於中了500萬


有人建議我應該給自己打打光、用用濾鏡,好歹也算是公眾人物了,不能做不專業的網紅。你想象一下,現在錄製視頻我拎著一個相機就行了,如果我再抱著一臺補光燈在學校裡轉悠,好不容易找到一間教室、佈置好燈光,鈴聲響了,我該回去給學生上課了……我始終相信,內容是大於形式的。

4

當年從北大和清華畢業的時候,我身邊的同學,要麼出國深造,要麼去了金融和互聯網行業。我也曾經試過花旗銀行、索尼這樣的大公司。折騰了一圈才發現,相比於在公司幫產品增值,我還是更喜歡在學校幫人增值。

沒想到,在互聯網時代,這個職業理想,又獲得了新的延伸。

現在,我面對的,不僅僅是人大附中課堂上的北京孩子,還多了視頻背後那幾百萬粉絲。他們可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也可能是想給自己充電的大城市上班族。

我欣喜地得知,許多中小學在假期留了作業:看李永樂老師的視頻,並作筆記。一些大學甚至在課堂上播放我的視頻,用做教學的一環。互聯網與課堂並不矛盾,做網紅和做優秀教師並不矛盾,我感到自己的價值被互聯網最大限度的放大了,這是我的初衷,我希望我能繼續堅持這個初衷。

有一天晚上,我在網上找黎曼猜想的資料,居然發現搜索裡面排名第一的視頻就是我的視頻,那一刻,成就感爆棚!

那種感覺,不亞於考上清華,不亞於中了500萬。雖然我也沒中過500萬。

謝謝大家!

李永樂:科普的成就感不亞於中了5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