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現實?大學職員發展究竟怎麼樣|視角

本文為麥可思專稿。

自2008年日本教師發展(以下簡稱“FD”)被義務化後,日本又修訂了“大學設置基準”,其中規定了職員發展(以下簡稱“SD”)是各個大學的義務。這項新活動的開展並沒有讓人覺得幸福感將至,反而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本文將從SD是什麼(what)、SD義務化的意義(why)、怎麼開展(how)及小結這四部分進行簡單探討。

SD是什麼

日本學界對於一些從外國引入的名詞,常常沒有翻譯為日語,而是用日語發音直接標記,或者直接用英文縮寫。比如,RA(Research Assistant)並沒有用日語的“研究助理”來表示,而是採用羅馬字母的簡寫。但即使經常用一樣的簡寫,含義有時也不一樣。比如日本從美國導入的TA(Teaching Assistant)制度,跟美國的涵蓋範圍是不一樣的(美國TA的業務內容涵蓋修改學生作業,研究生TA有的還要承擔教學任務,而日本多作為給學生經濟補助的一種形式)。所以我們要先搞清楚SD是什麼。先看S(Staff),下文直接使用“職員”一詞,且都指限定於“大學”內的討論。

在日本,大學組織的概念圖如下所示,拋開外部的“監護人”“地區”“產業界”,可以看到大學內部的基本構成是“教師”“職員”“學生”。

理想=现实?大学职员发展究竟怎么样|视角

與中國大學稱所有教職員工為“老師”不同,日本將其清晰地區分開來。從事相當於國內行政業務比如教務管理的人員,我們稱呼“某某君”,不加“老師”的稱呼。這兩個職種有不同的職業路徑,“教師”有可能參與“職員”的行政事務,但“職員”一般不大可能轉為“教師”(多因為學歷和基本論文數要求)。

行政管理層的“院長”(名片上依然會標記自己是教授,多是在履行教授職責的同時兼任行政職務,所以仍屬於“教師”類別)之類的職務,不太受待見,因為這意味著自己的時間會被大量佔用,用於學術研究的時間會減少。比如在我原來的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院(日語稱“研究科”,相當於中國的研究生院),因為該職位太不受歡迎,我們的院長(科長)據說是各科系輪換著做的,有一屆輪到一個精瘦的教育哲學的教授,其本人是苦不堪言。

圖中的職員大致相當於中國大學的行政人員,具體的職務內容,可以參見下表。

理想=现实?大学职员发展究竟怎么样|视角

我在京都大學當學生的時候,接觸最多的是“學生支援類”的工作,涉及學籍、成績以及獎學金等。我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得到了我們教育學研究院圖書室人員的很多幫助。比如在文獻的查找方面,尤其在有關大學教育的政令法規的變遷方面,真的是感到了專職者的專業力量(在日本從事圖書管理員要考相關資格證書)。

後來我在工作中接觸最多的是總務類工作,比如平時採買書籍,以及負責與工作相關的活動宣傳等。IR職位是這幾年在日本的大學裡興起的,即使不熟悉這個名詞的朋友也聽說過大數據吧,這個職位簡單講就是對大學裡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後用於學校決策。

搞清了Staff的內容,接著看SD指代什麼。在2008年FD被義務化的時候,FD被定義為“教員的針對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有組織的活動”,SD作為對立詞,即教員以外的大學工作人員的職業發展的概念被提出。因為在英國教師發展用的是SD一詞,這一點特別被指出並區分開來。也就可以籠統理解為,在日本,FD是針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發展活動,SD是針對職員的發展活動。

SD義務化的意義

既然在2008年FD被義務化的時候,SD作為對立的針對大學職員的名詞就已經出現,那麼為何現在又重提,並把它也義務化了呢?我們先來看這次的法規條款,原文直譯出來如下:“為了能更適當且有效地運營,大學需要提供讓其職員習得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能力和資質的培訓機會,以及實施其他舉措”,並註解“1.職員不僅包括總務類的職員,也包括教師、校長等大學的管理層、技術職;2.FD以外的”。

從文字上來看,可以認為,首先在內容上這次明確強調重點在於管理運營,其次,對於兼具“教育”“研究”“管理運營”“社會貢獻”職責的大學老師來說,除了要做到FD裡強調的教育方面的提升外,SD特別增加了“管理運營”方面的提升義務。我又查閱了文部科學省的相關部門關於此條目審議過程的資料,發現文部省的本意似乎要打破“教師”“職員”間的壁壘,促進“教職聯合”,即促進並加強教師(教學科研崗位的人)和職員(行政崗)對於大學管理運營的共同參與。

怎麼開展

前一部分多次提到SD在2008年伴隨著FD的義務化已被提出(更早之前也一直被討論),再加上一些雖沒冠SD之名卻行SD之實的項目的開展,所以既有的SD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1. 碩士進修課程

在這方面有兩個進修課程值得一提,一個是東京大學教育學院開設的“大學經營及政策”課程,一個是櫻美林大學開設的“大學管理者”課程。前者開設於2005年,每年招收碩士13名,博士4名,其中一半的人有工作經驗,包括大學老師、大學職員、私立大學的理事等。課程內容包括大學財務經營、高等教育政策等。

為照顧這些在職人員,課程多安排在週五晚上或週六。櫻美林大學是私立大學,2001年開設“大學管理者”課程,最初主要採用夜校的形式上課,2004年開始了函授教育,解決了學習者“時間與距離”的問題。這兩個碩士課程的共通性在於都面向大學職員,且都從宏觀即管理的角度看待高等教育。

2.

