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理財也能虧損,銀行理財還能買嗎?

coco賈鴻超


並非國有銀行理財不能夠買,而是需要更加謹慎操作,而在購買與參與銀行理財的過程中,更需要看清楚相關的條款,注意好保本與非保本的區別以及注意好時間長短的事情。實際上,與其餘眾多理財渠道相比,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率以及投資安全性還是相對較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其投資優勢會更強,但更應該分散配置,或多分散不同銀行進行靈活投資,而不要單一集中投放至某一銀行理財渠道之中。由此一來,這樣才能夠實現資產多元化配置,並儘可能在當前投資風險較高的環境下,實現資產投資收益率的有效提升、


郭施亮


理財產品是會虧損,但是你要明白是什麼產品發生了違約,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最近發生過違約的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一些私募產品,都是一些比較高風險的資管計劃,普通的理財產品總體風險還是很小的。

銀行理財可以買,而且可以放心買,但是有一個原則,根據自己的風險喜好去選擇

打個比方你是一個保守型、穩健型的客戶,沒有什麼投資經驗,那你就選擇一些債券型的理財產品,資金投向主要是貨幣市場的票據和企業債,相對來說風險非常低;假如你是一個進取型的客戶,那麼選擇理財產品你就可以適當搭配一些掛鉤型的理財,博取一下高收益。

在之前也說到過,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首先要做客戶的風險評級,保守型、穩健型、成長型、進取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分級理財產品PR1-PR5,購買之前務必想清楚,發生的風險你能不能承受。

下面再來介紹一下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


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答題分為四大類: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QDII型

可以這麼簡單的區分一下,按照風險程度從低到高債券型

如果你不想冒風險,那麼就選擇債券型的理財產品就可以了,基本上不存在違約的情況,當然了收益率普遍也比較低一些,基本上維持5%左右就很不錯了。

再來說一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誤區

總體上有兩大誤區,比較常見

1.錯把預期收益當做票面利率,這是兩碼事,預期收益就代表這收益是浮動的,未來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偏離度,但是選擇小風險的產品出現偏離度的幾率就小一點,履約率就高一點。

2.錯把理財當存款,這種情況在理財銷售過程中,個別銷售人員會只提收益,不提期限和提前贖回方式,容易讓客戶產生誤解。理財產品在產品購買後不到期限是不能夠提前贖回的,也就是說,在此期限內流動性是非常的差的,和定期存款可以隨時支取是不一樣的,一定區分清楚。

總體上需要說的就這麼多了,銀行發售的理財,大部分都是能夠達到預期收益的,不要聽聞什麼違約潮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你得知道傳言中違約的是什麼產品,你只需要避開這些高風險的產品就好了,我們選擇一些穩健型的理財,拿著高收益也沒什麼風險,還是很舒服的。


不立而立


理財產品投資前,銀行都會向你進行風險揭示:就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目前來說,除了國債及銀行存款,其餘任何的投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當然風險有高有低,關鍵你要選對合理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的風險劃分

銀行的理財產品,按照不同的投資產品,一共劃分為5個層級,分別為:R1、R2、R3、R4以及R5五個層級,這個略微專業,我簡單的以一個比例來解析:比如R1≈99%保本保息,R2≈98%保本90%保息,R3≈90%保本60%保息,R4本息可能出現10%及以上的虧損,R5可能本息30%及以上的虧損。也就說越往上的層級風險度越高,相應的收益越高。

風險度測評

銀行的理財產品,在你購買之前,絕對會給你做一個風險度測評(如果沒有做,你要小心是否為虛假理財產品或者飛單),可以肯定的告訴你,80%的人風險測評度在R2級以內,90%的人風險測評在R3級以內;測評度要在R3以上的,基本你的家庭年收入最少得在50萬元以上,且有多年的投資經驗,並且屬於願意為收益承擔本金虧損的人。一般來講R5的產品都是私人銀行客戶這類高淨值人士買的。

對於測評度在R2級別的,你只能購買R1及R2的產品,R3級別的只能購買R1、R2及R3的產品的,以此類推,因此如果你在測評表上沒有亂填,那麼你不會買到風險度不適合你的產品,所以無需擔心。

總結

銀行因為理財出現糾紛的絕大部分是飛單(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佣金提成。對於客戶來說,資金失去了銀行嚴格風控的保護就很容易“打水漂”)以及虛假理財(銀行員工私刻銀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財協議,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戶的資金,發行不存在的理財產品),

這兩種情況有個特別均是高息誘惑人!

