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2018年芝加哥馬拉松將重新啟用精英兔子領跑員!這對於參加芝馬的精英選手來說喜大普奔,終於不用在糾結於誰去領跑這個問題了。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相信看過鑽石聯賽中長跑項目以及大滿貫柏林馬拉松等賽事的跑友,都不陌生這樣的場面:比賽前半程總有2-3位選手在那些大牌明星之前拼命狂飆,而跑完半程或三分之二賽程後,他們一般退出比賽,讓身後的大牌明星“放手一搏”,衝擊好成績。這些領跑者就是配速員,也被稱作“兔子”。

“兔子”的安排甚至成了辦賽成功與否的一個評判標準,他們是比賽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也是一些跑友實現PB的好助手。需要知道的是,“兔子”不僅助力業餘跑友創造佳績,專業選手的“兔子”地位更是舉足輕重。

兔子在長跑比賽中的作用

中長跑、馬拉松由於時間長、可變因素多,因此跑出好成績往往不容易,成績的波動起伏也很正常。如果前程跑得太慢,肯定影響最終成績。前程太快,則後勁不足。在此,配速員就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在他們的帶領下,選手們可以按照既不慢、又省力的“高效配速”跑完前程,以便後程衝擊好成績。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專業比賽的兔子一般出現在商業比賽(國際田聯鑽石聯賽、挑戰賽)中,並且已經逐步形成“系統工程”。而在奧運會、世錦賽之類的世界大賽上是沒有“兔子”的。結果就是在世界大賽中,選手之間往往不願意領跑,前程跑得特別慢、留著最後拼速度,最終難出成績(就像芝加哥馬拉松在2015年取消“兔子”後的局面一樣)。

所以,商業比賽是中長跑世界紀錄的“溫床”,比如世界男子、女子5000米各自歷史前5位成績,基本創造於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前身為黃金聯賽)或挑戰賽,而不是在奧運會或者世錦賽等世界大賽。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比較例外的是女子10000米,里約奧運會上演史上最強的女子萬米大戰,阿亞娜打破了王軍霞的世界紀錄,也成為一場經典之戰。

兔子的任務基本是按照目標成績的平均配速、或者稍慢的配速跑完固定距離(全馬比賽一般是前20公里或30公里,800米),此後退出比賽,留一定的餘地給熱門選手全力發揮、衝擊好成績。

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的“搖籃”——柏林馬拉松,每屆比賽都會安排領跑員。例如2014年柏林馬拉松,那場創造當時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2:02:57)的戰役,領跑“兔子”功不可沒。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2017年的NIKE“破二”行動,請來了29位世界頂級長跑運動員組成整個兔子方陣。每輪6位兔子,排成三角形,除了幫助三位頂尖“破二”選手保持配速,並且形成一堵擋風牆,為選手破風!最終幫助基普喬格以2小時00分25秒完成比賽,創造人類歷史。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黑色圓點代表選手,紅藍綠三色圓點代表兔子

還有前不久的2018年柏林馬拉松,三名2:06水平內的精英兔子領跑基普喬格,其中兩位是基普喬格的私兔(穿Zoom Vaporfly Elite),一位賽事官方兔子(穿adidas的Adizero Adios),幫助基普喬格創造歷史,2:01:39打破世界紀錄。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有和沒有“兔子”,竟然是天壤之別

芝加哥馬拉松作為可以和柏林馬拉松媲美的全球最快賽道之一,也有著輝煌的歷史。芝加哥馬拉松男子賽會紀錄是前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梅託於2013年創造的2:03:45。

但自從2015年開始,冠軍成績已經一落千丈。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組委會為了提高比賽的純粹性和競爭性,取消了領跑“兔子”。

有和沒有“兔子”,前三名成績的對比可見下表: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可見,從2015年沒有了兔子之後,前三名成績有了“質的退變”。其實不僅是芝加哥馬拉松,同為六大滿貫賽事的波士頓馬拉松賽也一樣沒有精英選手的領跑員,加上賽道坡度大、比賽氣溫偏高。

所以儘管波馬名氣大、陣容強,但冠軍的成績基本每年盡在2小時10分左右徘徊,今年波士頓馬拉松更是因為遭遇惡劣的天氣,冠軍被日本選手川內優輝2:15:58的成績奪得。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川內優輝奪2018波士頓馬拉松冠軍

業餘跑友在比賽中如何跟隨“官兔”

如今各地馬拉松賽場上,組委會一般會安排一定數量的分時段的配速員,也是組委會精心組織安排的,方便業餘跑友跑出節奏、實現目標。

首先要知道的是,這些業餘層面的“官方兔子”和專業選手的兔子是有區別的。在全馬比賽中,業餘兔子往往會跑完全程,而專業兔子一般帶領前30公里,剩下的路程留給“主力”選手發起衝刺。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官方兔子”是經過一定程序進行報名和篩選的,一般來說實際水平都會稍快於預定成績。比如全馬330兔子基本上都能跑進3小時20分,全馬400兔子很大一部分PB接近3小時30分。

理論上跟著兔子基本能達到預定成績,但實際的情況卻不一定理想。受比賽現場氣氛的影響,官方兔子的配速也不一定“標準”,也可能變幻莫測。首先,兔子雖然具有一定的實力、有能力跑到目標成績,也經過官方組織的篩選和訓練,但經驗、控制速度的能力等方面卻不一定比其它資深跑友更好。

另外每位兔子、每位跑友的特點不同,有人習慣先快後慢、有人習慣先慢後快,這方面不一定能“一拍即合”。所以,跟著“兔子”卻跑不出預定成績、或中途放棄跟隨的情況比比皆是。


為什麼馬拉松比賽中“兔子”如此重要?


而且,有些比賽的起跑區並沒有按照報名成績來分區,“兔子”往往扎堆在隊伍最前方起跑,而排在後方的跑友等跑出起跑線,速度相近的兔子早就跑遠了。這種情況下,起跑階段盲目加速去追“兔子”是不可取的,會嚴重打亂節奏、對後續賽程的影響是毀滅性的,一定要沉住氣、壓住配速、嚴格按計劃來跑。

所以總的來說,PB的夢想是不能完全交付給“兔子”來實現的。想穩定發揮出高水平,首先自己要養成敏感而準確的主觀感覺(速度感、疲勞的把握、傷痛的把握等);還要對比賽要形成足夠的掌控力,調控競技狀態和速度。在此基礎上,“兔子”才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