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

心向往意彷徨


歷史大潮中,能人很多,文武雙全的人數量還是有限;

在文武雙全的人當中,能“提筆安天下,上馬定乾坤”的統帥並不多。

但以下三人,我想大家肯定是認同的。

1、毛主席,當之無愧



毛主席的軍事指揮能力,可謂是極其突出,能稱得上歷史第一人。

從井岡山開始,毛主席的軍事才能開始展現。

先是提出“農村包圍城市”,後是制定“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十六字策略。

在實際的戰爭中,四渡赤水,奪取烏江天險,飛躍大渡河等都是毛澤東指揮的傑出戰役。

爬雪山、過草地、陝北會合,充分的驗證了“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正確。

建立延安根據地,國共合作打日本,反映出了毛主席的戰略眼光。



內戰時期,選用合適的指揮官,制定合適的策略,在人數、裝備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把國民黨打到了臺灣,創造了不小的奇蹟。

朝鮮戰爭時,冒著巨大的風險,敢於和美國等多國部隊亮劍,而且並沒有輸掉戰役,說明了主席的勇氣和正確的判斷。

從“文”的方面來說,主席也是近百年來的第一人。



不僅能書寫各種軍事著作和軍事理論(如《論持久戰》等),而且還能寫出一手好詩,其詩磅礴大氣,文采一流。

其中一些詩句激勵了無數中國人,

比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比如“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比如“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再比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又比如“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從中國歷史來說,“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第一人,非主席莫屬。

2、李世民,也是文武兼備



李世民是很能打仗的,這點連毛主席都說“論各朝帝王,軍事指揮能力最強的莫過於李世民,其次為朱元璋。”

李世民跟著自己老爹李淵起兵時,還是一個十八歲左右的小夥,但年齡並沒有阻擋住李世民的軍事天賦的發揮。

在唐朝統一大業中,李世民基本上以一己之力,幫父親統一了全國。除了父親登基前的一兩年,李世民是配合父親打了幾個勝仗,之後,李淵在宮中,太子李建成也基本在宮中,只有李世民在征戰。並且只用了八年時間平定了天下。



李世民先是利用堅壁清野消耗戰,擊敗了劉武周,收復了河東地區。

之後,開始收拾中原的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人也是一方豪強啊,但李世民先是將王世充圍在了“洛陽孤城”裡,王世充無奈向竇建德求救。

李世民將計就計,快速拿下了竇建德,無奈的王世充投降了,於是黃河流域地區被收回。

在後來的時間裡,李世民先是將劉黑闥的部隊用水攻擊敗,劉逃到了匈奴那裡,後來捲土重來時,被李元吉再次擊敗。

最後一個被李世民擊敗的是梁師都,這事已經是玄武門之變後了。

總體來說,李世民的軍事指揮能力非常突出。



但李世民不僅強在打仗,還強在治理國家。

知人善任是李世民的強項,杜如晦、房玄齡等人被李世民所重用,出力不少,以前的老弟兄們也被李世民進行了合理的安置。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任用了魏徵,魏徵可是李建成的人啊!這個舉動讓曾經的太子黨們充滿了希望,並開始積極的為李世民出力。

正是李世民的超強的治國能力,超強的用人能力,創造了盛世“貞觀之治”。

3、曹操,文韜武略,不容小覷



曹操很牛逼,牛逼之一,在於他的眼光很遠,格局真的很大,軍事指揮能力超強。

他年輕時破黃巾立下戰功,其後刺殺董卓未遂,逃出京城。

其後,和袁紹等人,發動討賊行動,史稱“三十路諸侯伐董卓”,可惜並未討伐成功。

流落在外的曹操,任了兗州牧的職務,用計收降青州黃巾軍,稱為青州兵,有了自己的正式武裝。

在後面的時間裡,曹操開始大力發展,做了幾件大事,其一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最重要的資源;其後,開始廣招人才,並在官渡打敗了袁紹,成為了北方最大的集團。



實力強盛的曹操,成了魏王,也比較膨脹了,因為,放眼天下,已經成為了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孫權和劉備的實力都不如曹操。可惜,赤壁之戰時,被孫劉聯軍擊敗。