除此之外,不排除銀行有發生理財虧損的案例,但是很少很少,出現的一般也是高風險層級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銀行發行的很少,因為高淨值客戶少。且這部分損失,高淨值人士承擔的起),所以與我們普通大眾無關。

綜上所述:如果你選對與自己層級相對應的理財產品,不盲目貪圖高息,那麼銀行的理財產品肯定屬於可以購買的產品,無需擔心。


鯉行者


任何時候,收益和風險都是成正比的,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時也將會面臨高風險,至於你說的國有銀行理財也虧損,我覺得這只是個別現象,而且最關鍵的是看你購買的是什麼類型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有低風險的,也有高風險的,看你怎麼選擇


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種類也比較多,不同的理財產品對應的收益和風險是不一樣的。


通常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幾個類型:


1、債券型理財產品


債券型理財產品指銀行將資金主要投資於貨幣市場,一般投資於央行票據和企業短期融資券。


這種理財產品一般收益適中,目前大概是在4%左右吧,雖然收益不高,但是風險較低,如果不出什麼意外本金和利息都是可以正常收回的。


2、貨幣基金理財產品


這類型的理財產品主以各種貨幣市場基金或偏債型基金為主,一般投資於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這兩個市場本身就具有低風險和低收益率的特徵,所以風險較低。



3、信託型理財產品


這類產品主要是信託公司通過與銀行合作,由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後由信託公司負責投資,一般主要是投資於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但也有投資於其他標的的,比如新股申購,甚至房地產投資都可以納入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


信託理財產品風險適中,具體還要看投向,比如地產信託收益率一般比較高,大事對應的風險也較大。


4、結構性理財產品


結構性理財產品是指通過某種約定,在客戶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定的衍生產品結構,將理財收益與國際、國內金融市場各類參數掛鉤,例如匯率、利率、債券、一攬子股票、基金、指數等。



結構性理財產品一般本金是可以100%拿回的,至於收益,主要看掛鉤產品的表現。這類產品風險較低,在保本的同時可以博取較高的收益。


5、QDⅡ等理財產品


QDⅡ理財產品是投資人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託給被監管部門認證的商業銀行,由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投資人的理財產品。


這類型理財產品一般收益比較可觀,但是相對應的風險很大,甚至可能出現本金虧本的情況,屬於高風險理財。


6、其他投資理財產品


其他理財產品包括股票投資、期貨、貴金屬、外匯等,這些理財產品一般是不會保本保息,具體要根據市場的表現來定,所以風險比價高。



相對其他理財渠道,銀行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可靠的


目前銀行理財已經不能保本保息,風險由個人和銀行共同承擔,所以有時候銀行理財產品是有可能出現虧損的。比如你看重的是收益,選擇了一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比如股票型,那你是有可能出現虧損的。


但是相對於其他理財渠道來說,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大部理財產品至少不會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畢竟銀行是正規的機構,有專業的理財投資分析師,所以銀行所售賣的各種理財產品一般都是相對比較可靠。


當然銀行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比如我們就經常看到不少新聞,說銀行的員工把客戶的理財資金給坑了,這屬於個人行為,所以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被個別銀行員工給坑了。


貸款教授


當然能買。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點小知識,國有銀行理財和我們日常中的銀行存款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銀行存款是我們把錢交給銀行,銀行那去放貸,銀行賺差價,定期存款保本。(商業銀行最高50萬保本,極小概率破產,就不詳細討論了)在購買國有銀行理財的過程中,銀行充當的是一個牽線搭橋的角色,拿點好處費。就等同於你給甲方乙方籤個線搭橋,你拿好處,具體雙方咋協議的和你無關,銀行乾的就是這麼個活。打著國有銀行的名義是忽悠那些不缺少理財投資常識的投資人。

從2017年國家就已經出臺政策禁止打著保本的名義出售理財產品,生活中我們說的保本只是極低的概率賠錢而已。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銀行理財的具體產品。

