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曹操: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翻來翻去,連一篇存稿都找不到,很是難受。這篇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但這就是現實,易子相食,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戰亂年代,也許有幾位英雄值得謳歌,但更多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黎民百姓流離失所,受影響最大的也是這個群體,戰爭會帶來多大的傷害?人相食,歷朝歷代都存在,不到絕路是走不到這一步的。

主要檢索的是《三國志》,看看吃人現象發生了多少次吧,史家一筆帶過,但這不只是個數字:

184年,漢末,黃巾賊起,天下饑荒,人民相食。——《董昭傳》

【戰亂徹底拉開帷幕,黃巾之亂前一年還是個“大有年”,轉過年來就出現了饑荒,其實太平道造成的流民更多】

185年,時人飢,相漁食。勳調谷稟之,先出家糧以率眾,存活者千餘人。——《後漢書·蓋勳傳》

【發生在涼州,戰亂期間有不少世家大族拿出糧食賑災】

194年,時歲大飢,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諸弟,不為衰世解業。——《司馬朗傳》

【接下來列了一串194年,這一年的饑荒不知帶走了多少人】

194年,太祖引軍還與布戰於濮陽,太祖軍不利,相持百餘日。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布東屯山陽。——《呂布傳》

【戰爭是需要後勤保障的,飯都沒得吃更別提上戰場了】

194年,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乃罷吏兵新募者。陶謙死,劉備代之。——《武帝紀》

【一個總體性的表述,糧價快上天了,就像曹操《蒿里行》寫到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世間慘劇,斷人肝腸。】

194年,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飢困,

二年間相啖食略盡。——《李傕傳》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不外如是】

194年,獻帝興平玄年秋,三輔旱,人相啖食,白骨委積。郭汜攻李傕,矢及御前,李傕逼乘輿幸其營壘——《太平御覽》

【三輔地區經過李傕、郭汜等人的禍害,久久沒能恢復元氣】

194年,興平元年,自四月不雨,至於秋七月,谷一斛值錢五十萬,長安中人相食。——《資治通鑑》

【有一個成語叫“掩骼埋胔”,就放在這裡吧】

初,太祖乏食,(程)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世語》

【程昱是東郡東阿人,能做出這麼極端的事情,大約也是發生在194年,畢竟是程昱勸阻曹操不要投奔袁紹的。】

195年,幽州歲歲不登,人

相食,有蝗旱之災,民人始知採穭,以棗椹為糧,谷一石十萬錢。公孫伯圭開置屯田,稍稍得自供給。——《英雄記》

【195年公孫瓚初次在易京屯田,他帶來的苦難似乎沒還上】

195年,使作薄粥,眾分歠之,殺其愛妾以食將——《三國志·臧洪傳》

【要是有的選,誰願意做這種事,但就像王夫之對此的評價“於義未也,而食人之罪不可逭矣”,吃人終究是罪。】

196年,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英雄記》

【劉備也阻止不了這種事發生,佔據北方的袁紹士卒還有吃桑椹充飢的時候呢,可見戰亂荼毒之深】

197年,建安二年夏,太祖軍乘氏,大飢人相食。——《荀彧傳》

【還是曹操與呂布的糾葛,十戶九空的慘狀正源於多年下來的“積累”】

197年,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武帝紀》

【旱能旱死,澇能澇死,看起來江淮富足,可怎麼百姓還是這樣?想想臨終還要蜜漿的袁術吧】

197年,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餘粱肉而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袁術傳》

【袁術生活奢靡,錦衣玉食,而士卒、百姓基本被掏空...】

238年,淵窘急,糧盡,人相食,死者甚多——《公孫淵傳》

【屯田是有成效的,而公孫淵這種被流星砸的,大概是天降正義吧...】

請感恩現在的生活,穿越回去可能直接變口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