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袁術兄弟相殘,「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從此而衰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從輔佐光武帝而發跡的陰氏、鄧禹、耿弇、梁統、竇融、馬援"六大家族",到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這種"四世三公"的高門大族,"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是當時人們的一種共識。不過,如果是"禍起蕭牆",那麼只能是家族越來越衰敗,比如說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時的汝南袁氏。

袁紹、袁術兄弟相殘,“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從此而衰

說到汝南袁氏的建立,不能不說是帶有儒家傳統色彩的個人故事。汝南袁氏興盛局面的開創者是袁安。據說其發跡之地為洛陽,當時袁安還沒有做官,不過由於之前跟隨祖父學習經書、任職積累了不小的名聲。在客居洛陽時,有一天下了大雪,恰好洛陽令冒雪前來拜訪,看到袁安裹著單薄的被子躺在床上,就問為什麼不向親戚朋友求助,袁安回答到"大家都過的不容易,我怎麼好意思打擾別人呢?"洛陽令對其十分敬佩,就推舉他為孝廉。

袁紹、袁術兄弟相殘,“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從此而衰

在東漢,孝廉雖然不是官職,但卻是寒門地主走上官僚之路的最佳途徑,不管這個事件是炒作也好,真實也罷,袁安憑此擔任了陰平縣長,步入仕途。不過,後來的實踐也證實了袁安的為人:不畏權貴、斷獄公平。

在東漢時期,刑法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野蠻的,除了徒刑、罰金之外,更多的是鞭笞、斷腳趾等肉刑,因而人們對於這種殘酷的刑罰還是感到十分懼怕而擔憂的。袁安在治理楚獄期間,能夠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不搞擴大株連,讓許多人在敬畏刑法的同時對其感念異常。

而在進入中央決策機構,擔任司空、司徒等官職時,面對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竇氏,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在朝廷中發出自己的聲音,積累了豐厚的聲望。因而,在其去世後,其子及皆官至司空,孫子為司空、,重孫官亦至司空,另一重孫也長期擔任、。四世中居之位者多至五人,史書上記載"四世三公",在東漢末年絕對是一流的豪門。

不過,再昌盛的世家大族也有衰落的那一天,而汝南袁氏的衰敗是從東漢末年袁紹與袁術的分歧開始的。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年代,袁紹、袁術兄弟憑藉其"四世三公"的深厚底蘊,使得許多豪傑紛紛來投。在當時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時,袁紹、袁術兄弟是其中兩支重要的武裝力量。

袁紹、袁術兄弟相殘,“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從此而衰

然而,袁紹與袁術的分歧在於對於東漢皇室的態度不同。袁紹認為,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扶植東漢宗室為帝,從而繼續把持朝政,他選中的代理人是劉虞,希望得到袁術的支持;而袁術身為袁氏嫡子,向來瞧不起出身於庶子的袁紹,他認為,漢室已經是"苟延殘喘",可以取而代之,袁氏族人、部曲都應該聽我的。結果,雙方的積怨越來越深,最後導致兵戎相見,曹操等其他軍閥趁機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