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三)

若不是機緣巧合誤入梧州,也許對於廣東的早茶不會有此深刻的認識。

梧州,從行政區劃來說屬於廣西,但從地理位置來說卻更接近於 廣東。就算我們刻意地用盡可能標準的普通話與當地人交流,也未見得接收到同樣清晰的信息。當地大叔大媽阿婆阿爺吚吚呀呀比劃著試圖讓我們明白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

地處嶺南的梧州,自古以來因地理特徵多瘴氣,而養成人們飲中藥製成的涼茶與龜苓膏的習俗。關於嶺南,曾一度十分迷惑究竟講的是什麼地方,只隱約覺得廣東廣西那一片,古中國地處“中原”以南的蠻荒地帶,並不為歷朝帝王所重視,凡有罪之官常被髮配至嶺南任職,罪犯也時常被流放至此。蘇東坡一生三次遭貶,一為安徽黃州,二為嶺南惠州,三為海南儋州。三次貶斥成就其豪邁的詞風。其在從海南離開一年後回其所任職過的鎮江金山寺遊覽,寫下自嘲詩《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一路向南(三)

嶺南因長期以來不少被貶名臣儒士,漸漸形成“貶官文化”。《于成龍》熱播以後,使我對曾經的嶺南地域的蠻荒有了進一步認識。至於貶官而至是否促成了當今的“早茶文化”,我竟不得而知。嶺南,是我國南方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諸嶺和越城嶺)以南地區的概稱。指中國南嶺(五嶺)之南的地區。其亦曾是唐代行政區嶺南道之名,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海南全境及曾經屬於中國皇朝統治的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後來分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是廣東、廣西分治的開始。五代時期,越南獨立而分離出去。宋代淳化四年(993年)嶺南道之名改為廣南路。由於歷代行政區劃的變動,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特指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三省二區,亦即是當今華南區域範圍。

昨晚的幾杯中藥味涼茶讓我們終於好好地睡了一覺,醒來竟然發現鏡中的自己容光煥發,尋思著今日一定還要再度品嚐龜苓膏與涼茶。而已被嶺南的廣府、潮汕與客家文化融合的梧州,美食豈止於龜苓膏與涼茶。尋到昨夜那條街,一不起眼的門洞上簡單寫著五樓有粵式早茶與湘菜,找到電梯而入。等電梯的時候,漸漸有當地人魚貫而入,竟致電梯滿員。本以為藏在大樓裡的樓上餐廳應該門可羅雀,卻不料電梯門一開,別有洞天般人聲鼎沸,幾百平米的大廳裡已經湧滿了吃早茶的人們,竟無虛座。小服務員們穿梭其間,根本無人理會我的存在。繞大堂一圈,滿滿當當的操著粵語的人們吚裡哇啦聊著天,座前滿滿的各式糕點,桌中必有一壺茶。數十桌三兩人飲茶等待,還沒有上點心,悠閒地閒聊著。

一路向南(三)

我幾乎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如此清冷的早晨竟然在一座大樓裡,數百平米的店堂裡盈滿了吃早餐的人,完全找不到我以為的清晨睡眼朦朧的樣子。十年前第一次到廣東珠海,領教過廣東早茶的精美,卻沒有領教到如此大場面的人聲鼎沸。陸陸續續又有食客進來,同我們一般立等,觀察片刻,才明白是要取號排隊的!排隊並留了電話以後,我和姐姐心安理得去逛樓下的服裝店,直到老公打電話來喊:快上來,這裡排了號還是要自己佔座位的,不然一直吃不成!

一頓早餐,因為等待入座、等待上茶點,生生地被我們吃成了午餐!

