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美國沒造出原子彈,日本執行一億玉碎計劃,後果會如何?

太多的不該


個人觀點,如果說美國人沒有原子彈逼迫日本人投降,美國人絕對會執行麥克阿瑟所謂的100萬人傷亡計劃,也就是跟日本人的一億玉碎正面硬碰硬。

有人會說,美國人會做這麼虧本的賬嗎?美國人會選擇用這種方式承擔自己士兵的傷亡,然後去奪得日本這樣一塊不要的廢墟嗎?絕對會因為日本它的戰略地位無可代替。我們去看美國人所謂的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和第三島鏈的時候,我會發現日本就是第一和第二島鏈。在北半球的開端。如果說日,本部在美國人手裡,如果在前蘇聯手裡。前蘇聯可以藉助日本直接將他的太平洋艦隊開到美國的夏威夷軍港,你認為對於美國人來說,它得花多大的精力才能去再一次預防再次發生一次珍珠港之戰呢?

好,我們換一個前提,那就是在朝鮮戰爭期間,我們的志願軍為什麼要承擔這麼大的傷亡,在國家面臨困難的情況下,還要出兵朝鮮呢?對於美國人來說,(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她要拿下日本就跟我們當時志願軍藥幫助朝鮮擊退美國侵略者是一樣的處境!

日本這個戰略地位太重要了,重要到美國人可以不惜代價把日本要拿下來,也就好像我們志願軍不惜代價將美國人阻截在三八線。

所以說我們發現杜魯門對於日本投降的問題一直看的特別重要,甚至於對於柏林城都可以不管不顧了,為什麼?

美國一直執行的是幾個世紀以前,英國對於歐洲各國所執行的政策,也就是所謂的攪屎棍政策,我儘量的讓你們這些其他的國家打來打去,打來打去消耗國力,我就站在兩個大洋的中間隔洋相望,看著你們打這樣的話,我保存了實力,而且你們還消耗的實力,此消彼長之間,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你們的國家越來越疲弱!

一切的前提都要建立在美國能夠保證兩個大洋絕對的防禦安全。

在歐洲戰場上面,歐洲有西歐各個國家幫美國人在那擋著,前蘇聯,所以說柏林城的讓或者不讓都不是問題,就算柏林城在前蘇聯軍隊的手裡邊,我還有法國,我還有英國我不怕前蘇聯一個步兵師直接殺到我華盛頓城下。

但是在太平洋這個方向,日本是一塊重要的戰略要地,也是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更是一個重要的屏障。如果說前蘇聯的太平洋艦隊在毫無遮擋的情況下在沒有日本列島阻擋的情況之下直接出兵到珍珠港,夏威夷或者是美國熙涵對於美國人來講都是一種不能容忍的事情。

再其次,我們去看看古巴導彈危機為什麼美國人那麼著急,甚至直接就把核導彈開了出來,你要打仗是不是陪你打你要麼打著導彈撤下去,要麼我就用核導彈跟你相互招呼,咱們倆硬碰硬,看誰怕誰。

這就是美國人在古巴導彈危機裡面的態度為什麼這就是一塊戰略跳板那如果說前蘇聯人藉助股吧這一塊戰略跳板,然後對美國實施進攻的話,美國人根本就連反應都沒辦法反應他所謂的攪屎棍政策。這下子自己成了一個糞桶啦,它這個島嶼成了一個攪屎棍了。對於美國人來講,它的戰略優勢就一下子蕩然無存了。

所以說美國人必須要拿下日本列島,而且是自己獨自一個人要佔領日本列島不能讓前蘇聯人登上日本列島一步,所以說,100萬士兵的傷亡能夠完整的拿下日本列島,對於美國總統杜魯門來講絕對是一件想要嘗試的事情。如果說沒有原子彈的前提之下。


漩渦鳴人yy


“本土決戰”是日本人在1944年中至1945年間初因為與同盟國進行“無條件投降”投降談判期間在天皇授意下軍部制定的準備應對盟軍發動對日本本土進攻的防禦計劃。

所謂的“一億玉碎”中這個“一億”指的日本本土及在征服佔領區人口的總和。看似很瘋狂的一個計劃,但如果看看當時日本的實際情況,就可以知道這無非是法西斯軍國主義分子一廂情願的荒唐想法!