國有銀行理財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基金,在基金中又分以下幾類:


第一:貨幣基金

舉例說話吧,大家最常見到的應該是這種。

這是盈利模式的本質就是第三方把老百姓手中的小錢收集到一起,匯聚成大錢,在把這些錢拿到商業銀行去存,拿個高利息,到期了在吧錢分給大家,說別的你不明白,餘額寶就是這麼做的。也就是說,除非商業銀行的資金鍊斷裂,一般也不會斷,大家都就默認這種貨幣基金是零風險了。特殊情況如98的泰國金融危機,國家都破產了,也就破產了,這時候,你的錢就沒啦,拿出回來了。

第二:債券基金

這種風險也是極低的,投資的多數是一些大公司的債券,或者是國債之類的

其他的基金類型一般也不會再國有銀行出售,風險也是很高的,當然也伴隨著高收益。

最後概括一下:國有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和其他大平臺的產品一樣,不過是國有銀行名氣大,沒有保本的理財只有風險的高低。

不能因為害怕車禍就不出門,不能應該害怕天氣旱就不種莊稼,更不能怕不保本就不去投資。多學點理財知識瞭解金融背後的本質,就不怕風險了。

想了解更多的投資理財知識,歡迎點擊關注留言評論,馬先生說投資為你做最專業的解答。


馬先生說投資


一直以來,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被廣大投資者所青睞,究其緣由,無非是因為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覺得買了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就一定能穩賺不賠。

但銀行理財產品虧損事件卻不在少數,早在2015年,南京銀行的一款“鑫元”產品,早期宣傳年化收益26%,結果還未到期,半年就虧歲了15%,甚至出現了上百名投資者上門討說法的局面,轟動一時。對相信銀行理財一定不賠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異於晴天霹靂。那麼,銀行的理財產品還能買嗎?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銀行理財到底是什麼。

所謂銀行理財,通俗的解釋,即是銀行根據合同約定將所募集的基金進行投資,並將取得的收益分配給投資人的一種投資工具。

那麼,如何才能避開理財產品賠錢的大坑呢?

1. 搞清楚“銀行理財”和“銀行推薦的理財”的區別

注意,不是所有通過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都是“銀行理財”,我們所說的“銀行理財”,指的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這部分理財產品多面向普通投資者,資金大多投資於存款、債券類的中低風險領域,所以安全性較高,收益更有保障。

而 “銀行推薦理財”有可能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銀行只是一個銷售渠道,代銷理財產品面向領域包括基金、保險、信託等,很大可能會流向樓市、股市,風險相對於銀行自營理財產品就會高很多。

但是區分這一點並不難,只要認真閱讀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就能辨認自己所購買的是不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了。


度小滿金融


當然能買啦!倒黴時喝涼水還容易塞牙呢,總不能不喝水吧!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保息,但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安全的,該買還是要買!

風險揭示

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銀行也好、資產管理公司也罷,首先會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然後再推薦相應風險的理財產品!

我們投資者,要明白風險和收益是並存的,高收益一定會伴隨著高風險!不能指望著買股票基金,只享受高回報,不承擔一丁點風險吧!如果有人告訴你,產品收益很高,本金安全無憂,那你才該警惕,別收益沒到手,本金也丟了!

銀行理財產品

我們在銀行渠道購買的理財產品,只有一小部分是銀行自營的;而大部分那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往往都是代銷的,銀行就只是個“中介”,收取銷售管理費而已,這些產品即使有風險、出現問題,也與銀行本身關係並不大。

而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一般風險都比較低,以貨幣基金、定期理財、結構性存款等為主,週期短、流動性好、安全係數高、收益基本都在4.0%左右(部分定期理財產品收益可達5%)。

目前通過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依舊是我們廣大投資者的首選,唯一有缺陷的,就是投資門檻太高,一般都是5萬元起投,甚至更高!

