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記錄:帶你去看冷戰時期的核設施


這些防護服保護泰坦II號的技術人員不受有毒噴氣燃料的影響。前導彈軍官、現泰坦導彈博物館的負責人Yvonne Morris說:“感覺身後就是世界末日,這也是一種激勵。” 攝影:ADAM REYNOLDS

在南達科他州的民兵導彈國家歷史遺址,這扇裝飾著“士氣藝術”的防護門,把兩名船員封鎖在發射控制中心內。由於進入控制中心有危險,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單獨進入。 攝影:ADAM REYNOLDS

在亞利桑那州泰坦導彈博物館的地下發射控制中心,副指揮官的座位旁有一個紅色雙鎖戰時保險箱,裡面裝有發射鑰匙。Morris說:“不管別人怎麼想,我們必須堅守職責。” 攝影:ADAM REYNOLDS

這個1乘1.5米的電梯可直達地下的控制中心,但不是旅遊業的產物,因此遊客只能分批乘坐。園區負責人Eric Leonard稱之為“美國曆史上最不與眾不同的通勤方式之一”。 攝影:ADAM REYNOLDS

更大型的泰坦II號導彈距離控制中心約76米,而民兵II型導彈的存放地距離控制中心至少要求4公里。 攝影:ADAM REYNOLDS

在民兵導彈國家歷史遺址的地面控制臺上,放著一排電話。在24小時“警戒”狀態中,導彈軍官必須經過多層嚴格的安全檢查,才能接觸發射控制中心。 攝影:ADAM REYNOLDS

導彈每天都要接受檢查,幾乎每個裂隙都要進行日常維護,其中也包括二級引擎推力室的內部。Morris說:“檢查的標準非常高。在導彈基地上,一丁點兒錯誤都會導致相當嚴重的後果。” 攝影:ADAM REYNOLDS

這是泰坦導彈博物館的發射控制設備。Morris從1980年至1984年供職於圖森市的泰坦基地,是首批女性導彈軍官之一。在1978年以前,女性一直被禁止從事戰鬥崗位。 攝影:ADAM REYNOLDS

民兵導彈國家歷史遺址的休息室提供《戰艦》遊戲。在24小時警戒狀態下,導彈機組成員有強制休息時間,且第二天一定會休息。 攝影:ADAM REYNOLDS

在泰坦導彈博物館,發射井的表面有不少天線。1982年,泰坦II型導彈被逐漸淘汰後,工作人員對這裡進行了處理,破壞導彈,以確保它永遠不會爆炸;同時要讓蘇聯衛星看到這些安全措施。 攝影:ADAM REYNOLDS

在7層樓深的地下,遊客可以觀摩泰坦II號導彈的底部。二級助推器能把2噸多重的東西送入低空軌道,泰坦系列甚至被用於雙子星載人航天任務。 攝影:ADAM REYNOLDS

民兵導彈國家歷史遺址裡掛著導彈機組人員的照片。在南達科他州拉皮特城和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不少導彈官員從空軍基地退休後,又加入了志願者工作。 攝影:ADAM REYNOLDS

在泰坦II型導彈的第五級裡,光線之下,一顆顆鉚釘輪廓分明。Leonard在談起民兵導彈國家歷史遺址裡相似的場景時,說道:“孩子對此的反應令人深思。如果你是一個孩子,你會如何處理這些核武器呢?” 攝影:ADAM REYNOL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