1、因為美軍的封鎖,日本的外援已經基本斷絕,日本國民在飢餓的死亡線上抽搐。

日本因為國土面積狹小導致耕地面積十分有限,戰前每年自產糧食1400萬噸,僅能滿足本土7000萬人口需求的2/3,剩下的完全從被征服的朝鮮、滿洲、南洋等地徵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本土農業大大萎縮,完全依賴外來糧食供應。

1944年秋菲律賓失守後,日本本土通往南洋的海運線斷絕。1945年春,美軍又封鎖對馬海峽,斷絕了日本最後一條海運線。

於是,1945年日本本土糧食產量僅有900萬噸,還達不到正常需求的40%。7月份,日本本土居民每天的口糧僅剩下290克/天/人,堪比1942年的列寧格勒。

二、日本軍工業因原料中斷停產,本土的軍隊武器彈藥極端缺乏。

1945年日本大量擴軍,總兵力達到700萬,其中本土360萬。但是就連步槍按10人一支的標準都配不齊,如果與在陸海空火力佔絕對優勢的美軍面前,只能是人海填火海。

三、物資的極端缺乏令日本大部分國民完全陷入絕望。

海運線的中斷和美軍持續的戰略轟炸使1945年的日本完全進入了有史以來最悽慘的時代。繼糧食供應瀕危後,關乎民生的一切生產都陷於停滯。因為沒有棉花、布料很多人穿著麻袋和水泥袋蔽體。因為缺乏橡膠、皮革,民用膠鞋、皮鞋全部停產。大部分人穿著傳統的木屐,連木屐也穿不起的農民乾脆穿著草鞋,整個日本城市彷彿回到了原始社會。因為美軍的空襲而尖叫刺耳、徹夜不停的防空警報令本來就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本人更加疲憊不堪,戰爭初期的狂熱情緒完全被沮喪所取代。

四、日軍最後一個反擊手段——自殺式攻擊實際上不過是飛蛾撲火而已。

垂死掙扎下的軍國主義分子將自殺式特攻作戰當作摧毀美軍艦隊的神風,挖空心思研製出了特攻機、人操魚雷艇、人操魚雷。數量雖然不少,質量和性能極為低劣。

特攻機由於駕駛員水平低下還沒到達美軍艦隊上空就被美軍飛機擊落,甚至操縱出現偏差撞到海里。勉強撞上美軍艦艇的飛機因為只裝了200公斤炸藥對於大中型艦艇根本造不成傷害,遠遠達不到“一機換一艦”的目的。剩下的人操魚雷、特攻艇也在火力防護極為嚴密的美軍艦隊下收效甚微。

所謂物質決定意識,日本人也不例外,軍國主義分子鼓吹的“總玉碎”因為廣大人民生活困苦而導致的意志、精神崩潰,最後在天皇一紙投降詔書頒佈下變成了總投降!


天狼星大將軍


如果當時沒有原子彈,日本執行1億玉碎計劃,後果將會如何?

如果當時沒有原子彈,我認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日本被盟軍困死。

在美國投下原子彈之前,日本已經動員了2300萬老百姓拿起武器準備和盟軍血戰,加上正規軍,當時日本列島有武裝人員2500多萬!所以,美國軍方對登陸日本一直是比較謹慎的。

麥克阿瑟認為登上日本後的4個月內可能會有至少十幾萬人陣亡。要是征服整個日本將會付出幾百萬人傷亡的代價。

一方面是美軍不願意與日本人打地面戰,另一方面是日本人打算犧牲整個民族跟美軍拼命。

在這種狀態下,美軍更願意選擇以戰略轟炸的方式摧毀日本城市和戰爭能力,在整個轟炸期間,有67個城市遭到轟炸,數十萬人喪生。

我想,假如沒有原子彈,美國人是不願意犧牲幾百萬人和日本人拼命的。到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圍困的方式,再配合轟炸來削弱日本人的抵抗力量。

日本作為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只要被切斷海外聯繫,將會很快退回到一戰水平。而日本社會的民生將會退回到原始社會時期,以日本列島的資源,是難以承載7000萬人口的!

