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氏鉑臻助力神經元網絡化發展 寶寶吃飯不再「亂糟糟」

愛吃飯的寶寶總是惹人喜愛,吃貨萌寶“小蠻”正因為此而爆紅網絡。很多媽媽都想培養出像“小蠻”那樣吃飯香香的寶寶,然而現實是寶寶自己吃飯,大人無不搖頭,寶寶經常是麵條掛頭上、巧克力塗眼睛、蛋糕塞鼻子、米飯沾滿身……的狀況毫不陌生。可以說,寶寶是“玩飯”,而不是吃飯,一玩就是2~3小時,一頓飯下來飯桌變戰場,桌上、地上、衣服、臉上、身上都是沾滿食物,寶寶吃一次飯,要2小時打掃,簡直是一場噩夢。可為什麼寶寶吃飯總是亂糟糟呢?

科學家與媽媽們有著同樣的疑惑,於是愛荷華大學選取了110名幼兒參與研究:將24種不同的食物分成了3組,並把寶寶分成兩組。一組坐在兒童餐椅上,一組坐在桌邊,研究者向孩子們展示這些食物,並用虛構的詞彙去命名它們。一分鐘之後,他們要求寶寶把不同形狀的同種食物挑選出來。

結果顯示,坐在兒童餐椅上的寶寶會把食物弄得更加髒亂,他們像是用全身在吃飯,用手指戳戳捅捅,摸捏按啃,甚至扔來扔去……手上、臉上、衣服上都沾了食物。但是他們會比其他寶寶更容易地正確選出同種食物。

於是,研究人員認為:吃飯越“亂糟糟”代表他們對外界物質理解得越多。這項結果想必能讓媽媽們舒心不少!所以說,寶寶吃飯亂糟糟其實是在動腦,是認知能力發展的一種體現。年幼的寶寶對“好好吃飯”沒有概念,但是對食物卻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喜歡“折騰”食物。

這一過程,需要充分調動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獲取多方面的外界刺激,從而推動著大腦裡的神經元網絡化,影響著寶寶感知、動作、語言、認知能力的發展。等到寶寶的認知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獨立吃飯自然就會井井有條了。這樣的進步背後,神經元網絡化功不可沒。

3歲前,寶寶大腦內神經元連接數量達到1000萬億個。億萬神經元相互連接,形成神經元網絡。這個過程就是神經元網絡化。神經元網絡化的發展,有利於寶寶辨別食物的軟硬、固體或流體…從而加深對外界物質的認知。也就是說,吃飯對寶寶來說是一種學習。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讓寶寶儘快度過吃飯亂糟糟的學習階段,get獨立吃飯的技能呢?把握三個原則即可:

建立餐桌儀式感

餐桌儀式感能讓寶寶,更加認真地對待“吃飯”這件事,要給寶寶形成與“吃飯”相關的就餐儀式:吃飯前要先把玩具收好,然後要洗乾淨手,穿上圍兜,最後坐到固定餐椅上。在一系列的就餐準備過程之後,寶寶會更加期待接下來的用餐環節。

用餐時儘量一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上,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一起進食的過程,也是大人給寶寶示範良好用餐習慣的絕佳機會。全家人自然而然地吃飯,而不是都盯著孩子,避免給孩子造成緊張感。吃飯時為寶寶營造輕鬆良好的就餐氛圍,家長一定要注意移開干擾,比如關掉電視、音樂,讓寶寶專心吃飯。同時,家長還可以與寶寶多交流,回應寶寶的語言和動作,寶寶表現好,可以給予適當的表揚鼓勵。

寶寶“自主”進食

放開手讓寶寶吃,寶寶獨立吃飯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的探索新食物的過程。總會經歷亂糟糟的情況,媽媽如果擔心弄髒地板,可以在地面鋪上一層墊子,把吃飯的自主權還給寶寶,讓寶寶自己折騰食物,不要為了圖省事而採取餵食的方式,家長要學會做個“髒媽媽”“懶媽媽”。

離開餐桌不吃飯

很多媽媽都知道追著寶寶餵飯不好,但是由於擔心寶寶貪玩沒吃飽,營養跟不上,媽媽不得不追著喂,哄著喂。讓寶寶養成了“邊吃邊玩”的壞習慣。其實寶寶少吃一頓並沒有多大影響,然而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更改,所以媽媽應該狠狠心,告訴寶寶“下了餐桌不準吃飯”。寶寶餓了自然下一頓就會乖乖吃飯了。

培養寶寶獨立吃飯是有法可循的,同時也要把握寶寶自主進食的黃金期:當寶寶開始喜歡抓大人手中的食物,或者模仿大人吃飯的時候,代表寶寶有了自主吃飯的意願,這個時候加以訓練就是順水推舟了,所以說媽媽不必過分焦慮,反而應該注意的是給寶寶補充優質的營養——神經鞘磷脂、DHA、膽鹼、葉黃素,助力寶寶大腦的神經元網絡化。這樣一來,寶寶的認知能力將不斷提升,對外界物質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後,自然就不會那麼好奇“搗亂”,可以專心吃飯了。

惠氏铂臻助力神经元网络化发展 宝宝吃饭不再“乱糟糟”

惠氏®S-26®鉑臻®3瑞士匠心智造,原裝原罐進口小小一罐卻凝聚瑞士頂尖營養科技,含四大關鍵營養素:神經鞘磷脂、DHA、膽鹼、葉黃素。這些關鍵營養素有助於寶寶大腦神經元網絡化。採用阿爾卑斯海拔1800米的純淨高山牧場奶源,牧場距工廠僅50KM,鮮奶一次入料,新鮮鎖住營養。從源頭到您手中,最大限度地保證營養不流失,不浪費一點一滴。是萬千智慧媽媽的高性價比之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