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機里除了殲20都沒有鴨翼,這是爲什麼?

夜空下得奔跑


關於鴨式佈局裡面飛機的這個鴨翼,我在很多問答裡面已經回答過了,當然,這一次不厭其煩,再解釋一遍這個小鴨翼起到兩個作用。

首先,在飛機主機翼的前方製造渦流,增大飛機的升力,這樣的話分析在飛行過程中,在發動機動力可以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獲得更多飛機的升力。

第二就是對於飛機的控制更加的穩定。

我不知道對於飛機的控制,如果說沒有鴨式佈局的飛機的話,一般來講是靠尾翼還有飛機機翼上面的機襟,如果說有了兩個小鴨翼的話,這樣的話,飛機控制距離飛行員更近,控制飛機也更加的方便,同時也排除了飛機在爬山過程中,飛機的機身和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時候,主機翼會影響尾翼的控制作用。

所以說我們去看的話比如說中國的殲十戰鬥機,還有改進型的蘇三零,以及法國的陣風,還有中國的殲二零,都有鴨式佈局。

總的來說,這種東西他設計出來的話有很多好處,但是美國人卻一直對於鴨式佈局看不上眼,甚至曾經直言不諱地說,(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鴨式佈局最好裝在敵人的飛機上面,我們是絕對不會裝的。

並且我們看到現如今已經入役的主要的隱形作戰飛機,美國的f35f22,以及俄羅斯的蘇五七中國的殲20殲31,在這其中,只有中國的殲二零仍然保持著鴨式佈局。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

首先第一條,當然大家也都聽說過發動機的問題,由於殲二零研發的時候,當時中國的發動機製造局曾經保證過,說中國的隱形作戰飛機肯定裝備的是國產發動機,但是跟很多中等國家,比如說法國,英國,德國,這些國家一樣,在主要的飛機研發出來以後,突然發現發動機沒有跟上,比如說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在一開始研發出來的時候,發動機研發不出來,只能夠直接去用美國的f18大黃蜂上面的發動機先裝兩臺進去作為輪替,等到自己的發動機研發出來以後,然後再換掉一臺,發動機成熟以後,兩臺一起換掉,就這麼一種過程。中國當時殲二零研發出來之後,發動機還是沒有供應商,這個時候殲二零就面臨一個心臟病的問題,後來我們直接使用俄羅斯人的發動機,使用了幾年以後才慢慢的列裝了我們自己國產的發動機。

出於穩定的需求,當然對於發動機的要求不能太高,只能從飛機本身的佈局上面做做文章,很顯然,鴨式佈局是成飛公司,比較拿手的一套飛機設計佈局,並且這種佈局方式對於飛機。它的發動機的要求不太高,所以我們就採用了這種鴨式佈局的方法。

第二點。鴨式佈局,他是有自己的升級的侷限性的,我們看到美國的F15f16這一系列尖端戰鬥機都擁有自己各種各樣的改進型號,這就是鴨式佈局所不能具備的一個特點。為什麼呀?是佈局他的整體的飛機佈局都要根據自己前面這對小鴨翼做改變,如果說飛機要進行改進,就必須得考慮到整體的飛機佈局,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對於利益之上的美國人來說絕對是不想看到的事情,為什麼我研發出來的飛機不是國家百分之百要買的我是要靠質量去競爭的。如果說這個飛機沒有任何升級空間的軍隊要這個飛機幹什麼?軍隊是要求這個飛機一直在前線作戰,要一直跟的上時代的變化的鎖死了它的升級空間等於鎖死了這一架飛機的銷路。

美國的這些飛機制造廠商也是有自己的苦惱的,別看自己現在風光無限,但是指不準哪一天金融海嘯或者是軍隊裡面高層的一個決定自己公司就要破產了!他們也要吃飯,他們也要生存,所以說交給軍隊的東西當然是要滿足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也圍繞這個產品進行研發的一個目的,飛機採用了鴨式佈局,那接下來如果說軍隊要對這架飛機進行改進。就等於又要重新設計一下飛機的整體佈局,這等於重新要造一架新的飛機。對於公司來講,承受不起這樣的一種資源損耗。

第三條,也是大家最擔心的一條,同時也是沒有驗證的一條就是鴨式佈局,對於隱形飛機的,隱形佈局是否有影響?