其實,在二戰末期,日本社會已經面臨崩潰了。

舉個例子:1945年11月18日,《朝日新聞》在副刊上報道說,“死亡的威脅正在籠罩著日本全國,餓死街頭者遍及全國各街道。”

所以,假如盟軍繼續對日本進行封鎖和轟炸,那麼整個日本將會被困死!


遊者走天下


假如美國不投兩顆原子彈,日本真的執行一億玉碎計劃,那就意味著日本將徹底亡國滅種。

在1945年,德日法西斯敗局已定,在德國投降後,日本戰敗投降只是晚一天早一天的事,這時候日本內閣提出了瘋狂計劃,即把關東軍全部調回,同時把本土男人都武裝起來,和登陸的盟軍做最後的決戰,當然了這計劃最後沒有執行,也就是沒執行,如果執行這一計劃,日本將滅亡。

在當時中國東南亞各大戰場,日軍都知道戰敗不可避免,日軍從上到下都已無戰心,如果日本政府晚投降三個月,各大戰場的日軍將被盟軍殺絕,而日本本土也好哪去,等盟軍登陸後,日本要在抵抗那日本的男人將都會被殲滅,要到了那時候,那日本就完了,戰後將無復興可能。

所以在最後時刻,裕仁天皇還是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沒有發瘋,日本投降後依靠沒美國這才有了今天。


天宇的文史情懷


老王換個角度答吧,二戰末期,納粹德國已經敗亡,日本法西斯苦苦支撐著命中註定的敗局。然而苦心經營了近1個世紀才得到的大國夢怎肯如此碎掉。他們一面在太平洋上節節抵抗美軍,一面與蘇聯保持著斡旋,寄希望於通過拖延時間,造成戰爭的變數,讓日本脫離戰敗的命運。最起碼也要維持一部分有條件的“終戰”,保留他們繼續作為一個“列強”對外侵略的能力。

日本政府常年對人民採取的是一種“刺激、煽動”加民族情緒的宣傳措施,並通過教育,將軍事化訓練和軍國主義洗腦貫徹到絕大部分國民身上。“一億人玉碎”的口號實質是軍國主義政府的另一場煽動行為,要求日本的國民成為死不甘心的軍政府談判桌上的籌碼,利用人民無畏的犧牲來爭取時間,死扛到底。

當年日本的想法有其道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源豐富的南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出現了勢力真空,這些區域起先屬於英、荷、法等國,日本人趕走了殖民者,成了新的主子,然後又被帶著艦隊的美國人趕走。美國人控制了這些區域,卻不可避免的讓那些“前主子”們眼紅心煩。這點可以從越南戰爭前後的法美交鋒看出來,盟軍們在戰爭末期已經是急於瓜分戰爭果實,並不再是鐵板一塊。在這種背景下,讓美國在勝利的前夕再付出預計百萬人的傷亡,美國人真要掂量一下。


但顯然隨著歐戰的結束,蘇聯馬上開始磨刀霍霍準備衝向東邊,倒不是他們對日本有什麼企圖,實際上蘇聯二戰最大的合作者之一就是日本,庫頁島的北樺太合作油田有一半的所出是交給日本的,日本的石油工人在其中出力甚多,而實際的日本背景就是日本海軍部。蘇聯並非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而是希望全力對付西邊,畢竟日本人幫著挖的石油也是坦克和戰機的燃料,何必撕破臉。

戰爭末期,蘇聯的對日作戰表面是盟軍會議的交換結果,但誰說不是對1941年《蘇日互不侵犯條約》的出賣?只不過當年賣了中國一次,這次輪到痛打落水狗,賣日本了。同時,他們考慮的還有東邊的政治格局,最起碼的底線是它們不會落到從太平洋過來的美國人手裡,那樣蘇聯戰後的政治格局將會非常被動。這種“擴圈”思維是戰爭末期美蘇雙方的暗地戰略,西邊一直壓到柏林牆,東邊終止於1950年的那場戰爭。