但,即使如此,曹操並沒有被完全擊敗,還是很快又發展了起來,最後還是曹操這一脈統一了全國(先是曹魏戰勝了西蜀,後是篡了曹魏權的司馬家族收了東吳)。

曹操牛逼之二是,治國了得,而且文采斐然。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兵糧問題;打破了以前的用人機制,打破了士族門第觀念,讓有才者紛紛前來效力。

這樣下去後,曹操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曹操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給曹魏將士們提供了很多幫助。

而且,曹操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作品都是膾炙人口。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不僅在當時廣為傳誦,現在也是被很多人欣賞;

“對酒當歌,明月幾何……”更是讓很多古今人士讚揚,並且捧紅了“杜康”酒。

曹操對建安文學影響很大,其子曹丕、曹植也是當時文壇的領袖人物,特別是曹植曹子建,更是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璀璨的星星,是可以和漢代司馬相如、唐代李白齊名的主。

說曹操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傑出人物,實在沒有理由反對。



歷史當中,“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最厲害的就是這三位。


藍風破曉


我看了一下下面的評論,感覺提到毛澤東的人不少,誠然,毛主席自然算一個,但其實我們中國歷史上能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人並不多。

首先歷代帝王其實是可以直接pass的,要說中國歷史上有名一代的君主大部分都有資格拿下軍事家和政治家的頭銜,但是在文化上難以躋身文學家之列或者詩人學者。我承認,康熙帝的確是很有才學,他的詩寫的很不錯,他對西學的精通在中國所有皇帝中無人能出其右,他的文治武功我自是不必贅述,但是也沒人說康熙是個文學家或是著名的詩人學者什麼的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雖然是個農民出身,當過和尚,當過叫花子,但他為人可以說是相當之勤奮,當上皇帝后文化文平直線飆升,但是,即便是這樣,他也難當此名譽。

最後,我來舉一個例子,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即王陽明),明代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具體事蹟和評論大家可以直接百度。


夜雨大人


“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乍一看,這要求挺高,但只要換一種說法,大家更容易理解——“出將入相。由於中國古代出於權力制衡等考慮,採取文武分置的辦法,文武雙全還能盡情施展且大獲成功的人,不是特別多。

這裡,俺只說自己佩服的兩個人(看完再討論哈)。

第一, 范仲淹。



范仲淹在文上的成就就不用多說了,他官拜參知政事(相當於副丞相),發起慶曆新政,並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死後得到文人最高褒獎——“文正”之名,可以說是文人中的典範。

難能可貴的是,范仲淹在武的方面也絲毫不弱。

他在大宋西北最困難的時候,出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並主動要求出知延州,後來又知慶州,守衛邊鎮。他訓練新軍,開墾土地,幾次防禦戰都讓西夏鎩羽而歸。西夏人不由哀嘆:“不怕大範老子(範雍),就怕小范老子(范仲淹)”。

第二個是誰呢?

如果有誰可以超過范仲淹在俺心目中的地位,成為第二個出將入相的典範,那麼非於謙於少保莫屬。



于謙作為文官,巡按江西,平反冤案;巡撫豫晉,官聲赫赫;主持兵部工作,改革兵制,為國家節約大筆開銷。後來,“土木堡之變”發生,皇帝蒙塵落入胡人之手,朝中名將悉數遇難,精銳士兵傷亡殆盡。

京城人心惶惶。關鍵時刻,本來是文官的于謙毅然站出來,勇敢承擔起守衛京城的千斤重擔。他調集援軍,修補城牆,調度糧草,一切做得井井有條。京城裡的不安在他的鎮定中慢慢消失了,大家跟著於大人一起忙碌起來,為保衛首都盡心盡力。

當瓦剌大軍兵臨城下時,于謙又像一個統帥一般,毅然挑起指揮作戰的重任。他力排眾議,放棄守城,而是選擇依城野戰,幾次在野戰中打敗瓦剌,穩定了軍心民心,震懾了瓦剌,保衛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的江山。

在筆者心目中,保住了首都的于謙,功勞超過保衛了西北的范仲淹,畢竟,首都的影響會更大。



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物還很多,比如以不到兩萬兵力擊退幾十萬金軍的文弱書生虞允文;比如,組織湘軍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等。但是,要說筆者最佩服的,還是文中提到的那兩位——范仲淹和于謙。

