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城頭鄉:鄉村振興獲得正確的「打開方式」

(速新聞記者 李尚程 裴凌曼)賞荷、摘蓮、聽蛙鳴、吃龍蝦……夏秋交替時節,位於洪澤湖西岸的泗洪縣城頭鄉,離繁華不遠,離自然很近。初見城頭,就能發現城頭獨特的美———碧水環抱下的城頭僻靜淳樸,林木蔥鬱、鳥語花香。依託優美的環境,城頭人做足綠色文章,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獲得了正確的“打開方式”。

泗洪城头乡:乡村振兴获得正确的“打开方式”

網絡配圖

走過光輝灑過的道路

三面環水的城頭鄉古時吳城,明朝年間,由於地勢低窪,水患不絕、屢屢被淹,僅城頭一角浮出水面,城頭鄉因此得名。當地人築土為臺重建家園,一個個村莊便應運而生,周臺、胡臺、莫臺、徐臺、劉臺等共有30多個以臺為名的村莊。千百年來,睿智勤勞的城頭人雖飽受洪水之苦,但從未屈服。到1955年,洪澤湖西岸築起了防洪大堤,又建起了10多個電力排灌站,消除了水患,實現旱澇保收,昔日的“洪水走廊”成了魚米之鄉。

“風光不與四時同”。一條防洪大堤分割了兩個時代,又將堤外堤內分隔成了兩個小世界———堤外碧波盪漾、粉荷翩翩、蘆葦茫茫;堤內綠樹成林、良田萬頃、白鷺翩躚。城頭鄉成了真正的魚米之鄉、人間仙境。這裡曾經因水飽受磨難,現在又因為水煥發出勃勃生機。

說到林場,感覺與水沒有瓜葛,但城頭鄉林業四分場恰恰是依樹傍水。松樹林鬱鬱蔥蔥一片翠綠,走在林間滿目的翠綠讓人頓時感覺一陣清涼掠過心頭;村邊小池塘內綠植和魚兒相映成趣,生機盎然;孩子們在村中健身廣場上玩耍,悠然自得……當地居民依託良好的生態旅遊資源發展農家樂,年接待遊客超過5萬人次,帶動247人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2.5萬元,集體經濟增收20餘萬元。

城頭鄉轄區共有九個林業分場,是蘇北地區較大的國有林場之一,總人口21635人,土地總面積98850畝;公益林面積佔比達67.1%,林木蓄積量一直保持在10萬立方米以上。林木覆蓋率達26.53%,在全縣鄉鎮(場)中排名第四;水產養殖面積達16995畝,水產品總量每年達4795噸。近年來,這些林業分場不斷探索養殖模式,在大力發展寬幅圍埂造林的林禽、林農、林蔬、林苗、林菌等林下經濟複合經營模式後,又依託位於林業四分場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洪澤湖森林公園,積極發展集特色景觀、農業觀光、拓展訓練、民俗風情以及農家樂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獲得了較快發展。

觀鳥園和鄉土植物園位於城頭鄉王臺嶺。傳說鳳凰曾落於王臺嶺,於是古人在此大量種植植物,期待鳳凰再次來臨。由於這裡植被繁茂,如今的觀鳥園和鄉土植物園吸引了眾多珍稀鳥類來此棲息繁衍。

綠樹成蔭的觀鳥園,是鳥類棲息繁衍的好處所。在觀鳥園內棲息繁衍的鳥類有100多種,其中的大鴇、灰鶴、鳳頭百靈、白天鵝等是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美國、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鳥類專家都曾到此觀光考察。

與鳥兒們親密接觸過後,再來到甘棠村。行走在甘棠村的小道上,一陣微風吹過,花兒輕聲私語,蟲鳥低吟淺唱,一棵棵梨樹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在城頭,你可以依靠千年古樹,觸摸它厚重的年輪,體會那千年的滄桑;在城頭,無邊的稻田、盛開的藕花、來往的白鷺,都能讓你感受到淳樸的鄉村氣息。

泗洪城头乡:乡村振兴获得正确的“打开方式”

網絡配圖

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轉型、發展方式的轉變、發展動能的轉換,睿智勤勞的城頭人採取“前期診斷+精準定位+產業策劃+長遠規劃”的發展模式,發展城頭經濟。水是城頭鄉得天獨厚的資源,如何激活這“一池春水”?做足一篇“水文章”?可以說,城頭鄉黨委、政府開出了“良方”。

城頭鄉擁有21000畝林地,公益林面積佔比達到67.1%,林木蓄積量一直保持在10萬立方米以上。這裡的林地不僅是鳥兒生長的樂園,也是城頭人創業的沃土。

今年31歲的吳軍,不僅是泗州古城農副產品(泗洪)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城頭鄉最年輕的“家庭農場主”。2010年,吳軍大學畢業後入職一家臺資企業做高級技工。2014年,他毅然辭去高薪工作,回到家鄉承包了近500畝土地搞種植。幾年後,吳軍發現,傳統種植模式生產出的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價格一直上不來,只有將傳統農業升級到更綠色健康的高效農業上來才會有出路。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從“一麥一稻”的傳統種植模式中調整出來。

