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永生!66年前的今天,英雄的意志超越了人類極限

66年前的今天,

在生命和勝利之間,

一名中國士兵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1952年10月12日,

朝鮮中部上甘嶺地區,

500名士兵趁夜進至敵我前沿,

他匍匐在隊伍的最前端,

距敵人只有約60米,

突然,一枚燃燒彈點燃了他的衣服,

火舌在蔓延,衣服燒著了,

毛髮燒著了,身體燒著了……

熊熊火焰卻沒有吞沒他的意志,

他沒有進行任何的滾翻、撲打,

他就一直趴在那裡,讓火燒遍全身,

敵軍偵察兵絲毫沒有發現,

潛伏得以繼續,勝利最終到來!

是的,

這位偉大士兵的名字叫邱少雲!

今天,正是英雄的忌日

今天,我們分享一篇北京日報“紀事”欄目的長文《烈火永生——邱少雲壯烈犧牲的前前後後》,緬懷這位偉大的士兵!

烈火永生

——邱少雲壯烈犧牲的前前後後

董少東

在臨床醫學上,疼痛分為十級,燒傷痛一般可以達到第九級,而網傳疼痛極限的分娩痛,實際上只能達到第七級。

一個人的全身被烈火覆蓋著,燃燒著,他感覺到的疼痛會是多少級?要有多麼強大的意志和堅強的精神,才能支撐他至死不吭一聲、紋絲未動?

是的,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是邱少雲。

1952年10月12日,在執行潛伏突擊任務時,美軍燃燒彈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

他嚴守戰場紀律,放棄自救壯烈犧牲,時年26歲。

沒有人能夠體會邱少雲烈焰焚身時持續的劇痛。一般人被開水濺到手上,也會驚叫,會條件反射地抖手。有人以己度人,認為邱少雲的英雄事蹟“違背生理學”,質疑其真實性。

邱少雲承受的痛苦超過了人類能夠忍受的極限,超過了很多人想象的極限。為常人所不能為,是為英雄。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391高地

烈火中永生!66年前的今天,英雄的意志超越了人類極限

邱少雲犧牲時胸前未燒盡的棉服殘片

在很多宣傳資料裡,邱少雲被寫成犧牲於上甘嶺戰役,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上甘嶺戰役於1952年10月14日打響,邱少雲犧牲於此前兩天。他的犧牲地距離上甘嶺主峰大約3公里,是一處被標稱391的小高地。

上甘嶺和391高地都屬於15軍駐守的五聖山。不同的是,當時上甘嶺是志願軍陣地,而391高地在美軍手中。

第15軍奪取391高地的作戰行動,是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之前進行的“全線戰術反擊作戰”之一。1952年,朝鮮停戰談判已經開始,但戰鬥從未停止,雙方一直在“邊打邊談”。

391高地正在29師的陣地方向上。這是15軍在“全線戰術反擊”中的首戰,時任29師師長張顯揚不敢絲毫懈怠,曾帶著參謀人員親抵最前沿,不用望遠鏡都能把391高地盡收眼底。但是看清391高地的真容,他還是要倒吸一口涼氣——全線戰術反擊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讓29師碰上了。

敵人牢固的工事、易守難攻的高地地形等不利因素倒在其次,真讓張顯揚犯愁的是391高地前長達三公里的開闊地帶。這裡沒有掩護,完全能被敵人的火力覆蓋封鎖。

防守這樣的開闊地,敵人甚至都用不上391高地上的工事。志願軍衝過這3公里開闊地的時間,足夠工事內的敵人招來飛機轟炸或者炮火覆蓋,在這樣毫無掩體的空地上,那將是一場屠殺。

正是為了迴避敵人的空中和炮火優勢,志願軍在攻堅作戰時,一般都是夜間行動,摸到敵人鼻子底下突然發起攻擊。但是這樣的戰法進攻391高地並不完全適用。

長達3公里的開闊地,即便是夜間經過也幾乎要一路匍匐,隱蔽在雜草中才能不被發現。再加上攻堅戰鬥的時間,一個夜晚遠遠不夠。

一個夜晚不夠,那就兩個。29師把進攻391高地的計劃分成兩步,第一天晚上,隱蔽接敵;第二天晚上發起進攻。

這也就意味著,兩個晚上之間,進攻部隊要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潛伏整個白天。他們要把自己當成石頭,當成土地……一動不能動。一旦暴露,就是滅頂之災。