特別提醒: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一定不能盲目聽從理財經理的介紹,需要自己甄別,穩健型的投資者建議選擇銀行自營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總之,相對於其他理財渠道而言,銀行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基本上不會出現本金損失的風險,可以放心大膽的買!!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操盤手信一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首先,任何理財產品,都沒有確保過100%的不虧損,即便是國有銀行的理財,也有虧損的可能,只不過依靠著國行強大的背景和實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在今年虧損的很少很少。而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只能說國有銀行的虧損可能性略小,但畢竟風險基數較大,所以發生虧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國有銀行理財都包括什麼

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答題分為四大類: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QDII型,風險等級依次增加,債券型一般是政府企業發行的債券,是十分穩定的,因為有國家作後盾,這種債券理財虧損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然而掛鉤行,QDII型,信託型理財產品,資金流向會到股市,黃金,以及各行各業內,其中變數較大,即便是銀行以正規途徑合理投資依然有著較高的虧損風險。所以在購買理財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分析看清楚理財資金流向,再做決定。



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誤區

1. 理財產品不是存款:許多人混淆了理財產品和存款的區別,理財產品收益和存款利息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一些銀行人員在出售理財產品時,對客戶強調收益,基本不提風險,所以讓客戶覺得理財和存款的差別不大。但存款是沒有虧損風險的,理財產品是有虧損風險的。

2. 國有銀行也會虧損:許多人盲目的絕對相信國有銀行,不顧市場規則。一些人堅信銀行不會虧損,在虧損時難以接受。實際上銀行也是活在市場規則下的,即便是完全按照規範投資,也有虧損的可能



風險與收益的權衡

投資從來不是單方面收益率的事情,真正的投資策略是平衡風險與收益。使風險指數低於或者與收益指數持平。所以大家在選擇理財產品進行投資的時候,要分析清楚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以理性的心態平衡好風險與收益,才能使自己的投資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首席投資官


從收益上來看,可以分兩類:

a.固定收益類

b.浮動收益類

顧名思義固定收益就是從買入的那一刻起,最終的收益是明確的,不用我們太過擔心;

而浮動收益類產品,是收益不確定,可能高可能低,不保息,然而一般都達不到說明書上的最高收益率,到最後拿到的收益可能還不如把錢放在餘額寶的多,所以還需要好好辨別。

兩者都有虧損的風險。不過判斷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有一個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看產品的風險等級:

理財產品通常分為五個風險等級: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一般不建議新手買R3以上的,此類產品往往是掛鉤股票價格、黃金價格、指數等走勢的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本金和收益的不確定性較大。不如去買基金、黃金和股票。

R1、R2級別的產品投向都是偏穩健的,虧損的概率不大。

而R3以上的,多為淨值類產品,是非保本浮動收益,投資者購買前無法預知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盈虧自負,是一種打破剛性兌付的產品類型。產品預期收益率區間較大,一般很難達到最高收益,多數僅能保本。

結構性理財產品是指通過某種約定,在客戶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定的衍生產品結構,將理財收益與國際、國內金融市場各類參數掛鉤,例如匯率、利率、債券、一攬子股票、基金、指數等。其回報率通常取決於掛鉤資產(掛鉤標的)的表現。

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結構複雜、預期收益率的實現概率未知、預期收益率的實現程度偏低、到期收益率水平整體偏低等。

不建議保守型、穩健型投資者購買銀行淨值類及結構類的理財產品。


多多說錢


國有銀行的理財為什麼就不能虧?我覺得這是大家的一種誤解,國有銀行確實會有一些競爭優勢,決定了國有大銀行在很多方面都有競爭力,最典型的比如攬儲壓力就要比其他小銀行要小的多,這一點也能從國有銀行的低利率中看出來。



不過在理財產品方面相對會更市場化一些,雖然國有銀行有規模性效應,但也不能保證所投的高回報項目一定能掙到錢,市場不好的時候大家一樣虧錢,甚至會因為你投的多而虧的多。

政策上也不會為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設置更加安全的保障,追求高收益就意味著承擔高風險,這很公平。

不能因為有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虧錢就全面否定理財的重要性,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有交通事故就不出門是一樣道理的。



銀行現在很多理財產品收益還是可以的,包括一些90天、180天的理財產品,收益很多都能達到或接近5%,這樣收益是相對安全的。當然你說我就是要追求10%以上收益,那承擔虧錢後果也是必須的。

另外,除了銀行理財產品以外還有很多收益有保障的理財產品,比如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

總之還是那句話,不能因為國有理財產品虧錢就否定理財這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