還記得日本製造的世界最大潛艇“伊400”嗎?這艘潛艇向美軍投降,聞到腥臊的蘇軍馬上跑來要分一杯羹,美軍為了不讓蘇軍得到秘密,乾脆把潛艇給沉了。

實際情況是,美國越衝的快,蠢蠢欲動的蘇聯便越接近出兵的臨界點,這點美國知道、蘇聯明白,日本人也清楚,他們甚至做出寄希望於蘇聯的“斡旋”而停止戰爭的想法。然而當時美國已經偷偷的試爆了原子彈,對外聲稱是彈藥庫事故,杜魯門為此連國際大會都拖延了幾周,這個秘密被硬是一拖再拖的捱到了最後,給全世界的嘴巴塞了個大鴨蛋,也打消了日本不切實際的夢想。當然,蘇聯也反正是把日本給賣了。

迅速向美國投降的日本不僅保全了自己的國家不像德國那樣被分而治之,而且保留了大量的城市、工業、人員不被戰火打成稀巴爛。繼而再抱著美國大腿躲了幾十年的和平穩定,這才是日本戰後崛起的秘密。

可想而知,當時如果沒有核彈的話,美國的出兵可能不會有歷史中表現的那麼有條不紊,他們會作出付出更大代價的準備,以搶在蘇聯出兵前儘可能的佔領更多的土地。這種基於戰略的軍事分配對遠東的影響將非常巨大,美軍在華兵力也將增加到巨大的數字;而那些經過國外訓練和武裝的中國遠征軍,也會被更早的推往更北方的戰場。

因為中南半島區域推進的緩慢,美軍很有可能採取他們最屢試不爽的“大登陸戰”,讓歐戰空出手的空降兵和龐大的航母艦隊,再加上太平洋上跳島磨礪出的陸戰隊一起強攻某個沿海重要城市,開闢核心戰場,就如D-DAY那樣,而且這比D-DAY簡單的多。

“峨眉山上摘桃子”的某嶽武穆,在這種壓力和美國更直接的支持下,很可能打破此前出工不出力、“等勝利”的心態,以相對積極的態度協同美軍北上對抗日本並阻擋蘇軍。如果他們速度夠快,攻勢順利,中國戰區將出現從東部沿海推向東北和中南的兩條新戰線,那將是中國範圍內日軍最恐怖的毀滅之日。

在這些國際大勢的變化前,日本國內所謂的“一億人玉碎”真的沒那麼重要,大家的目光已經落在了戰爭以後發生的事情甚至是新的戰爭衝突上,哪有功夫陪日本人玩什麼人道主義?中國國內半壁江山還蹲著成堆的日本軍隊呢,日本人要是不識相,換個比原子彈不差多少的東西也行,比如燃燒彈。

“李梅火攻”的時候燃燒彈就已經在日本本土展現了威力,在戰術規劃中,李梅專門設計了對人員稠密區進行攻擊的方案,目的就是殺傷日本有生力量,減少其戰爭能力。這比歐洲英德雙方進行的“無限制轟炸”還要殘酷,畢竟後者只是有啥炸啥,美國人是專門盯著平民百姓去的。在人死完和跪下之間,日本政府總得趕快選擇一個。

幾次火攻,東京基本被燒完了,名古屋等地也幾乎被燒成白地,這種燃燒彈攻擊成片成片的毀滅著日本的城市,將日本人成千上萬的燒成扭曲在地上的焦炭。燒死了幾十萬人,傷數百萬,大部分暴露的工、農、商業甚至住宅都毀於一旦,以至於有人說其實是李梅把日本人給燒廢了。後來的原子彈選擇了廣島、長崎,很大原因上是因為這兩座城市比較完好,值得一炸罷了。

但沒有原子彈那種定鼎一般的絕望爆炸,日本上層在戰爭末期仍然得不到“終戰”的決心或藉口。日本國民的戰鬥慾望是很強的,雖然資源已經耗盡,海外的軍隊也無法收回來,但並不妨礙他們找死和拉人墊背。

所謂的原子彈威懾更多的是對日本上層的恐嚇,下層民眾當時根本就不知道究竟發生什麼情況,二戰那種瘋狂的狂轟濫炸早已讓人麻木,何況信息還被日本官方封鎖,民眾知道最多的信息也就是“超級爆彈”之類。許多人腦海裡最恐怖的其實仍然是燃燒彈攻擊和地毯轟炸,什麼超級爆彈要爆就讓它爆好了。