早茶,中國社交飲食習俗。早茶習俗多見於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廣東和江蘇揚泰地區。某次揚州行,一大早在瘦西湖邊領教過蘇式早茶的精美:一杯鐵觀音、一小疊煮乾絲、一屜小籠湯包差不多花掉近百大洋;與蘇式早茶相比,粵式早茶也許更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意義。

粵式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釐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緻多樣,這種傳統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閒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廣東早茶的長盛不衰,與廣東自古以來貿易興盛,經濟發展迅速是分不開的。在廣東,早茶時分可以傾談生意、交換信息,也可以會朋聚友、談天說地。生意人把茶樓當作商談重地,普通人則在此抒解壓力,換得浮生半日閒。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副對聯:“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查閱相關知識間,我們點的各式早點漸漸擺上檯面。唯一有些不習慣的,是小妹一再問我們泡什麼茶~~揮揮手,不要茶了。小妹也許奇怪,廣東的早茶首要的當然是茶,也許點心可以不要,茶怎麼可以不要?發了圖片到家裡的群裡,芳兒姐姐撇撇嘴,說,這點不夠吃。

一路向南(三)

水晶餃、潮州粉果、嫩滑牛肉腸、黃金糕、雙皮奶、幹炒河粉、鮮蝦燒賣、廣式鹹煎餅……人少,實在是點不了太多的東西。其中,水晶餃、粉果、牛肉腸的做法有些相似,晶瑩透亮的皮應該是用蒸熟的米制成的麵皮,裡面包裹進各式菜品,包了牛肉的做成長條的稱“牛肉腸”,包了蝦做成餃子樣的叫“蝦仁水晶餃”,包裹了香菇豆腐乾一類的則稱為“粉果”。同樣是米麵製作,梧州的各式小吃卻與桂林粗糙的米粉完全是兩個檔次。

相同的食材,因製作人用心不同,做出的食品就有了大不同。突然又想起去年此時在泉州苦苦尋找“肉燕”的經歷,試圖把抄手、包面、餛飩、肉燕、扁食、雲吞區別開來。除肉燕外,其他的幾種大體來說都是小麥麵皮裡面包各種餡,不過是大小與包法之分,只有肉燕,其皮竟然也是由肉做成的,所以湯味尤其鮮美。

與北方相比,廣東人的精明與誠信滲透於他們的生活中,我相信他們與生俱來便有著做生意的良好頭腦。前一日在旁邊吃豬腳煲仔飯的時候,老闆把桌擺在門外,門外一條桌上幾個塑料盒子,裡面泡著各式蔬菜,一紙張上寫“酸嘢,一元一件”,旁邊一隻小盒子,寫著“投幣盒”,老闆在門內做生意,就完全不管外成的食客們到底有沒有在自取酸嘢有沒有投鈔於盒子中。正值春節期間,早餐收銀處亦明明白白寫著:春節期間加收餐位費4元每位,並另行收取10%的服務費~~漲價漲得明明白白,一是一二是二,絕不藏著掖著,這不得不讓我給商家們點個贊!

計劃果然沒有變化快。年初五的廣東高速,已經漸漸出現了堵點,方向都是往廣州方向。大約回了各內地過年的打工仔們又陸續駕車返回廣州了。我們被迫放棄廣州之行,拿著地圖東看西看,最後鎖定海邊的城市~~湛江。

年少的時候,因為做過一陣子的學渣,意圖逆襲成為學霸,而尋找到歷史與地理兩門沒有太高挑戰性的學科來奮起直追。關於地理的學法,便是沒事盯著地圖看,讓哥哥姐姐隨便給我報一個在地圖上的地名,然後讓我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它。時間久了,熟知了各地的地名與地形,便開始自己在作業本上畫地圖,邊畫著,腦海裡便逐漸湧出與該地有關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類的知識。工作以後,智能手機普及之前,我的包裡也時常裝著一本地圖,上下班的交通車上盯著一看便是一小時。

一路向南(三)

讓眼睛去旅行,於我而言,最早的方式便是在地圖早旅行,然後去憶想那個地方的風景與故事。

如今,自駕車到處跑的時候,亦是每到一地,腦海裡便生長出若干自己力所能及的與當地有關的各種人文歷史故事。

湛江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東北側,是1984年首批改革開放的沿海14個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可我們在選擇湛江作為今天的旅行目的地的時候,卻與經濟、軍事毫無關係:只因它在海邊,想來有寬闊的海灘,可以讓我們躲去原來計劃的北海銀灘的擁擠;廣州灣以南有一座島,名東海島,也許島上有漁家,可以一償我與燕子姐姐心心念唸的很多年的跟船出海打漁的願望;海邊自然有海鮮,可以讓丁兒子把魷魚、大蝦、生蠔吃個夠。

