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農業,撬動鄉村振興的「槓桿」

甜度達14%,首次在本地市場銷售,價格達26元一斤,銷售至成都、重慶、昆明等地……

近段時間,鹽邊縣國勝鄉大畢村45歲的村民陳雲有喜上眉梢,作為該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帶領村民試種了5年的30畝紅心獼猴桃,終於在今年喜獲豐收,15畝進入盛果期的獼猴桃,在8月中旬進入採摘季後,產量達到7000餘斤,且以高出一般獼猴桃幾乎2倍的價格在市場上銷售。

在鹽邊縣北部地區,立足特色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範例已不鮮見。很多嚐到特色農業“甜頭”的農民們,正在思考怎樣唱一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大戲”。

□本報記者 梁波

無心插柳,“配角”成“主角”

9月30日,大畢村大畢組一處相對平坦的坡地上,一片被黃褐色藤蔓覆蓋的支架下,傳出一陣歡聲笑語。

這裡就是陳雲有的獼猴桃果園,這天上午,他和鄉親們正在採摘獼猴桃,準備下午送往市裡的銷售點,臨近國慶長假,訂單比平時多了不少。

陳雲有熟練地摘下獼猴桃,眉宇間透著掩飾不住的喜悅:“這些年能堅持下來,真的不容易呀。”

幾年前,陳雲有帶著專合社的社員們栽種名貴中藥材,這種中藥材喜陰不喜陽,為了營造適宜其生長的環境,陳雲有想了很多辦法:搭大棚,成本太高;牽遮陽網,又耐不住風吹日曬,怎麼辦?縣裡的農技專家給他提了一個建議:種植獼猴桃。

獼猴桃冬天落葉、春天發芽,既能保障冬春季節中藥材對陽光的需求,又能在漫長夏日為中藥材擋住烈日,到了秋季,獼猴桃還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專家的一席話,點撥了陳雲有,他在當地引種了優質獼猴桃。沒曾想,作為“配角”的獼猴桃,卻逐漸成了“主角”。引種獼猴桃的第二年,獼猴桃的長勢越來越好。陳雲有開始通過書籍、網絡查詢獼猴桃的栽培知識,並多次前往省內外獼猴桃基地考察學習。

立足陽光充足,生態環境良好,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陳雲有和村民們在30畝中藥材土地上精心伺弄起了獼猴桃,市縣農技專家也多次對他們進行指導。

今年,大畢村獼猴桃喜獲豐收,村裡迎來了前來收購的果商,也引來了周邊鄉鎮的觀摩學習團隊。現在,專合社還發展了獼猴桃枝條培育產業,如今已有2000多株獼猴桃樹苗,這些樹苗,將在鹽邊北部地區的部分鄉鎮紮根。

百靈山下,農文旅唱“大戲”

記者在國勝鄉採訪時瞭解到,獼猴桃產業,僅僅是該鄉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支點”,在國勝河兩岸的大畢、民勝、熱水塘、扎古、小坪、大石房、新畢等村,沃柑、恐龍李等特色農業也在蓬勃“生長”。

“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今年以來,鄉黨委、政府明確了以百靈山大生態圈為基礎,以特色農產品採摘、觀光線路為紐帶,以國勝茶品牌等資源整合為抓手的發展路徑。”國勝鄉鄉長蘇朝軍告訴記者,國勝鄉田園風情濃郁、多民族聚居的特色文化鮮明,當前全鄉正積極融入“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建設,從美麗田園、特色文化、產業更新、轉型發展上破題,要在農文旅融合發展中唱一出“大戲”。

百靈一座山,國勝一條河,兩個生態旅遊圈,正是陽光康養的寶地。

在地處百靈山山腰的民勝村,記者看到,數棟旅遊小屋掩映在大山深處的綠色蔥蘢裡,這是近年來周邊村裡的農戶為了發展戶外旅遊特意修建的,“一個這樣的旅遊小屋要投8萬元,裡面設施齊全。”擁有好幾棟旅遊小屋的陳雲有告訴記者,就在前幾天,好幾撥外地的客人入住他家的小屋,還拍了很多風景照發朋友圈。

在清澈的國勝河沿岸,記者看到,幾年前栽種的冬櫻花樹已與本地的芒果樹、李樹、桃樹、桑樹融為一體,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目前兩岸的漁家樂、農家樂有20多家,床位500多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