當然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哈姆雷特”,每個人眼裡“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人選難免不同(比如隨著《軍師聯盟》熱映,不少人認為司馬懿也是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牛人)。總之,歡迎留言討論。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具備這樣出色的指揮能力、運籌帷幄的超人眼光的人,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但若挑選一位對當今人們之所以能夠幸福生活貢獻最大的人,這個人必定是千古奇才偉大領袖毛主席。


毛主席,一個湖南的小夥子,看到中國面臨困境,國將不國,他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帶領勞苦大眾克服重重困難,始終堅持真理,把一盤散沙的中國重新統一起來。

他清楚了外國在中國的殖民勢力,迫使各國列強廢除了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最終改變的中國億萬人民的命運,他的影響已經超出了中國的國界。

毛主席文化底蘊深厚,一生讀書不倦,擁有“文可提筆安天下”的能力

毛主席早年經常說:讀書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創奇事。他是那樣說的,也是 那樣做的。作為偉大的軍事理論家,毛主席風雲一生,書劍雙修。

當然,這裡所謂的“劍”不單單指的是軍事,還包括對書本的運用之妙,以及思想和實踐的能力,畢竟讀書是為了實踐。

既然讀書是為了磨劍、亮劍,以創“奇事”,當然就不能漫無目的地閱讀,那樣 反而會稀釋思想和實踐之“劍”的鋒利度。



毛主席在22歲那年,就已經明白讀書可以改變一生,進而改變貧窮積弱的局面。作為師範生,他當時潛心古籍,但汗牛充棟的古籍用一生也讀不完。於是他列出了77種經、史、子、集書目。有選擇才能與眾不同。

毛主席在投身革命事業後 ,便把讀書、擇書、薦書當作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據他留下的文字或當事人的一些記載,可歸納出他閱讀、推薦和編輯的27個書目名單,涉及上千種書,其實這也遠非他一生閱讀的全部,他在北京的住處藏書達9萬多冊,可見一斑。

正是他早年豐富的讀書知識積累,才能讓他寫出“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樣傲視群雄的詩句,才能留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樣的霸氣篇章,才能擁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自信,才能在萬千英豪之中用“文可提筆安天下”的能力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毛主席軍事修養過硬,一生鬥爭不止,擁有“武可馬上定乾坤”的豪氣

毛主席的軍事才能是廣受盛譽的,即便再挑剔的人也沒有辦法對毛主席的軍事才能提出任何質疑。

毛主席雖然沒有上過專業軍事學校,但天生就有著超強的軍事指揮能力,戰爭並不是一味的衝鋒陷陣才叫“定乾坤”,畢竟將帥有別,真正能帶領 人們打勝仗的帥才,更是戰爭時期不可或缺的,這樣的人同樣被稱為“武可馬上定乾坤”。

其實,毛主席的很多軍事指揮能力都是在現實與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對中國當時現狀的深刻理解之後,毛主席才能總結出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這是建立在對全局掌握的絕對自信下的說法,他是能看到歷史車輪走向的人。

不僅如此,毛主席精心總結的戰術思想才是破敵制勝的關鍵法寶,在被逼上絕路時,毛主席告訴部隊要堅持“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策略,這樣才能保存一切有生力量。


而“敵退我追,在遊走戰裡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這樣的戰略戰術說起來簡單,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實施起來談何容易。

有鑑於此,歷史上真正能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人,毫無疑問,必定是偉大領袖毛主席。


小小嬴政


歷史上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人,首先他的文章能夠起到安定天下的啟蒙作用,其次他的統帥才能能夠平定天下。歷史上這樣兩全其美的人不多,從古至今首推明朝第一牛人王陽明。

一、王陽明

(1文可提筆安天下

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是在中國明代影響力最大的哲學思想,流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地區。作品有《王陽明全集》、《傳習錄》、《大學問》等。

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赫赫有名,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王守仁於54歲時辭官創建書院,宣講“王學”。嘉靖六年覆被派總督兩廣軍事,臨行前,在天泉橋留心學書院四句教法: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2)武可上馬定乾坤