唯一有利於進攻的因素,是開闊地上雜草灌木叢生,一人來高的荒草中,幾米外就看不到人影,趴在裡面靜止不動,輕易不會被敵人發現。

29師把進攻391高地的任務下達給了87團,87團把主攻的第一梯隊交給了九連。

邱少雲是九連的戰鬥骨幹,本來當仁不讓的突擊隊員,卻有兩次幾乎錯過了這次戰鬥。

郭安民回憶,邱少雲是連裡安排的爆破組尖兵。在模擬進攻391高地的演練中,一向技術突出的他忽然動作走形,拖泥帶水,很多戰術不能順利完成。在戰場上,這不但會給自己招致危險,很可能還要影響整個作戰。九連新任連長程子英惱了,要把邱少雲撤出作戰名單。

邱少雲當時沒說啥。第二天連裡的衛生員告訴程子英,邱少雲的腿上長了一個小孩拳頭大的膿包,一碰就疼,所以在演練時影響了動作。衛生員知道他的病情,只是那個膿包還沒“長熟”,暫時不好處理。演練當天晚上,邱少雲就找到他,無論如何要把膿包處理掉。這時候剜下膿包,要連皮帶肉好大一塊,鮮血淋漓。邱少雲一聲沒吭。

連隊幹部知情後深受感動,當時下派九連的87團政工幹事張劍平找邱少雲談心,問他為什麼自己不解釋。邱少雲說:“說那些大話幹什麼,誰英雄誰好漢戰場上見。”

邱少雲回到了作戰名單中,但是臨戰之前細化任務,他發現自己並不在執行潛伏任務的第一梯隊。邱少雲找連長要求參加潛伏,連長告訴他,考慮到潛伏任務的危險性太大,團裡決定只讓黨、團員參加。非黨、團員做後備隊。

黨、團員衝鋒在前,向來是部隊的傳統,而且名單是團裡決定,非黨、團員的邱少雲沒法再向連長要求什麼。他服從命令,但思想上並不接受,這個少言寡語的戰士居然哭了鼻子。

那天,正好張顯揚到九連來檢查戰備,還沒到連部,先看到蹲在角落裡抹眼淚的邱少雲。張顯揚曾在一次媒體採訪時回憶,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邱少雲,第一印象可以說相當不好。

大戰在即,自己的士兵居然流眼淚。張顯揚一下子火了,兇了一句:“站起來!哪個連的?”邱少雲答九連的。張顯揚的火氣更大了,“九連這麼個大功連,怎麼有你這個軟蛋?”

“邱少雲很倔呀,他說,誰是軟蛋?我是傷心。連裡不讓我參加潛伏,他們不把我當個兵看。”張顯揚回憶說。

原來是因為求戰心切而哭,張顯揚當即對這個兵刮目相看。氣可鼓不可洩,張顯揚帶著邱少雲到了九連連部,特批他參加潛伏。

受這次潛伏名單的觸動,邱少雲在戰前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這份申請書也是郭安民幫助修改的,他記得裡面有一句:親愛的黨支部,請考驗我吧,如果我在這次戰鬥中犧牲了,希望黨追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兩隻插進泥土的手

烈火中永生!66年前的今天,英雄的意志超越了人類極限

邱少雲使用過的衝鋒槍

1952年10月11日,夜色降臨時,進攻391高地的任務開始了。

87團挑選出的500多名指戰員,於當晚7時抵達前線陣地,完成了所有的偽裝準備。隨後部隊分散開來,按照設定好的攻擊梯隊,逐次潛入開闊地的荒草灌木,隱形躡蹤,毫無聲息地接近391高地。

凌晨零時許,各部到達了預定位置,隨即開始了十幾個小時漫長的隱蔽潛伏。

夜色如墨,萬籟俱寂。391高地上的敵人會時不時打出一發照明彈,把夜空驟然點亮,卻根本照不出草叢裡的志願軍。天然的隱蔽物和自制的簡陋偽裝合為一體。他們像等待時機的獵豹一樣,耐心、沉靜地盯著獵物,一動不動。

500多名指戰員散佈在數平方公里的開闊地上,極為分散,實際上卻是精心佈置的隊形。九連是主攻連,埋伏在最接近391高地的山腳處。一排是九連尖刀排,三班是尖刀排的尖刀班,最前面的刀尖是邱少雲任組長的第一爆破組。

邱少雲帶著一把大鐵剪和自己的武器,處在整個進攻陣型的最前端,距離敵人陣地前沿不足60米。他所在的區域是一小片窪地,前面是一個小土包,側後有條小水溝,是距敵最近的一處天然隱蔽所。同組的李川虎、柯大才、李元興各自埋伏在他的左、右、後位置,相距數米。

按照戰鬥計劃,總攻將在12日傍晚5時30分開始,炮兵先集中火力進行半小時破壞性轟擊。炮火延伸後,邱少雲要首先剪開敵人陣地前沿的鐵絲網,形成單人通道,由身後的爆破手衝上前去炸燬敵人的碉堡,為部隊衝擊掃除障礙。

