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猿聲啼不住」,穿越到1886年的長江三峽,沿岸忙碌的清朝人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區境內的長江干流上,它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第五套人民幣1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就是長江三峽中的夔門。

這組老照片由英國攝影師拍攝於1886年,當時還是清朝,記錄了130多年前的長江三峽風景和沿岸忙碌的清朝人。圖為1886年,長江三峽岸邊揹著柴火的清朝婦女。

1886年,長江三峽岸邊的煤礦。

1886年,正在長江三峽岸邊挖礦的礦工。

1886年,長江三峽岸邊做煤餅的工人。

關於媒餅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知識:20世紀20年代初,山東德州一名叫王月山的伙伕觀察到灶裡的煤火燃燒不旺時,只要拿根鐵棍一撥,火苗從撥開的洞眼竄出,火一下就旺起來。後來,他用煤粉做煤餅時,有意在上面均勻地戳幾個通孔,不僅火燒得旺,而且節省燃煤,這種有洞眼的大煤餅因為它的形狀酷似蜂巢,所以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蜂窩煤”。所以蜂窩煤是中國人發明的;圖中的煤餅沒有孔,不是蜂窩煤,當時蜂窩煤還沒有發明出來。

1886年,長江三峽岸邊的茅草屋,好像是做小生意的人家,地上還躺著兩頭黑豬。


1886年,長江三峽沿岸的茅草屋。

1886年,長江三峽沿岸小鎮上的人們,有擺攤有算命有剃頭,不過感覺像擺拍。

1886年,長江三峽上正在船上吃飯的船工。

1886年,長江三峽上的一艘帆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