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戰爭:你是不是「爬蟲感染者」?

數據戰爭:你是不是“爬蟲感染者”?

互聯網世界是個無聲戰場,數不清的公司,正在網上發動一場無形的數據戰爭。這場戰爭的武器被命名為“爬蟲”,而每一位互聯網用戶,都有可能是不知情的“爬蟲感染者”。

網絡爬蟲,又被稱為網頁蜘蛛、網絡機器人,是一種按照一定規則,可以自動抓取互聯網特定信息的程序或者腳本。“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谷歌”,搜索引擎巨頭的崛起,就和“爬蟲”技術的應用密不可分。但與此同時,又經常有惡意用戶藉助“爬蟲”來抓取各種敏感資料、隱私信息,用於不正當用途。

比如曾經被曝光的58同城簡歷信息洩露事件:在淘寶上,被廉價批發的“58同城簡歷數據”數不勝數:“一次購買2萬份以上,3毛一條;10萬以上,2毛一條。要多少有多少,全國同步實時更新。”甚至有賣家出售700元一套的爬蟲軟件,可以採集全國430多個城市,以及464個職業的簡歷數據。

數據戰爭:你是不是“爬蟲感染者”?

互聯網平臺掌握海量用戶數據,都忙著在數據金礦上賺錢,似乎根本無暇顧及用戶隱私保護這樣的“小事”。據瞭解,58同城就沒有對求職者的簡歷進行足夠保護,爬蟲軟件可以輕鬆抓取“姓名、手機號、求職方向、年齡、期望月薪、工作經驗、居住地、學歷、用戶ID、更新簡歷時間”等等簡歷信息,並且自動錄入到excel表格中。

今年4月,《新京報》曾經爆出猛料,指出網上出現了大量被販賣的美團用戶隱私信息。而且信息洩露的渠道令人毛骨悚然,除了爬蟲等技術手段造成的洩露,還有內部員工大批量獲取用戶信息,5000起售,10000條用戶信息只賣幾百元,只要捨得花錢,就能輕鬆擁有全國美團所有用戶的消費信息。

“爬蟲”技術同樣被用作公司之間的戰爭武器。在零售領域,從亞馬遜、沃爾瑪到小型創業公司,每個人都想知道競爭對手收取的費用是多少。所以,這些公司會利用“爬蟲”軟件來掃描競爭對手的網站並且收集價格,作為自己的定價依據。

數據戰爭:你是不是“爬蟲感染者”?

“爬蟲”幾乎無孔不入,無意中的鏈接分享就能洩露你的隱私,姓名、身份證號、電話、郵箱地址、QQ號、通信地址等個人信息根本不在話下,有了這些信息,惡意用戶在實施攻擊或詐騙時也就能更加精準,令人防不勝防。

那麼,普通用戶是不是就真的只能被動挨打?幸而,區塊鏈的問世讓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藉助區塊鏈的分層授權機制,用戶將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可以選擇向平臺授予不同級別的數據使用權,並從中獲得回報。而不是像現在,一旦註冊,數據就永久免費地被互聯網公司濫用。另外,區塊鏈的通證經濟模式要求每一個數據使用方都必須向數據所有方支付一定的代價,將讓我們真正成為自己數據資產的所有者和受益者。

數據戰爭:你是不是“爬蟲感染者”?

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PRISM(稜鏡),已經著手從醫療領域開始改變這一現狀。據瞭解,PRISM將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一個分佈式標準化的醫療數據平臺,連接個人、可穿戴醫療設備、保險公司、第三方醫療服務供應商等各方,讓個人醫療數據的存儲及交易變得去中心化、可信和安全。

此外,由人文互聯網創投平臺北京夢想未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孵化的雙平臺——社群社交“我鴿”和社群電商“我茂”,也將“隱私均等”提到了重要的戰略地位。這兩大平臺將以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邏輯,基於用戶行為體系所建立起的一套社交、購物系統,並通過區塊鏈所建立的誠信基因,以用戶真實行為,保障互聯網信息安全,減少無效、虛假信息。

在“我鴿”“我茂”雙平臺上,隱私將成為個性化定義,是一種選擇權,由自我決定開放的程度和廣度,即實現“隱私均等”。隱私權對應社會資源獲取權利,即通過數據共享可換取相應價值,但共享哪些數據、如何共享數據、共享程度如何等等,均由自己決定,由每個人自己在其中尋找平衡。

憑藉對數據所有權、使用權的重新界定,夢想未來對區塊鏈的應用將改變利益分配機制、重構商業邏輯,逐步引領並建立以人為本的互聯網人文新秩序,以自身獨特視角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人文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