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2009年,當田鋼印和他的團隊決定做無人機的時候,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買國外現成的無人機,照貓畫虎;二是,改裝有人機,轉手也能賺兩三百萬;三是,從白紙開始設計。

他們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路,從白紙開始設計!

“抄人家的我們覺得很丟人,我們技術已經達到做出無人機的水準。”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大男孩自信地說道,“無人機不可能一直保持幾百萬的價格,只有自主研發,我們才能與歐美的直升機展開價格競爭。”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田剛印從小喜歡飛機和電子產品,他的夢想就是製造飛機。

1995年,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海鷗”號試飛成功時,田剛印還是一個13歲喜歡仰望天空追逐飛機的少年。而現在的他是國產無人機的領航者,北理工飛行設計專業的在讀博士,從師校長楊樹興老師。

本科時,剛走進北理工他便參加了聲名遠播的北理工航模隊。在航模協會里,有人做拼裝、做設計、做飛行、做控制,而田剛印喜歡在別人的航模上“加零件”。“我就喜歡做改良。在別人弄完了之後,我加零件讓飛行器更穩、更靈敏。”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在大學“搗鼓”航模的時候,他結識了學做控制的好哥們滿意。再次相遇已是2007年,大學畢業兩年後,田剛印剛剛離開一家日本無人機的代理公司,滿意也剛剛離職,這一對“難兄難弟”走在了一起。而這一次的碰撞,成就了他們各自的夢想,也給國產無人機制造奠定了基石。

起初兩個人只是一心想要把夢想中最好的飛行控制器做出來,即使失敗也無所謂。田剛印從自己結婚用的聘禮中偷偷截留了4萬,滿意也從家裡買房的錢中拿出了4萬做創業基金,註冊了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創業初期,田剛印的生活很清貧,但生性淡泊的他也不以為意。“下個月能交得起房租就可以,吃什麼都無所謂,有時候忙起來吃飯都是負擔。”

而當完美的飛行控制器製作出來,並讓他們獲得“第一桶金”後,他們卻把眼光放到了無人機上,“是出於對未來的責任感,也是興趣所在,我說服團隊所有的人做無人機。” 田剛印的公司靠賣飛行控制器已收入頗豐,而他們卻選擇困難重重的無人機制造。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2012年底,田剛印團隊設計出來的無人機試飛成功。當週圍的人都興奮得手舞足蹈時,田剛印卻淡定得多,因為在他心裡早就知道“這架無人機一定可以做出來。”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這架TD220無人機身長1.5米,重量僅290公斤,有兩個共軸的螺旋槳,沒有尾翼,佔地面積小,零件少,在狹小空間起降特別有優勢(甚至可以放到汽車後備箱),抗風性能特別好,能實現了無人機的各種功能,自主起飛、自主降落、自主航線飛行。

“無人機是一個‘燒錢’的玩意兒,每一次試飛光油費都逾5000元。飛機設計出來了,但資金卻出現了斷層,所幸在2013年初獲得了北京市政府投入的5000萬,幫助我們度過了難關。TD220從研製階段過渡到投入生產階段。”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這兩年TD220無人機不斷更新迭代,B型機在增加35公斤的基礎上,其他指標都是乘以2,續航延長到5-8個小時。

“三四百米的山路靠人力背柚子,一公斤的成本是1.5元,需要半個多小時才能運輸下山,而用TD220無人機的成本最多要兩毛,2-3分鐘就可以運輸到山下。”田剛印介紹到無人機的工作效率充滿自信,“年底我們將推出3噸無人機,可用於石油鑽井平臺以及偏遠地區的貨物運輸,3噸無人機運輸成本僅是3噸卡車的87%。”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田剛印團隊研製的無人直升機正在進行航拍航測試驗

田剛印說,他們將根據客戶不同的需求,在無人機上搭載不同的監測處理設備來實現不同的功能。目前,無人直升機主要用於電力巡線、災情評估、海洋執法、森林防火監控等領域,執行任務全過程只需在電腦上設定好程序,無人機就能自己完成起飛、執行任務和返航。“人只需要在地面操作即可,用鼠標在地圖上操作,高度、位置、方向都可以控制。比起人工和普通機械,無人直升機的效率更高。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在1000多平米的辦公區中,幾乎沒有裝飾,但會議室、接待室、測試實驗室、飛機展示區、員工辦公區,卻劃分得井井有條。

書架上散落著很多專業的書籍《嵌入式系統》、《特殊螺絲》、《工程力學學習指導》……顯然它的主人時常翻閱她們。

而白色秀氣的TD220立在一進門的位置,顯示出了它是中航智的驕傲。

一張白紙上畫出的是中國航空“智造”夢想

田剛印介紹,他的中行智今年將在深圳開辦生產工廠,以後他將兩地奔波。在深圳生產型人才要優於北京,而北京的研發型人才又很豐富,政策優勢也好。同時,今年也將對外商貿提上日程,他相信,TD220在日後國際市場將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