第一的隱形作戰飛機是美國的f117,這一款飛機設計的就跟外星人的飛行器一樣,為什麼?因為美國人認為飛機的外形對於雷達反射的截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f117才設計成那種奇怪的樣子,可是後來美國人發現。飛機的外形跟飛機反射雷達波沒有任何關係,只要把飛機整體的機身做的圓滑,做的能夠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那麼塗上隱身材料,這個飛機照樣隱形。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的f22和f35,它的整體飛機,它的外形那麼平滑,那麼優雅,就是美國人為了迎合飛機隱身的需求。但是在飛機,飛機的前面加兩個小鴨翼,這樣的話多少顯得有些吐,而且飛機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明顯的斷面,增大了雷達反射的一個幾率。

所以說鴨式佈局是否影響飛機的隱形性能,美國人不斷地對中國進行所謂的科學輿論轟炸,但是事實上就如同美國人自己實驗驗證出來的東西一樣,他一開始也以為飛機要奇形怪狀才能夠減少雷達的反射面,但是自己造f22,設計的時候不是自己活生生打臉了嗎?科學是要不斷的研發,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去實踐,才能夠得出來真理,而不是說拿嘴說說這個錯了,那個對了,那世界就全部按照你說的東西轉嗎?不可能的事情。美國人自己拿出來的所謂的隱形作戰飛機的方案,結果兩個大大的鴨翼就擺在圖片的正前方,這是嘲諷誰啊?就嘲諷美國人自己呀。某些所謂的愛國儲一份子,一天到晚拿著這個東西抨擊中國的殲二零,你那是愛國呀,你那活生生就是給美國人做間諜,最近幾天臺灣的間諜到還真的不少。


漩渦鳴人yy


誰說除了j20都不是鴨翼啊?其次原因很簡單,美軍技不如人,俄羅斯沒錢,f35一個攻擊機上什麼鴨翼?j31?沈飛就怕出問題,不願意上!

別把美國這種力大磚飛的作為栗子,你要是有fw119發動機,你也能不要鴨翼!而且鴨翼戰鬥機的機動就是比沒有鴨翼的強!


鴨翼能夠增加飛機的升力與敏捷性,(越是遠距離耦合效果越明顯!)當飛機要抬頭爬升的時候,鴨翼偏轉增加升力,於是飛機抬頭,於是主翼升力增加,飛機在主翼和鴨翼同時產生升力的情況下爬升。而尾翼在這方面可是副作用了!鴨翼在這方面好的不是一點半點!

想想鴨翼最常見的評價是什麼?機動性碉堡但是操作他需要的是八爪魚!這就很明確瞭如果不夠敏捷,鴨翼靈敏的優點就成了缺點!就算是能解決,也會非常的麻煩!

美國f22不用鴨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湍流太多,當時的技術處理起來太複雜,而美國依靠獨步天下的發動機就夠了,所以才沒有用鴨翼!


其次當時鴨翼技術不是太成熟!中歐鴨翼戰鬥機大量服役的時候f22都服役有段時間了!美國也想改!但是保守派不同意!

美帝不是沒幹過鴨翼試驗機f1516都有鴨翼改進型,但是美軍試了試,機動性什麼的真心是吊炸天,但是飛控和氣動什麼的真的是mmp

別說j20腹鰭影響隱身什麼的,看看f22那個巨大無比的垂直尾翼!誰大?j20的垂直尾翼十鴨翼十腹鰭才喝f22的垂尾差不多大!



f23美軍都嫌太科幻不願意要!更何況美國相對技術儲備不足的鴨翼!

至於su57?那個更簡單,俄羅斯直接就是拍扁了su27,流體力學方面的都被踹會t10系列的原始設計加以優化了!(su27原始設計機頭下垂沒這麼大!)

其次su57那種我都不知道前面的這個東西該怎麼算,說前緣襟翼吧這東西大小都比得上鴨翼了,說鴨翼吧又不像


清楚麼?

來仔細看看。這東西還不如上鴨翼呢......