明正德十二年,王守仁親統領將士以出敵不意的進攻,連破敵兵四十餘寨,斬殺、俘獲七千多人。王守仁率領書生和偏裨,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附近的人都驚呼守仁是神仙下凡。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王守仁平定盜賊後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無兵。萬分緊急的情況下,王守仁在江西境內的徵集各府縣士兵,徵調軍糧、製造兵械船隻。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王陽明先以以聲東擊西,暗度陳倉的計策迷惑敵人,爭得時間後調齊大軍,已集結完畢的王陽明,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被王陽明擊潰,這場有驚無險的戰爭宣告結束。


林哥漫談


中國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能夠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文武雙全的歷史人物,其實並不算少。而具體到近代,文武雙全的歷史人物,功績最大,能力最強的人,當然只會是毛主席。



我們在讀到遵義會議時,經常會看到對它的評價:在生死攸關和極端危險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而遵義會議之所以能有如此偉大的歷史功績,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在這場會議中,正式確立了毛主席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正是有了文武雙全的毛主席的領導,面臨最危機關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共產黨,才能轉危為安,才有了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一系列軍事奇蹟,才有了紅軍三大方面軍最終成功會師陝北,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的歷史時刻。

才有了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的堅決抗日,蓬勃發展;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才有了中國人民最終擺脫百餘年來最恥辱、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勝利;才有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自信與豪邁。



鳶飛九天2018


歷史上誰能真正做到這兩條的我的回答是:只有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才能做到!毛主席在五次反圍剿中,在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在抗美援朝等戰爭中都只靠一張陳怕的老地圖指揮幹軍萬馬,決勝千里之外。這是武可上馬定乾坤!文可提筆安天下,毛主席在抗日戰爭最艱苦階段寫的:論持久戰:才使包括國軍在內的八路軍,新四軍,地方游擊隊等抗日武裝有了正確的方向指引!才使抗日堅持下去,用了八年時間徹底打敗了日本法西斯。毛主席的論:新民主義革命::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等一系列毛主席著作都是文可提筆安天下的見證!毛澤東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實踐證明只有按毛澤東思想中國就是戰無不勝的軍隊,戰無不勝的人民!永遠戰無不勝的中國!


手機用戶3955293418謝


歷史上能真正做到“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只有偉大領袖毛主席!

首先說,毛主席如何文能提筆安天下的?

古往今來,會寫文章的人不少,寫得好的也不少,但是能通過寫文章安天下的,鳳毛麟角。毛主席就是其中之一。

井岡山上,革命群眾人心浮動,擔心井岡山上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毛主席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井岡山上的人心迅速安定下來,三年之後,不僅井岡山的紅旗保住了,全中國都插遍了紅旗,紅色政權遍佈全國。

抗日戰爭初期,全國上下籠罩在失敗情緒中,毛主席寫下了《論持久戰》,為抗日戰爭準備了最好的方法和策略,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全國人民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念。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的預測一一應驗,全國人民按照《論持久戰》的要求,走出了抗戰低谷期,最終走向了勝利。

再次說,毛主席如何武能上馬定乾坤?

毛主席的馬上定乾坤,不是靠優秀的騎射技術、也不是靠身先士卒的勇氣,而是靠智慧,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智慧。

長征中,紅軍被十倍於己的敵人不停圍追堵截,革命事業岌岌可危。毛主席臨危受命,接下了軍事指揮權。三個月時間,四次渡過赤水河,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被迫在崇山峻嶺中輾轉奔波,始終找不到紅軍的去處,紅軍卻抓住戰機消滅敵人,最終掌握主動權,跳出了包圍圈。

1946年,國民黨對陝北邊區發動重點進攻,胡宗南率領23萬大軍,來打西北野戰軍2萬餘人。毛主席運用“蘑菇戰術”,和朱德、彭德懷一起指揮解放軍,不僅沒有被胡宗南抓住,反而牽著敵人的鼻子走,忽南忽北,忽東忽西,將敵人拖到精疲力盡,然後集中兵力圍殲敵人,粉碎了國民黨的進攻。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當屬偉大領袖毛主席!


歷史知事


中國從不缺乏文武全才,但能“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者,舍毛主席其誰!毛主席只用“文房四寶”就可安天下、定乾坤,古今無人可及!

