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鐵礦石「高價騙局」時代結束,中國新定價模式已開始實行

眾所周知,石油是一個工業命脈所在。其實除了大家熟知的石油,還有一個重要產業——鐵礦石!而且中國是鐵礦石消費大國,鐵礦石貿易是大宗商品貿易,中國每年使用600億以上美元進口鐵礦石,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80%在中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鐵礦石的需求量也是非常高的,中國依靠出口加工型工業,賺取了大量外匯,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就2017年,中國累計發證140265.49萬噸,達到992.37億美元,平均價格也高達70.75美元/噸;累計清關93442.62萬噸,金額663.42億美元;平均海運費價格16.82美元/噸

澳大利亞鐵礦石“高價騙局”時代結束,中國新定價模式已開始實行

其中,從澳大利亞和巴西兩國進口量佔比達到83.5%,其中僅從澳大利亞進口礦佔比就高達62.2%。由此,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達88.7%。

可以說鐵礦石讓澳大利亞等國家賺的盆滿缽滿,礦業佔澳大利亞的國內生產總值的4.1%,說鐵礦石是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之一也不為過。

澳大利亞鐵礦石“高價騙局”時代結束,中國新定價模式已開始實行

當然,生意嘛你情我願本無可厚非,但是咱們中國在於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鐵礦石交易其實會吃一個暗虧,那就是——普氏指數時代。主要因為雖然我們是最大買主,但是沒有定價權。

自從2008年普氏價格指數推出後,包括全球三大礦山之一的澳大利亞全球著名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在內的國際礦山公司主要就是參照這一指數制定價格。

因此,普氏價格指數也被認為是決定鐵礦石價格的官方指數。

澳大利亞鐵礦石“高價騙局”時代結束,中國新定價模式已開始實行

普氏指數僅來源於總量6-9%的樣本,以小樣本決定大部分供貨的價格,這本身就不合理。而關於普氏指數的價格操作內幕,在此匯通網就不多累贅了。過去接近10年的“普氏指數時代”,包括中國的鋼廠以及中鋼協在內的行業機構,反對的聲音一直未有間斷。

而現在這一局面真的在改變了。首先咱們中國在5月4日推出了鐵礦石期貨的國際版,打好基礎。另外,今年年初,中國的小部分鋼廠和相關礦山公司的採購已經開始採用混合指數定價的方式。中鋼協目前已經和包括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在內的幾大主流國際礦山公司達成了基本的共識,接下來”混合指數定價“將大面積地推廣開來。本來,從三大礦山公司的角度來看,他們更願意採用普氏指數,而不是中國的指數,但考慮到中國用戶的強烈訴求,咱們鋼協推動打破鐵礦石定價的一家指數壟斷的決心不改,現在中國的價格指數終於開始得以應用

對此,9月20日,在第十八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中鋼協黨委書記、秘書長

劉振江對外宣稱,對不採用混合指數定價的可以拒籤合同。在此之前一個月,劉振江在另一個會議場合同樣重申了鐵礦石定價要採用混合指數定價的問題,並表示要“反對壟斷”、“反對歧視”,而這些均指向了此前維繫多年的鐵礦石貿易定價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