話說美軍表示六代機上鴨翼不錯啊,沒垂尾了要還是傳統佈局,那機動性估計比b2好不了多少,所以嘛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首先說明一點,如果問題中的第五代戰鬥機(即通常說的“四代機”,為方便說明統一採用美標)包括進行技術探索但未製造原型機的方案,那五代機中採用鴨式佈局的遠不止殲-20。

截止目前,採用鴨式佈局的第五代戰鬥機方案包括中國的殲-20、瑞典的FS2020、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JAST競標方案,另外韓國的KF-X和土耳其的TFX備選方案中也有鴨式佈局方案。上述設計方案中KF-X和TFX最終選擇常規佈局,洛克希德·馬丁的JAST方案在JAST計劃發展為JSF計劃後遭到廢棄、其技術成果被運用於X-35,瑞典的FS2020僅進行過風洞測試和模型自由飛試驗。

之所以鴨式佈局的第五代戰鬥機方案最終只有殲-20發展成功,根本原因在於能夠發展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本來就不多,在鴨式佈局領域有較深研究的國家更少。迄今為止,只有美國、中國實現了第五代戰鬥機量產,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仍然沒有正式裝備,其他提出第五代戰鬥機設計方案的國家都因技術、資金、需求方面的問題沒有實際進展。雖然美國和俄羅斯有過鴨式佈局戰鬥機的技術探索、特別是俄羅斯還研發過“四代半”水準的米格1.44,但美俄兩國設計常規佈局戰鬥機的經驗更為豐富,第五代戰鬥機仍然採用常規佈局不足為奇。而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設計鴨式佈局戰機,並有過殲-10的成功經驗,與殲-10系出同門的殲-20也採用鴨式佈局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這種設計上的慣性在各國的戰鬥機設計機構中多少都有體現,比如瑞典薩伯設計的戰鬥機從薩伯-37到JAS-39再到FS2020就也都採用了鴨式佈局。應該說,第五代戰鬥機採用何種佈局當然首先要取決於技術水準和戰術需求,但設計方的習慣和經驗,對於方案確定的影響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軍機圖


實際上,出於對五代機超音速巡航這一重要指標考慮。美國和前蘇聯一開始都考慮過鴨翼佈局。

美國的ATF計劃(也就是研發出F-22的項目)中70%的競標方案都是鴨翼佈局的。

能看到,波音(Boeing),格魯曼(Grumman),洛克希德(Lockheed),麥道(McDonnell),羅克韋爾(Rockwell)都提交了它們的鴨翼方案。除了諾斯羅普(他們的方案最終演化成了YF-23)

實際上最後不選鴨翼佈局的最主要的原因,包括2個:首先鴨翼佈局在各個速度段的性能平衡性上不如常規佈局,而美軍要求新戰鬥機在各個速度段都能有碾壓F-15的機動性(要知道F-15的機動性在各個速度段都是非常優秀的)。其次,美國空軍對於ATF計劃的隱身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而前蘇聯也有他們的鴨翼佈局五代機方案,MIG-1.44

至於俄羅斯為何放棄蘇聯時期的MIG-1.44。原因也不復雜,這玩意在設計水平上基本就是四代機的水平,連五代機標誌性的菱形機頭和60度角傾斜尾翼都沒有。

而後來俄羅斯的Su-57是把F-22作為目標的重型機,而且受制於俄羅斯技術上的不足,既然如此也不能用鴨翼,因為鴨翼在各個速度段的性能取捨問題。但是Su-57也不完全是常規佈局,嚴格來說算是三翼面佈局的變體。

Su-57的可動邊條也可以像鴨翼一樣產生渦流。同時因為操縱力矩由尾翼提供。可以說是集中了常規佈局與三翼面佈局優點的優秀設計。

至於Su-57的進氣道,這個不多說啥。RCS的計算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還需要大量的試驗。

圖為YF-23的進氣道

不過,YF-23的進氣道也是可以直接看到發動機風扇的。但是這玩意的隱身比F-22還好。

Su-57隱身不如J-20和F-22,是總體設計造成的,不是說進氣道能看見風扇就不行。至於彈倉嘛。

YF-23比Su-57還薄。


貞觀防務


設計體系問題,中國的殲擊機的設計是有族譜的。

得益於中國的重點軍工企業基本上都是國家的設計院牽頭設計,因此在中國武器的設計上有著很強的迭代效果。

現在看到的任何中國的軍機都會或多或少的找到前型的影子。這種戰鬥機設計方法好處是可以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在下一型號中做出重點改進。