直到12日上午10時,整個潛伏計劃都極為順利。兩個敵人這時忽然走出工事,向著山腳走來。如果他們一直走下去,很可能會蹚入潛伏的志願軍之中,讓整個潛伏計劃功虧一簣。

志願軍炮兵部隊的炮口早就瞄準著敵人的陣地,防備情況突變,隨時給潛伏部隊提供火力掩護。這兩個意外出現的敵人,並不值得火炮齊射。後方觀察所的指揮員下令用一門火炮對付他們。

炮兵打出了神準的一炮,炮彈在那兩個敵人旁爆炸。一個當即報銷,另一個連滾帶爬跑回了工事。

類似的冷槍冷炮,是雙方都經常採用的作戰方式,不會讓敵人驚覺大規模進攻的到來。不過,他們還是對這發炮彈作出了反應,對著陣地前沿打出了一排煙幕彈。

邱少雲的身體,很可能就是被這幾枚煙幕彈引燃了。

後來記述邱少雲事蹟的新聞報道、紀念文章等,多稱是燃燒彈燒著了邱少雲的身體,甚至有敵人飛機空投燃燒彈的說法。在親歷者的回憶文章中,說煙幕彈的和說燃燒彈的同時存在,可能是當時志願軍還沒有對這種武器統一稱呼所致。

從親歷者描述的情景來看,敵人打出的應該不是現代軍事定義的燃燒彈。軍用燃燒彈的覆蓋範圍和燃燒猛烈程度,不會只燒到邱少雲一個人。空投燃燒彈的威力更大,可能性也就更小。遇到冷槍冷炮,釋放煙幕彈才是合理的應對方式。

然而,這幾枚煙幕彈不僅僅製造了煙霧。

二戰以後,軍用煙幕彈的主要原料是白磷,而白磷最初的軍事用途其實是燃燒彈,後來才被燃燒更猛烈的取代。即便是用作煙幕彈,燃燒緩慢的白磷依然非常可怕。如果沾到人體皮膚,它會像附骨之疽一樣持續氧化燃燒,直至燒穿肌體。

邱少雲的身體,很像是被白磷引燃的。

幾位戰友就在附近,親眼目睹了邱少雲犧牲的全過程。

邱少雲所在3班班長鎖德成回憶:“一顆燃燒彈在我面前炸開了,刺眼的火舌向兩邊飛去……邱少雲身上全濺滿了,蓋在身上的茅草撲啦啦燒了起來……”

與邱少雲同在一個爆破組的李元興,是《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的作者,文中記述他親眼見到的情景:“忽然,一陣濃厚的棉布焦臭味鑽進我的鼻子,我扭頭一看,啊呀!一片烈火燒到了邱少雲身邊,他的棉衣已經燒著了,渾身上下冒著火苗。看樣子是濺上了燃燒彈的油液,火苗趁著風勢,很快就結成一團烈火,整個兒把他包圍了。”

當時趴在邱少雲身後左側數米處的李川虎記得,“燃燒彈的油液特別臭,一炸開就四處飛濺。當時燃燒彈炸開後,立刻濺到了邱少雲的腿上和身上。那火太大了,我看到邱少雲的全身抽動了一下。”

……

火舌在蔓延,衣服燒著了,毛髮燒著了,身體燒著了……邱少雲沒有動,沒有進行任何的滾翻、撲打的自救動作。他就一直趴在那裡,讓火燒遍全身。

火焰在邱少雲的軀體上跳躍著,一點點吞噬著他。從始至終,他沒有發出哪怕一聲呻吟。

有人說,在身體被燒著之前,邱少雲就已經死了,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他為什麼能在被火焚燒時一動不動。

邱少雲並不是真的一動不動,他動的是不會被人察覺到的雙手。那雙手深深插到了身側的泥土中。

他活著,忍受著烈火焚身的痛苦,直至犧牲。

火,足足燒了三十多分鐘。邱少雲沒有動,旁邊的戰友也沒有動。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友被活活燒死,對他們同樣是種煎熬。但是,不能伸手相救。他們和邱少雲一樣,清醒地忍受著痛苦,也清醒地知道,任何一個救火的動作,都會暴露整個潛伏部隊。

火終於漸漸熄滅。潛伏地看上去依然寧靜,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戰勝生理學”的英雄

烈火中永生!66年前的今天,英雄的意志超越了人類極限

邱少雲犧牲前沒有留下照片,雕塑、畫像等都是依據其家人相貌製作

當天傍晚,總攻開始,潛伏了一天一夜的戰士們一躍而起,摧枯拉朽般衝向391高地,很快全殲守敵。

戰鬥結束,志願軍對391高地卻是攻而不守。為避免天亮以後“聯合國軍”動用飛機大炮報復,部隊在當晚就撤離了391高地。而邱少雲的遺體沒有來得及運回,還以犧牲時的狀態留在了那裡。