後世的資料表明,日本人不光重新組織了各種武備,還演習了各種對抗盟軍的土方法。例如往水源裡投毒、機關陷阱、土造炸彈、陶罐或石頭的炸彈地雷、配合長槍大刀的“捲簾殺”、地道戰等等,幾乎就是把他們在八路軍身上挨的血宰重新複習了一遍。這種打法不一定能對美軍造成極大傷亡,卻能讓一切登陸部隊陷入到焦灼的巷戰和游擊戰中,這是後者不願意看到的,他們得和蘇聯搶時間。

如此,美軍只有加大轟炸和推平力度,盡力減少日本的動員能力,同時儘可能的減少己方傷亡,加快攻擊進度。在日本上層徹底絕望前,慘烈的屠殺和城市的燒夷將持續下去,並上升到超過“李梅火攻”的程度。如果日本上層不罷手,那麼燒回石器時代吧。

蘇聯的出兵當然也不會因為歷史上美國同一天搶丟的原子彈而棋差一招。蘇聯人的時間節點算的相當狡猾,只是沒算到杜魯門藏了顆足夠猛的秘密武器罷了。既然與原本的歷史不同,蘇聯人當然得懟上整個半島,甚至因為美軍緩慢的推進速度,一躍爬上北海道。在美軍原本明面的規劃佔領上,那就是蘇聯負責的部分。但前提是美軍不會如上面說的那樣發動大陸攻勢北上,否則蘇聯人很可能趕不及。


原子彈實際是救了日本,並告訴日本“美國已經沒有耐心了”,所謂“玉碎”什麼的也就是個二戰末期日本對外政治的搭頭。苟且偷生的天皇一聽到盟軍暫時給他維持“國體”,立馬就“終戰詔書”了,還告訴將軍們:“你們就老老實實當戰犯忍一忍吧。”氣得長沙會戰那位陸軍大臣阿南惟幾自殺,連介錯都不要,想必是這會兒才察覺天皇這麼能賣,痛得狠了。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在這裡也只不過是推測和主觀臆斷罷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原子彈,僅靠日本人那點破玩意兒的“一億人玉碎”,恐怕二戰末期的這場戰火會添上更濃厚血腥的一筆,但歸根結底,它也只不過是日本上層拿人民做的血肉交易。


王司徒老百科


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即1945年4月25日由日本大本營陸軍部發布的《國民抗戰必攜》,要求國民以參加決戰的決心,即以一億人奮起特攻的精神為保衛國土而戰鬥;並組成國民義勇戰鬥隊,進行戰鬥訓練和構築陣地;各自包圍家鄉,以突擊肉搏法協助軍隊作戰。


這些所謂的一億人特攻根本就是去自殺,日本當局連步槍都無法為他們配備,頂多就是一人報一個手榴彈或者炸藥包啥的去自殺式衝鋒,在美軍這種擁有大量自動火力和重型火力的情況下,日本這一億人又能殺死幾個美軍?當時日本的軍事工業已經被美軍的戰略轟炸炸的產量大減,依賴海運的原材料也完全斷絕了,僅僅是新組建了40個師團又23個旅團約150萬的軍隊都無法為其配齊足額的武器裝備,連輕武器都缺欠甚多,更不用說火炮等重武器了,所以日本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軍火來武裝它的國民們。


日本是一個海洋國家,它比英國還要更加依賴海外的運輸線,包括石油、鐵苗、煤、鎳、鋁、石墨、棉花、食鹽、橡膠等絕大部分的資源都要靠海外的運輸,甚至包括相當一部分的糧食,而隨著盟軍對日本本土的嚴密封鎖,到7月份日本的水上交通線已經全部停頓。盟軍的戰略轟炸也對日本的損害愈來愈嚴重,軍事工業的產能下降達60%至70%以上。

所以即使美國沒有原子彈,日本的失敗也早已經成為定局,有效的海上封鎖和持續性的空中轟炸,日本早已經失敗了,投降只是時間問題。就算日本死不投降,盟軍也會選擇登陸本土作戰的,日本的一億國民頂多換取數十萬盟軍將士的傷亡,可是一旦如此,等待日本的將是徹底的毀滅!