從殲-10開始中國的戰鬥機逐漸使用了鴨式佈局。但殲-10並不是中國第一個採用鴨式佈局的戰鬥機,在之前還有殲-9。

從中國戰鬥機的設計上來看更多的還是做加法的設計,前型的某些不足在後形中利用增量設計進行改進,逐步提高某幾個指標的完善。


殲-10之前的中國主力戰鬥機是殲-8,是一款放大的米格-21。突出的是高空高速截擊性能。主要針對的是進襲中國的大量偵察機和轟炸機。由於突出了高空高速,因此殲-8在低速中低空的性能很差完全做不到和對方的戰鬥機進行空戰格鬥。為此中國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使用殲-7進行國土防空。

後期為了改進殲-8的機動性差的問題,設計部門提出了7個方案,其中鴨式佈局的方案有三個。其主要原因是在設計殲-10的時間內航空設計領域有一波鴨式佈局的設計潮流,通過利用鴨式佈局設計大大提高飛機的中低速機動性。

因此,利用鴨式佈局的方案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主流。最後大家看到的就是殲-10了。


實話實說,殲-10並不是一款性能太過突出的戰鬥機。在與國外同等級的鴨式佈局戰鬥機對抗中經常被虐得體無完膚。但整體上殲-10實現了鴨式佈局實用化的目標。為中國的航空設計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而不好的一面是——我們的國家對常規佈局戰鬥機的設計由於點科技樹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數據積累,因此只能硬著頭皮走鴨式佈局的路子。


在對殲-10的各項指標和缺陷進行評估和再設計後,我們也就順理成章的拿出了一個鴨式佈局的殲-20,並且整體上性能提升喜人。

在W君系統的評估中計算殲-20的戰術性能得分高到了逆天的625分,是殲-10戰鬥機232的將近3倍。如果細分的話機動性得分高出殲-10大約35%不僅僅得益於雙發動機的先天優勢,也在於對殲-10鴨式佈局的充分改進。


話說回來,如果我們摒棄了以鴨式佈局所積累的技術經驗,去做一款常規佈局的戰鬥機,那麼就得從梟龍戰機這樣的起點來做起,高出殲-10大約35%的機動性則是一個天方夜譚了。


不知道這樣回答題主的問題題主是否滿意呢?


軍武數據庫


最根本的原因,美國和俄羅斯根本制服不了鴨翼!!!有些人就是為噴而噴,不懂裝懂,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f22沒有鴨翼,f117沒有鴨翼,f35也沒有鴨翼,連俄羅斯的t50還是沒用鴨翼,現在我們突然研製出來了帶鴨翼的殲20,某些人就看不懂了,覺得這不科學!



這其實很科學,但凡瞭解到一點空氣動力學的知識的都知道鴨翼升力對飛機的正配平作用,常規佈局的飛機都不可避免的會在配平上白白損失一部分升力。

鴨翼低速起降性能極好,自帶抬頭力矩,這用在艦載機上簡直是太好不過了,可以大大減輕起降的安全風險。毛子就加了一對小的不能再小的鴨翼就讓蘇33上了航空母艦。




鴨翼在高速狀態下操縱效率極高,所以殲20的飛行員會有:“進了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




有人就會問:鴨翼這麼好,但是為什麼美國沒有用?不是美國不想用,是他不會用,不敢用,簡而言之就是制服不了一個不聽話的鴨翼!原因是什麼?

首先:鴨式氣動佈局賦予了飛機與生俱來的靜不穩定性,這種特性在機械和液壓操縱的年代根本沒法進行操縱,稍微伺候不好就要栽跟頭。所以即使一些三代機採用了鴨翼也不會拿鴨翼作為主要操縱翼面,這些鴨翼只用上了的配平和增升作用,而高效的操縱才是鴨翼的精華!



其次:鴨式佈局在氣動設計上無比複雜,涉及大量流體力學計算與實驗,更別說與其他翼面相互配合,共同操控飛機。如果採用鴨翼,對飛機的飛控系統的研究必須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而F-22設計時,還在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的計算機太弱,根本沒辦搞定鴨式佈局,一個簡單的控制計算就會讓飛控計算機死機!