87團團部在當天就瞭解到了邱少雲在391高地潛伏作戰中的壯烈,馬上責成團偵察參謀梁嵩山,一定要把邱少雲的遺體找回來。

391高地在戰鬥第二天被敵人後援部隊重新佔領。梁嵩山只能帶著兩個偵察兵,像潛伏作戰時一樣,趁著夜色摸到391高地山腳下。連續找了三個晚上,直到17日凌晨,他們終於在一片燒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雲的遺體。梁嵩山回憶:“我看到邱少雲燒焦的遺體蜷縮著,身上的軍衣及膠鞋全都燒光了,我們心情十分沉痛,就用帆布雨衣將邱少雲的遺體包裹起來趕緊運回團部。”

這時候,上甘嶺戰役進入白熱化,87團未經休整就投入上甘嶺戰役,391高地之戰來不及總結,邱少雲的遺體也和戰鬥中犧牲的其他烈士一起,在團救護所附近就地安葬。1953年2月,部隊將邱少雲的遺骨從平康運回祖國,安葬於瀋陽市北郊“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上甘嶺戰役歷時43天,終以“聯合國軍”的失敗而告終,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出了國威軍威。上甘嶺戰役也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戰役,那兩座小山頭,成了中國軍人的精神座標。

血戰上甘嶺的15軍進入休整,這才有條件對此前的391高地之戰進行總結。邱少雲和許多參與潛伏作戰的戰士一樣,在87團的總結中被報了三等功。他的犧牲在爆發了耀眼的火花之後,似乎就要以一個三等功作為終結了。

九連指導員王世明在391高地之戰後被評為29師模範指導員,他在自己的彙報材料中,寫了大量邱少雲的事蹟。29師組織科的領導看到後十分激動:“這樣的英雄怎麼才三等功?應該報特等功!”

15軍政治部隨後整理材料,把為邱少雲申報特等功的報告提交志願軍司令部。

該不該給邱少雲特等功,在志願軍司令部裡還有過小小的爭論。

在戰場上,邱少雲是個特殊的英雄。他犧牲得壯烈,但是沒有發射一槍一彈,沒有消滅一個敵人,沒有炸燬一座碉堡,有人認為授予三等功就可以。志願軍司令部最終授予邱少雲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理由是“邱少雲同志嚴守紀律,為了整體勝利而自我犧牲”。

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新聞名篇《偉大的戰士邱少雲》,邱少雲的英雄事蹟傳遍全國,“紀律高於生命”的口號成為一個時代的強音。

這篇文章的作者叫鄭大藩,當時的15軍《戰場報》戰地記者。邱少雲犧牲幾天後,他聽87團團長孟憲民說起邱少雲的事蹟,第一反應和現在持“違背生理學”觀點的人一樣:“怎麼可能?”

孟憲民看到鄭大藩的反應很生氣,說自己能“拿腦袋擔保”。鄭大藩還是不信:“有目擊者嗎?”

目擊者當然有。孟憲民把鄭大藩帶到九連,讓他自己去問。李元興、李川虎、鎖德成……幾個親眼看到邱少雲犧牲的戰友,情緒激動地給他講述了當時的情景。

鄭大藩還是不能完全相信,又提了一個問題:“他是在著火前已經死亡,還是一點點燒死的?”

同樣的問題,現在也常被拿來質疑邱少雲事蹟的真實性,有些人寧願相信前一種可能,鄭大藩得到的確切答案是後一種。

李元興看到邱少雲身上著火時,他把手摳進泥土裡;冒死找回邱少雲遺體的梁嵩山說,邱少雲全身唯一沒被燒焦的就是插進泥土裡的那雙手;李川虎說,邱少雲犧牲前,曾扭過頭看了他一眼……

鄭大藩終於相信了,更被深深地震撼了,於是才寫出了《偉大的戰士邱少雲》。他不會想到,寫此稿之前他曾有過的懷疑、疑問、揣測,在邱少雲犧牲六十多年後又會被毫無新意地重複,無非是多了個似是而非的“違背生理學”。

與其說“違背生理學”,倒不如說是“戰勝生理學”,邱少雲就是這樣一位用強大的意志力戰勝了生物本能的偉大戰士——

一位英雄。

烈火中永生!66年前的今天,英雄的意志超越了人類極限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來源:北京日報·紀事(ID:bjrbjishi)

作者:董少東(本文載於《北京日報》2015年12月15日13、16版 ,有刪節)

監製:郭濤、王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