1934年秋,中央蘇區秋風蕭瑟,苦雨悽悽,紅軍主力反圍剿失敗,被迫向西突圍,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他們的目標是陝甘寧邊區。

前路坎坷,關山難越,後有追兵,前有堵截,所有部隊都輕裝簡從,確保行軍速度,除了生活必需品,行囊都是能帶多少帶多少。

然而,毛主席的馬背褡褳裡卻始終裝著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一直不離身邊。

很多人不理解,問毛主席:主席,你帶著文房四寶幹啥?又不能打仗。

毛主席笑著回答:“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蔣介石國民黨!”

歷史證明,毛主席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他不但用“文房四寶”打敗了國民黨軍隊,還打敗了兇殘的日本侵略、打敗了強大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甚至打倒了“四大家族”,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中國歷史上的文武全才,都以“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為最高境界,但毛主席只用“文房四寶”就建立了一個新中國,開啟了民族復興之路。

毛主席的“文”不是一般文化人的“文”,不僅體現在他曠絕古今,足以與“三李一辛”(李白、李賀、李商隱和辛棄疾,都是毛主席最欣賞的詩詞家)比肩的詩詞,足以與“唐宋八大家”媲美的文章,足以與“顏筋柳骨”並駕的毛體書法,更在於他超凡的思想境界,高超的哲學水平,深厚的史學基礎,並將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的毛澤東思想體系。

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過管理員,沒有參加軍隊,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生,但就是這個書生,他首先提出了“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槍桿子裡出政權”、“黨指揮槍”等最重要的軍事原則,建立了人民軍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不是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麼?

毛主席一生不配槍,更遑論開槍打仗,他很少策馬馳騁,衝鋒陷陣,卻用自己睿智的大腦,軍事的天賦,人格的魅力,統領著十大元帥、十大大將和眾多名將,指揮著千軍萬馬,縱橫捭闔,打敗一個又一個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創造了數不清的軍事奇蹟,這不是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麼?

毛主席是一名出色的軍事統帥,都在軍事中度過,從來沒有專門學習過經濟學,卻可以在新中國建立後,高屋建瓴,深入剖析,提出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的“十大矛盾”,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立了門類完整的工業體系,讓新中國從一個貧困落後的農業國短短十幾年舊貌換新顏,成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國家,提出這不是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麼?

當我們大踏步前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時,不能忘記毛主席和老一代革命家為我們奠定的良好基礎,吃水不忘挖井人,永遠緬懷毛主席!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毛主席,然後就是李世民、朱元璋、劉秀這些馬上皇帝,然後我想到的卻是一位被大家忽視的人物,他就是前四川省主席、川軍領袖劉湘劉甫公。

劉湘字甫澄,出生於四川大邑一個大戶人家,劉湘的祖父、父親做點小本買賣,家境殷實。劉湘自小性格叛逆,不愛學習,喜讀三國演義之類的閒書,並慨然以劉備自比。

1908年,劉湘考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進入川軍一路升至營長,駐防瀘州。憑藉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中的出色表現,1916年,劉湘當上了旅長,成為川軍中層軍官。有了家底的劉湘隨後和熊克武為首的九人團合作,取得了驅滇黔軍,敗劉存厚等一系列勝利。1921年,劉湘坐上了四川省省長的寶座,成為川中實力最雄厚的軍閥之一。

此時的四川群雄逐鹿,劉湘憑藉高人一籌的能力先後打垮熊克武、楊森等實力派,並聯合鄧錫侯、田頌堯等軍頭與當時川中最強的軍閥劉文輝(劉文輝和劉湘是親叔侄)展開決戰,1932年,劉湘擊敗劉文輝統一四川。統一四川后,劉湘在四川勵精圖治,使的經歷了二十年戰亂的四川逐漸恢復了元氣,為四川出人出物支援抗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日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贏得抗戰勝利做好了鋪墊。

1937年,劉湘率川軍出川抗日,一年後,憂慮成疾的劉湘與世長辭,馬革裹屍。

可以看到,劉湘不僅武力統一三川,在統一後也能憑藉出色的治理能力將四川建設的井井有條,劉湘無疑是文武雙全的一位傑出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