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三大定律

中國歷史的三大定律

中國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紂王即位不久,命人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賢臣萁子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與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錦繡,乘華車,住高樓。國內滿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異寶。我不禁為他擔心。”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踐,為報仇雪恨,臥薪嚐膽,精神非凡。但他的個人品質卻非常糟糕。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幫他籌劃大計的兩個功臣,成就大業之後,一個被殺,一個逃跑。

殺文種的時候,勾踐說,“你教我滅吳七種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種就滅了吳國,你那裡還有四種,把它帶到先王那裡去吧。”

有七種方法滅吳,應當很有智慧,卻遭了勾踐的毒手。

此前,范蠡曾規勸文種,“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范蠡之智,顯然高過文種,終能免於一死

第三定律,皮毛定律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句話,寫的是中國知識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

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中國的知識分子就變成了“毛”。

“毛”是個什麼東西,有一股腥羶之味。堂堂乎文人雅士,怎麼會是“毛”?秦之前,文人們曾經有過一段美好時光。他們負笈而行,周遊列國,天馬行空,十分浪漫。那時的人,他們“笈”中裝著的那份精彩只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他們揹負著它,走遍世界。他們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說服全世界。他們的思想像凌空而過的天馬,高遠而神奇。諸子百家,(三?)教九流,每一流派都是一股清泉,噴湧而出。清泉彙集之處,是大海,激盪澎湃。秦以後的文人,他們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經書和教義,他們整日誦詠的是別人思想的片斷。文人們沒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甘洌的清泉完全乾涸了。天馬沒有了,只剩下一些依附於皮上的隨風抖動的“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