短期系統的培訓項目

除了上述正規的以學位為目的的系統進修及培養外,現在已經有幾個比較成熟的、內容比較系統的SD項目,這裡主要介紹兩所大學的項目,一個是日本的東北大學(位於仙台,魯迅留學過的醫學院就被併入了該大學)的項目。該大學是近些年在教育上特別肯下成本及功夫的大學,甚至在排名上已經有超越京都大學的勢頭。在大學職員培訓方面,該校申請到文部科學省的資金,開發了兩個項目,一個叫“學術領袖培養項目”,對象主要為各個大學機構裡參與新項目的開發、改善及運營的中堅層或老資格的教職員工。

另一個是“大學職員能力開發項目”,對象主要是年輕的及中間層大學職員。還有一個是筑波大學的項目。該大學以師範大學起家,在教育方面依然擁有較強的實力。該大學的大學研究中心從2000年開始開展“大學職員培養項目”,如今已經有了一定的系統性,雖然沒有學位,但頒發修習證明,基本是以各自在職場遇到的問題為主進行學習,可以說是WBL的形式。

3.有針對性的短期培訓項目

這裡所指的針對性是指針對特定人群開展的短期培訓。比如國立大學財務及經營中心開展的以財產管理、大學醫院管理為主題的培訓,再比如國立大學協會開展的“關於管理的討論”,是以大學的中高級行政管理層為對象。此外,各大學一般有相應的入職培訓,也可以看作是針對新人的培訓項目。

小結

以上介紹了SD是什麼(what)、SD義務化的意義(why)以及SD怎麼開展(how),接下來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感想。對於文部科學省的這一政策,我的感覺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之所以這麼說,有以下幾個理由:

1.教師和職員的權利不平衡性。前文圖中構成大學的三部分“教師”“職員”“學生”雖然用了同樣大小的橢圓來表示,但其實拋開學生不談,在日本的大學中,“職員”處於一個話語權和決策權都比較劣勢的位置,多是被放置於一個遵照教師指示做事的角色,這也被當作問題多次被詬病。

我自己也深有其感。比如我經歷的東大和京大的職場,一般開會,即使職員們參與,也沒有很多話語權。我周圍的教授們話語中多多少少會流露出“照我說的做就行了”的優越感。所以我覺得在沒有參與決策權和話語權的情況下,即使職員們進修回來把自己武裝得很強大,也難有用武之地。而所學缺少可發揮的地方,則必然反過來影響SD項目的開展。

2.對於職員個人的必需性。在固有的業務量不變的基礎上,從職員的角度來講,即使繼續進修或提高能力,對自己也沒有立竿見影的好處,自然消減了參與積極性。打個不一定貼切的比方,比如我作為職員,有一堆教師出差的單據要報銷,表格要填,這時大學要我學俄語,以應對未來可能來我大學留學的俄羅斯人。我既沒有興趣,又沒有升職加薪的外在動因,你覺得我的參與積極性和配合度會高嗎?

3.根據FD開展的情況,我對日本大學的SD不樂觀。FD自2008年被義務化以來,已快10年。我是2009年進入京大的碩士課程學習的,身在一個帶動開展FD的地方,親身參與以及耳濡目染了開展FD活動的苦與樂,我的最大感受是“尷尬”。

一個是從教師的角度來講,雖然文部科學省將此義務化,可是並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制度支持,以及相應評價制度的改善,以研究為主導的教師評價體系仍然佔優勢地位,這讓一小部分對教育有熱情的老師很尷尬。

一個是從項目運營者的角度來講,因為義務化意味著各個大學必須開展FD,可是在2008年當時並沒有很多人將高等教育作為專業,也很少有人懂FD,也就是說有些項目的運營者是被硬抓去做這個的。再者,即使後來有一些高等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一般碩士沒資格做,博士辛苦完成課程後自然想去專心教學、做科研的地方,不願意做。這是另一種尷尬。

FD是針對有話語權的,在日本的大學裡地位稍高的教師群,且有一些教育學者在帶領著做,申請經費也比較容易,尚且如此艱難。對於那些沒有話語權的,平時常常被教授們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職員的SD,我實在無法樂觀。再加上,SD裡還包括要提升教師們的管理能力,對於研究至上對FD已經厭惡的教師,如果自己的研究時間還要進一步被剝奪,是可以想象他們的心情的。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日本的SD將會走向何方,還有待觀察。

主要參考文獻:

[1]林透.關於大學職員的榜樣及專業性——以國立大學法人為中心[J].大學職員論叢,2013(1):69-77,

[2]小特集:大學改革與SD義務化[J].大學時報,2016.7.

[3]SD/大學職員的能力開發[J].IDE現代的高等教育,2005(469).

[4]成長的大學職員[J].IDE現代的高等教育,2011(535).

[5]對大學職員理想形象的探討[J].IDE現代的高等教育,2015(569).

[6]職員的人事管理[J].IDE現代的高等教育,2017(591).

[7]日本文部科學省網站

理想=现实?大学职员发展究竟怎么样|视角
理想=现实?大学职员发展究竟怎么样|视角

作者 | 蔣妍

(早稻田大學大學綜合研究中心講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