小小狼王


第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多的世界性大戰,中、美、蘇、英、法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4月在德國宣佈投降之後,世界上只剩下日本法西斯還在繼續頑固抵抗,隨著蘇軍出兵東北,美國在日本本土投下兩枚原子彈,還有中國軍隊的反攻,日本最後只能最後選擇投降。如果美國沒造出原子彈,而日本選擇執行一億玉碎計劃,那麼戰爭的結局肯定是日本被滅國。

根據日本軍國主義的固執以及歷史的慣性,日本軍部肯定會選擇繼續抵抗。在1944年日本軍部就制定好了本土決戰,號稱“一億玉碎”。就是要和盟軍玩命,日本人發瘋了還真是會咬人。在硫磺島、塞班島、沖繩島等戰役中,日軍無不瘋狂至極。在硫磺島戰役中日本甚至打出1:1.3的戰績,這是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場美軍登陸部隊傷亡人數大於日軍守軍傷亡人數的戰役。

在日本投降之前兵力主要集中在本土、中國戰場、東南亞戰場,東南亞地區日軍兵力最弱,海上補給線被切斷,儘管日本困獸猶鬥,但只要盟軍稍微用力,這些鬼子就會灰飛煙滅。在中國戰場,日本總兵力超過210萬人,其中精銳的關東軍就有70餘萬,日軍在這裡經營了十幾年,各種要塞堅固無比,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為蘇聯出兵了,蘇軍是標準的大炮兵主義,日軍裝備在蘇軍眼裡就是過家家,結果也是蘇軍吊打日軍。



如果日本憑藉著堅固的永備工事抵抗到底,蘇軍可能傷亡會更多,一個虎頭要塞,幾百人的日軍,蘇軍幾天都拿不下來,後來還是往裡灌入汽油才搞定的,最後就是日本本土了,此時的日本人全民皆兵,真要打起來想想都不寒而慄,不過日本被盟軍的水雷,航空母艦,潛艇等等封鎖,日本四島變成死島是早晚的事。

就算日本民眾大規模死亡,日本軍部也不會投降,那麼只剩下直接登陸了,按照先後順序,盟軍會先拿下九州,然後四國,本州,北海道,此時的美軍兵強馬壯,一個月下水一艘航母,一小時造出一架轟炸機,憑藉著巨大的戰爭潛力,拿下日本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得承受住巨大的傷亡,據戰史專家統計,要拿下日本四島,盟軍得付出100萬士兵的生命,不過日本人起碼得死亡3000萬人以上,要是真到這個地步,日本可能就不存在了。

美國在投擲原子彈時,都會灑下傳單會明確告訴日本,如果拒不投降,將會有源源不斷的原子彈落下。日本人是害怕了,最終明智的選擇了投降。


談古今品歷史


關注小編,這個問題,我來做精確回答!

首先搞清楚原子彈的作用:不單單是轟炸,更多意義在於恐嚇日本!美國用了近3年多時間“曼哈頓工程”計劃只生產3顆原子彈,一顆用於實驗秘密引爆。剩下作為實戰兩顆丟日本廣島與長崎。 同時美國發布公開恐嚇,如果日本在不接受《波斯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將向日本更多核心城市丟下原子彈。



其實已經沒有了,由於當時原子彈數量屬於“絕密”,誰都不知道美國到底研製出多少顆原子彈。並且按照當時技術條件,在生產一顆原子彈至少也得一年。日本是被炸又被嚇怕,在內閣召集一次緊急會議中,主降派佔了上風,最終日本天皇發佈接受《波斯坦公告》投降詔書,無條件投降!



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早在防衛本土時期提出的

“一億人玉碎”口號絕對不是空穴來風。早在硫磺島戰役與沖繩戰役中,美軍損失傷亡總和就超過15萬左右。僅沖繩一戰,10萬日軍面對15萬美國海陸空三維立體圍攻,美軍自身傷亡超一半達到8萬多(陸軍居多)。沖繩還有數萬無辜的平民傷亡,或者被日本當局逼迫跳崖玉碎喪生。



因此美國政府在這兩場戰役後,對未來登陸日本本土的傷亡進行專業

參考、借鑑與評估:既佔領全日本,盟軍傷亡會高達100萬左右,比在歐洲戰場打擊德意軸心國傷亡數字還要高出數倍,當然日本人會死得更加多。而且要想一個地方一個地區的佔領全日本,戰爭至少也得1年半至2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佔領全日本!