我國科研人員對鴨翼的研究獨步全球,從最早的殲9驗證機,再到殲10,積累了深厚的功力,不論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還是殲20總設計師楊偉都是研究飛控系統出身的專家。有了他們師徒二人,我們才算馴服了這對鴨翼。




美國在研製f22時也推出過帶鴨翼的技術驗證機,如下圖所示,但是在鴨翼的控制和使用上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為了穩妥起步,再加上美帝發動機功力深厚,所以才採用了常規佈局,並且發出了:“最好的鴨翼是裝在敵人飛機上”的感嘆!



不是誰都能玩的轉這對鴨翼的,鴨翼就像武俠裡的偏門武功,練的好可以獨步天下,練不好就會走火入魔!我們現在在發動機方面還有一點短板,等到殲20裝配上了渦扇15,進入超音速巡航階段,鴨翼的優勢才是火力全開、真正煥發,不但有超音速,更會帶給戰鬥機超機動能力,那個時候再看殲20,絕對更讓你吃驚!


一坑四彈


殲-20之所以採用鴨翼,一是由於我國在鴨式佈局上有著豐富的設計使用經驗;二是我國發動機不如美俄,採用鴨翼,能夠比較好的平衡超音速和隱身性能。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殲-20的話,就能看到總設計師楊偉團隊為了滿足殲-20的超音速性能,在機身設計上做了許多的努力,如較大的機翼後掠角、鴨式佈局、較小的垂尾、窄間距的發動機、超音速氣動焦點後移較短等等。

這些設計都有利於減低超音速巡航阻力,因此這也是為何殲-20憑藉渦扇-10B發動機就能實現超音速巡航的原因所在。

同時,鴨式佈局的應用,還可以提高機動性,即使殲-20機體相對更大,且發動機推力較小的情況下,仍能獲得優秀的機動性能。

而且,鴨翼與前邊條翼的升力組合,能夠更好的減輕發動機的壓力,滿足大部分情況下的作戰需求。

當然,鴨式佈局的使用有利自然也有弊,缺點主要在縱向操縱性能較差、載荷相對較小、隱身性能更差,對飛控系統要求更高等。

至於美俄之所以沒有采用鴨式佈局,主要還是兩國發動機動力強勁,根本不需要為超音速等問題,而犧牲載荷與隱身。特別是美國對於隱身性能極為看重,畢竟他們制定的四代機4S標準,隱身性能就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千字軍事


關於鴨翼,美國飛機設計師說過很知名的一句話,“鴨翼最好裝到敵人的飛機上”,曾經一時,個人大惑不解,網上爭辨得相當厲害,先把這個過程說一說。

噫,圖中的紅圈圈是個啥東西呀?這不是鴨翼嗎?怎麼曾經大言不慚的美國佬也玩起了鴨翼?可是嚇死寶寶了,這不會是抄襲,山寨中國的吧?有意思,真有意思,美國六代玩鴨翼,不可思議吧?一時網上閉嘴不吱聲了呢。當年可是鬧熱得很哩。我們的殲-20橫空那個出了世,猛可裡發現了這對小翅膀,頓時就炸開了窩。美國說了,飛機的鴨翼破壞隱身。我聽到的哀怨,中國矢量發動機不行,無奈何地長出這對小翅膀以利超機動,屬於激乍激變的手段。它長著這對大翅膀,RCS值當在1以上,等等。都不是,這要從鴨翼的根上捋捋。

看見沒有,這是我在網上的截圖,到今天仍有人堅持這樣的觀點,真是到了正本清源之時了。答案是,美國發展F-22是在1982年,那時的電子技術還不足以支持鴨翼發展!而法國“陣風”發展的1986年,就有32位處理器了,完全可以支持鴨翼飛控技術發展需要。F-35發展時間較晚,但它是攻擊機的思路,根本在總體設計上不考慮高空機動,所以氣動外形直接就是常規佈局。這才是真正的歷史。

最後要告訴大家的是結果,美國人做F-35的時候,並非沒有考慮過鴨翼,曾做過一個JASF全尺寸鴨式佈局模型,經過反覆測試比較,其RCS值與常規佈局絲毫無別。

現在再來看看我們列裝空軍一年的殲-20,心情別樣地爽吧?所以,別跟風,一有個什麼風吹草動就穩不住性子,就心裡沒底了,就自形慚愧了,就引喻引失跟風瞎說一陣,到了只能後悔莫及。所以,穩住,還是穩住,人能謹慎無大錯,再不心慌的時候不妨多翻一點書。


