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合肥、福州、鄭州、長沙、南昌誰會升級爲副省級城市?

聽風146509205


副省級市是在原來的計劃單列市基礎上,自中編【1994】1號文起公佈為副省級城市。當時共有16個副省級城市,後重慶晉升直轄市,餘下的就只有15個城市。可二十多年來就沒有再增加一個新的城市進來,也可以看出這種副省級城市稱號是一種特定時期的產物。

雖然我國具有權力高度集中的客觀事實,行政級別也在城市發展中競爭優勢非常明顯,一個副省級城市在全國範圍內的具有很高的資源配置能力。很多城市都想加入進來,高層也會有所心動,但只要這個口子一打開。無論是哪個城市加入進來,緊跟著就一定會有很多城市蜂擁而入。

即便已加入的城市中的實力和重要性參差不齊,但既來之則安之,估計也不太會去變動。後面也不太可能隨隨便便就放其他城市進入到這個俱樂部來。


目前的15個副省級城市: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其中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是計劃單列市,其它都是省會城市。

而想進入的城市除了蘇州、合肥、福州、鄭州、長沙、南昌之外,還有無錫、煙臺、泉州、佛山、烏魯木齊等城市。

可筆者看來以上的這些城市的機會都不明顯。估計真正有可能的城市只有一個,那就是雄安。

對於以上的城市中一定要選出哪個城市機會最大,那估計首選應該是鄭州。鄭州作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急需一個城市來領導和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

接著是福州和長沙,福州與廈門這種行政權力不對等會制約著福州帶動整個福建的作用,而長沙作為長江中游的第二大城市,輻射的範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個武漢估計難以承擔,需要加入長沙來最強中部地區戰鬥力;

最後才是合肥、蘇州、南昌。

筆者認為比較合理的排序是:雄安、鄭州、福州、長沙、合肥、蘇州、南昌。


鞅論財經


副省級計劃單列市有那些?

  • 副省級計劃單列市一共十五個。

  • 在改革開放之初,國家還很落後,國家政策向東部沿海地區傾斜,讓部分地區先富起來。
  • 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對外開放城市、經濟特區等佈局在東部沿海多達九個,分別是大連、濟南、青島、南京、杭州、寧波、廈門、廣州、深圳。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
  • 這個時期東部沿海城市利用出口外貿便利,大量使用打工人口的低廉勞動力和資源倒掛的低廉價路,加工勞動密集型產品通過出口、退稅積累了財富。

東部沿海地區的這種發展模式沒有可持續性

  • 整個世界就這樣大,佔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國,無法依靠這種模式徹底崛起。
  • 世界市場沒有那樣大,國內資源也無法承受。
  • 資源倒掛現象使資源開採地區環境破壞嚴重,地區經濟落後。

  • 大量人口流入,在快速積累財富時,社會問題越來越突出。
  • 孤寡老人問題。用人地區不培養、不養育的用人模式,給人口流出地區造成極大負擔,用其子而不養其老,母子常年兩分離。
  • 留守兒童問題。父女、母子常年分離,在子女教育上存在巨大風險,待子壯南飛,父老北歸,母子終生常分離。
  • 養老問題。外出打工人口,老了、病了、倦了回到家鄉,用人地區同樣不養其老,用其壯而棄其老,不仁不義。
  • 人口輸入地區,常駐人口和戶籍人口比例和內地人口比例嚴重失調。今日的青年勞動力老了,其地區老齡化將更加嚴重。今日的紅利就是明天的負擔,誰去補這個空?
  • 以深圳和鄭州人口看看。


社會主要矛盾由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落後生產力矛盾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轉變,國家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國家中心城市成為新格局。

  • 已確定的九個國家中心城市。


  • 按大區佈局中心城市在明清早有先例。

  • 對比可以看出,福州將更有可能成為中心城市。

  • 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己經發生重大變化。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誰都不會,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已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今後不會以此標準來衡量城市。新的時代開啟,以後重點就是發展國家中心城市,這就如同之前的211、985院校,以後不會再增加,而是要看是不是雙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