根據日軍抵抗計劃,盟軍將分兩路大軍進攻日本本土。俄軍從北面在佔領全部庫頁島與北方四島後繼續南下,攻取日本北海道地區。美軍也許會集結200萬盟軍

(包括英軍,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等)對日本本土發起全面戰爭,優先登陸打擊對象應該就是日本首都東京。戰爭繼續進行下去,日本依舊會戰敗,甚至會被肢解。若是北面北海道被蘇聯佔領了,現在日本就更可笑,更小了,畢竟俄國從來不考慮歸還的問題!


圓子說事


後果是,參戰雙方會付出巨大傷亡。其中,盟軍的傷亡估計可達數百萬,而日本軍民的傷亡可能數倍於此。

沖繩戰場上的美軍

如果不向日本使用核武器的話,美國就計劃於1945年11月1日至1947年,對日本本土發動進攻。這個計劃代號為沒落行動,整個行動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代號為奧林匹克行動的第一階段和代號為小王冠行動的第二階段。

奧林匹克行動,預計在1945年11月1日發起。此行動的目標是,進攻日本本土四大島之一的九州。屆時,美軍將有14個師、共766700至815548人參加此次登陸作戰。另外,盟軍艦艇還將在附近海域集結(24艘航空母艦,24艘戰列巡洋艦和4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為進攻提供海空支援。在作戰中攻擊日軍機場、九州島及本州島南部交通要道、以及取得登陸地點空中優勢的任務,則交由美陸軍第5、第7和第13航空隊來完成。該階段就是為隨後發起的小王冠行動,提供一個前進和支援的基地。

日本女性訓練如何使用機槍

小王冠行動,預計在1946年3月1日發起。此行動的目標是直接攻佔東京。屆時,美軍將會有25個師、共1026000至1171646人直接參加登陸作戰(另外還有3個師作為預備隊,10至12個用來進行增援的師)。美國將從兩個方向展開登陸,分別是房總半島的九十九里濱和相模灣的平冢市。之後從兩個地點登陸的部隊分別北上,最終在東京會師。

在美軍制定計劃的同時,日本方面也制定代號為“決號作戰”的防禦計劃。當時,日本情報部門對於盟軍進攻方向的預測的十分準確。儘管這時的日本已不再期望贏得戰爭,但他們相信,如果能給盟軍在決戰中造成最大程度的損失,就有可能迫使對方簽署某種形式的停戰協定,而非完全投降。

為此,日本在本土集結了66個師團、36個旅團和45個兵團,共4335500人。另外還有31550000萬平民組成的國民義勇隊(由15到60歲的男子、17到40歲的女子組成)。

美國戰爭部部長史汀生的幕僚曾委託人完成了一份報告,報告中評估為,攻佔日本,美軍的傷亡將達170萬至400萬,其中死亡40萬至80萬人。而日本方面,僅死亡就可達500萬到1000萬人(此評估考慮到日本國民參戰)。

日本本土,婦女進行刺殺訓練

預測到受傷人員可能數量巨大,美軍預先生產了約50萬枚紫心勳章。但是直到2003年,庫存中仍有12萬枚紫心勳章還沒有機會發放。


飛豬漲姿勢


日本會死得更慘,估計會亡國亡種!首先日本已經沒有海軍和空軍(在美軍的海軍、空軍面前可以忽略),只能憑單一的陸軍作戰,那就只能是處於捱打的地位。其次,日本將面臨來自三個方面的重兵進攻:1、美英聯軍的進攻,美英密集恐怖的重火力,加上無敵的海軍與空軍,會讓日本懷疑人生。2、來自蘇聯的幾百萬蘇聯紅軍的進攻,這些紅軍都是來自戰場的虎狼之師,戰鬥經驗豐富,重型武器密集火力富裕不缺。這些鋼鐵洪流會在日本本土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會讓日本喊爹叫娘,這些蘇聯紅軍會把國仇家恨發洩在日本的土地上。3、由於美軍的要求,當時的國民政府會派遣超過百萬的國軍精英攻擊日本。由於中國的國力貧弱,美方與蘇方都會為國軍提供武器、彈藥、醫藥、空軍火力支持、海軍火力支持等。特別是美國方面,還會為國軍提供海上運輸的運力。綜合這三大攻擊力量,日軍最多1年,將會全部從地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