2017年5月,湖灘居委會率先完成1500畝的稻(藕)蝦共作基地建設,打破了“一麥一稻”的傳統種植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參與了基地建設的吳軍深受觸動,他認識到,產業結構調整就是帶領種糧大戶走出困境的金鑰匙。2018年初,吳軍投資近200萬元發展了360餘畝的稻蝦(蟹)共作項目。

“以往每畝小麥收益在880元,水稻收益能在1680元,而稻蝦(蟹)共作的收益能在每畝15000元左右。”吳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吳軍說,雖然有了發展的項目,但是他一直有抱團創業、聯合致富的想法。他在應聘成為城頭鄉湖灘居委會副主任後,又和朋友共同出資50萬元註冊成立了泗州古城農副產品(泗洪)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城頭鄉的特色農副產品。吳軍告訴記者,現階段他只是把龍蝦、土雞和土雞蛋這些農副產品銷往江浙滬地區,接下來,還會擴展產品線,為城頭鄉更多農戶提供產品銷路。

據城頭鄉黨委書記裴玉龍介紹,稻蝦(蟹)共作種養模式是城頭鄉策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調結構、轉方式”的種養新模式。在穩定糧食產量、確保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稻田單位面積效益,做到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生態高效。城頭鄉探索出來的這一發展新路徑,是典型的高效、環保、低碳、生態的農業發展模式。城頭鄉的發展,將以打造“美麗鄉村”“幸福農民”“活力農業”為著力點,通盤考慮、精準施策。

泗洪城头乡:乡村振兴获得正确的“打开方式”

網絡配圖

返鄉創業書寫青春的詩行

近年來,城頭鄉按照“特色發展、生態富民”的發展定位,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目前,城頭鄉實現稻蝦(蟹)生態種養21655畝,建成甘棠村稻蝦共作基地、溧河窪稻蝦共作基地等5個示範基地,較常規種植每畝可實現增收5000元以上。去年6月,城頭鄉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小龍蝦種源保育基地”稱號。

水改變了城頭鄉的地形面貌,同樣也是因為水,造就了城頭人不屈的性格。歷史上,城頭鄉曾多次被洪水淹沒,城頭人堅韌不拔與洪水斗爭,在逆境中生存下來;如今,城頭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開闢了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城頭創業致富。

28歲的大學生村官趙星星是城頭鄉林業四分場人,曾在蘇州打工3年,去年5月辭職返鄉創業。趙星星說,以前在外打工,每次回來都能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內心裡總是覺得有種呼喚縈繞在耳畔,於是,他決定回鄉創業。如今,趙星星開辦養殖場養殖草雞,利用蠅蛆分解畜禽糞便,得到蠅蛆蛋白和有機肥,不僅降低了成本,還解決了汙染問題。

趙星星告訴記者,養殖場每天都能處理大量的動物糞便,不僅解決了養殖場的動物糞便汙染問題,還能為當地的蔬菜、水稻種植提供大量優質有機肥料。分解完動物糞便以後,大量的蠅蛆也是好東西,它是優質的動物蛋白飼料,可以餵養草雞、小龍蝦、龜、鱉等。

剛開始創業時,由於技術不精、管理不到位,草雞死亡較多,但趙星星並沒有放棄。他經常去請教專家,通過一年多的努力,逐漸掌握了雞病的日常防治。看著自己的想法慢慢得以實現,趙星星的心中充滿了幹勁。

2017年9月開始,趙星星挨家挨戶動員當地賦閒在家的勞動力加入他的養殖場,並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目前,已帶領三戶農戶共同致富。為了幫助當地農戶擴展銷售渠道,趙星星還不定期到農戶家中高價收購雞蛋。

趙星星採用的這種生態種養模式真正做到了環保、節約、綠色、生態。新的創業思路不僅改善了周邊農戶的生活環境,同樣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新思路,新環境,新理念,依託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和優質的生態環境,城頭人憑藉勤勞的雙手和智慧走出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生產模式。在城頭鄉黨委、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城頭鄉掀起了發展特色產業的熱潮。城頭鄉黨委、政府在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中,一邊將資源變資產、產品變商品、村民變股民、人力變人才;一邊不斷向改革創新要動力、要活力。

而今的城頭鄉,是一幅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蟹、冬有青的畫卷,迎面撲來興旺、富裕、文明、生態的氣息。未來,城頭鄉將在無限憧憬中,實現鄉村振興的夢想。

泗洪城头乡:乡村振兴获得正确的“打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