魂舞大漠


話說美國F-22戰鬥機當初研發項目,ATF(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的時候,因為最初美軍把超音速巡航放在第一位,隱身性能指標定在RCS(雷達反射面)1平方米的級別。

因為鴨翼佈局,同時又正升力配平、以及渦流耦合增升的特性,超音速飛行增升效果明顯,所以當初一大票戰鬥機方案都把鴨翼結構作為基本選擇方案。洛克希德馬丁的ATF計劃設計之一。

但是之後,美國空軍,突然提高要求,對隱身性能指標放到苛刻的0.01平方米,在當時技術條件下,根本無法實現,同時作為平衡超音速巡航指標降低到15分鐘,於是鴨翼方案紛紛取消,迴歸正統。而在90年代初美國海軍進行的第四代戰鬥機JAST項目中,洛克希德馬丁構型還是以鴨翼設計為主。

但是後來,美國海軍的JAST項目與空軍的輕型四代機的CALF項目進行合併,成為JSF項目,而美國空軍同樣對隱身指標提出更高要求,最終演變成現在的F-35。

實際上可以看出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其實也是個超級鴨翼控,但是在當時技術條件下,無法解決鴨翼所帶來的雷達RCS增加的問題,而美國空軍那時候非常迷戀隱身性能,所終導致其鴨翼計劃放棄,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洛克希德·馬丁是很願意設計鴨翼戰鬥機的。至於俄羅斯,一方面蘇-57很大程度上還是吃蘇-27的T-10構型的本,這樣可以省大量的前期探索時間,另一方面其可動邊條設計,具有鴨翼的部分功能。T-50的可動邊條

鴨翼本身不會帶來雷達反射面增加,但是其在飛行時,進行偏轉控制的時候,會導致雷達反射面增加(放在後面的水平尾翼由於有主機翼遮蔽,情況要好一些,但也會增加反射面)。當然上面提到的T-50的可動邊條同樣會繼承這一缺點。所以焦點就是如何解決或處理這個問題,這個方面,個人覺得是隱身材料技術和飛控帶來的自信。

殲-20鴨翼是使用特殊複合材料和透波材料製作,從而降低雷達反射面積。

另一個原因是使用鴨翼切尖修改,降低RCS。鴨翼形狀對於渦流影響極為敏感,需要相當的空氣動力學才能進行嘗試。

最後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對於F-22的0.01反射面,也不過是正面極小的角度才能實現,並不意味著整體反射面積都可以達到這一極限。

需要攜帶龍勃透鏡進行飛行,放大雷達反射信號,以方面地面雷達跟蹤,本身就是隱身性能極好的標誌。


五嶽掩赤城


說起殲-20,廣大軍迷朋友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說,作為世界上第二款投入服役的五代機(我兔標準四代機)確實值得我們驕傲,其獨特的鴨式佈局也使得其被分辨的標誌性特徵之一。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殲四代機中只有殲-20採用鴨翼?

目前我們所熟知的四代機也就4款,從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世界上也沒有幾款四代機,而其他3款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常規佈局。首先來看美國,美國其實很早就開始研究鴨式佈局,在那個技術不成熟的年代人家美國發現經管鴨式佈局好處多多,升力係數高,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依舊有許多BUG無法解決。同時美國人一貫奉行只要馬力大,板磚都能飛上天的原則,誰較人家有如此優秀的發動機來著。於是乎,美國人在四代機的設計上依舊選擇的常規佈局。

再看看俄羅斯,其服役的蘇-57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應急產物,為了在短時間內研發出來,其採用了大量成熟的技術,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總感覺蘇-57就是拍扁了的蘇-27的原因。蘇-57直接才有了和蘇-27一樣的升力體佈局,因此看起來特別優美但是隱身性能嘛要打個問號,誰叫人家不思進取來著。

至於殲-20,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始終被心臟病這個問題困擾,為了彌補心臟病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在氣動佈局上做文章了,於是經過楊偉總師兢兢業業的設計,殲-20以其特殊的氣動佈局彌補了發動機功率不行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