吃貨的世界總是更加地簡單與快樂,在吃貨們的眼裡,只要一頓精美的早餐或幾隻大蝦便足以讓一天志得圓滿。作為吃貨,在成為一名吃貨的過程中亦是鬧了許多的笑話:首次吃螺的時候不知道掐掉螺的尾部,一口吞下;第一次吃自助餐的時候,本著“扶著牆進去、扶著牆出來”的精神,不惜把自己的胃撐壞;途中看到各種文字,一定會與吃關聯起來,比如某次看到廣告牌上的“昌榮汽車”我大呼“哇,冒菜!”。

據說,東海島是中國的第五大島。中學地理知識告訴我:第一、二、三大島分別是臺灣島、海南島與崇明島。第四呢?我不知道。

跨海大橋四公里多,連接起了大陸與東海島。上島,竟然車行還有半個小時,才到達我們所訂的酒店。島上密佈著四個小鎮,若干村,整體風光與海南島差不多:椰棕類樹木與香蕉芒果是這裡主要的物產,近海區域密佈著魚塘,大約是做著海水養殖。

一路向南(三)

海邊自然應該是風輕雲淡、海天一色。未曾想,東海島越往東走,天空竟然開始朦朧,烏雲似乎開始低垂,也許該下雨了。賓館的小妹說:今天霧霾重!

霧霾?海邊,何來霧霾?

乾脆沿著霧撲來的方向行車,漸漸地前後的車都打起了霧燈。直到老公叫:停車,海邊了!我才恍然透過雲層般的濃霧,隱約看到海邊的椰林。~~感謝小度提醒前面已經是海,不然今天俺真要直接駕車衝進海灘了麼?

一大片沙灘隱約地撲向我們,髮絲竟然凝起了水珠。沙灘有多遠?不知道~~我根本看不到海的邊界~~我們身邊的邊界!十米、百米,我們終於看到在沙灘上轉圈的沙灘車、幾十米開外有什麼物體向我們移近~~頂上坐著個人,兩層的高度,四周綁著輪胎,竟然是一艘改裝的機動船?頂上操控的小夥子跳下來,牽起“船”後的網篼,裡面全是各種貝類與海蟹。難道,這是“打漁船”?這麼近海的地方,可還有魚可打?

海鮮是丁兒子的最愛,所以,理所當然地一頓饕餮:一斤比大拇指更大的海蝦、一斤魷魚、一打碳烤生蠔……味道並非最好,價格並非最便宜,唯一可以點讚的,是:新鮮!

從內地而來的我們,有如此新鮮的海鮮可吃,無論如何製作,都應該足夠感恩了吧。

一路向南(三)

我不喜吃海鮮,從未曾到過海邊之前,甚至於連海鮮的味兒都聞不得。若干年前,姐夫從雲南帶回芒果,父親吃了直吐,說有煤油的味道;很多年後,我們親到雲南,再食之,竟覺純香。內地的海鮮,也許因為畢竟不“鮮”而無法打動我。某年去到哈爾濱出差,飛機因雷暴暫降大連,沐著夜色跑去星海廣場吃海鮮,首次被大連的蝦與扇貝的尺寸與“彈牙”的口感所征服;去年此時去到廈門,一週時間五度光臨“小眼鏡海鮮餐廳”,真正的海鮮有時只需要白灼或清蒸、甚至只是白水煮了蘸點醬油,便是人間美味。

夜幕降臨,濃霧依舊。在北海生活過的萍兒姐姐寬慰我們:海邊天氣變化快,明天霧散了就可以出海了;即使霧不散,漁船也自會找到沒霧的地方打漁的。

且讓我們沐著海風的鹹腥美美地睡上一覺,靜待明早的海上日出,迎接東南碼頭與漁民們一同出海的美好的一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