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洞裡的古老榨油坊 堅守傳統的非遺傳人


“火炒、石碾、火蒸、包餅、排榨、槌撞。”說起傳統手工榨油,56歲的王不芳如數家珍。家住神木市欄杆堡鎮欄杆堡村的王不芳是神木傳統榨油技藝的省級傳承人。

王不芳26年來一直堅持採用最原始的手工榨油工藝榨油。王不芳說:“傳統古法榨出來的油純度很高,香味也濃,可以長久儲藏不變質。但這種方法榨油工藝複雜,費時費力。跟機器榨油相比,機器一天的榨油量頂得上我連續1個月的榨油量。現在完成整個榨油工序需要兩天,兩天可榨500斤油籽,可出130—140斤油。”

黃土高坡上的幾孔窯洞就是王不芳的榨油坊。

窯洞比一般窯洞深,窯洞裡的油梁就長達12米。

用來榨油的胡麻籽,胡麻油在陝北很受歡迎,要做正宗的陝北月餅就得用胡麻油。

存放在窯洞裡的胡麻油。王不芳說,手工傳統工藝榨出來的胡麻油,1斤能賣26元,大多都是當地人上門來買,不出窯洞就能銷售一空。

傳統榨油先要把胡麻籽等曬乾後,倒入鍋內翻炒、炒成茶黃色,攤涼,然後上磨碾碎成粉末狀;接下來上鍋蒸熟,把碾槽裡的油籽粉裝入蒸籠,一直蒸到鍋內大冒熱氣,榨油坊內霧氣騰騰,芳香撲鼻。蒸到一定火候,就打坯分包,將蒸熟的油籽粉趁熱分裝在一格一格的鐵環裡,做成餅。接下來,將油籽餅一塊塊整齊地碼放在主榨的油壕內,用木楔擠緊,裝好後就開撞榨油,被擠榨出的油便會順著槽眼流到一旁的油桶內。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王不芳只想將傳統手工榨油的技藝傳承下去。“我現在除了教大家手工榨油的技藝,還在收集涉及關於油的一切工具、物件,想以後在自己家做一個油文化展覽館,通過實物展示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油是怎麼來的,讓更多人瞭解關於油的文化。”圖為他收藏的油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