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但不要強化自尊

by Heidi Grant Halvors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哈佛商業評論

成功,但不要強化自尊

推薦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每個人都知道,成功的關鍵是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不斷前進。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這樣去做。這篇文章推薦給大家。---王瀟鋒

如果你看看亞馬遜網上書店“自尊”這一標題,你會發現在“自尊”分目錄下有大約5,000本書。這些書絕大部分的宗旨不僅僅是告訴你為什麼你的自尊可能較低,而且教給你怎樣得到更多自尊。因為自尊被認為是個人成功的基石(至少在西方文化中是這樣),這也使得這一行當欣欣向榮。他們的邏輯是:除非你相信自己非常棒,否則你不可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當然,為了保持你的自信,你“必須是”完美的——由此,犯錯的可能性使你生活在默默的恐怖中,當你真的犯錯了,你就會感到極其震驚和難過。此時你唯一的防護手段是將你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你的長處,並對自我不斷進行精神安撫,直到它忘記了這一不完美的可怕插曲,並把注意力轉向更令人滿意的事情。

當你仔細思考時,這方法聽起來不太像是成功的秘訣,是不是?實際上,最近研究高度自尊的文獻綜述得出了令人不安的結論,那就是自尊並不像人們說的那麼好。高度自尊並不預示著會有更好的表現和更大的成功。雖然具有高度自尊的人們認為他們更成功,但客觀地來說,事實並非如此。高度自尊並不能使你成為更有效率的領導、更有吸引力的愛人、生活方式更健康、或在面試時更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然而,如果斯圖爾特·斯莫利(譯者注:斯圖爾特·斯莫利是美國諷刺作家Al Franken創作並親自扮演的一個電視角色,後來據此出版小說《我相當好!我相當聰明!去你的吧,大家都喜歡我!》)是錯的,並且高度自尊(與此相伴的是每天反覆肯定自己的完美)也不是你所有問題的答案,那什麼才是呢?

越來越多的研究(包括伯克利學院的朱莉安娜·佈雷尼斯和塞麗娜·陳的新研究)表明,自我同情,而非自尊,可能是打開真正的卓越潛能的鑰匙。

現在,我知道你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對這個詞——“自我同情”表示懷疑。但是,這是一個科學的、有數據支持的論點——並非感覺良好的通俗心理學。所以,請您堅持讀下去,並保持開放的心態。

自我同情是指一種以仁慈和體諒的心態對待自己的錯誤和缺點的意願——它包含了這樣的事實:只要是人就會犯錯。若你面臨困難時自我憐惜,那麼你既不會嚴厲地指責自己,也不會覺得有必要為了保護自我而去關注自己的所有優點。理所當然地,就像許多研究表明的那樣,自我同情能給人帶來更高水平的健康、樂觀和幸福,並能減少焦慮和抑鬱。

但它的後果如何呢?自我同情雖然“感覺”起來不錯,但那些嚴格要求自己的人——他們永遠被鼓勵成為最好,最終是不是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重要的是去理解自我同情“不是”什麼。雖然自我同情的精神在表達上某種程度類似於“給自己放個假”或“讓自己放鬆一下”,但它肯定不是“使自己擺脫困境”或“降低標準”的意思。你可以在自我同情的同時,仍舊對自己的言行承擔責任。你也可以在自我同情的同時,追求最具挑戰性的目標——不同之處不在於你想在哪裡結束,而在於你如何看待旅途中的沉沉浮浮。事實上,新近的研究表明如果你能夠自我同情,反而更可能真正地到達目的地。

在她們的研究中,佈雷尼斯和陳要求參加者各持一種由自我同情或自尊強化的、對待挫折或失敗的觀點。例如,當要求參與者反省個人的弱點時,一些人被要求去“想象你正從體諒和同情的角度跟自己談論這些弱點,你會說什麼?”

另一些人則被要求去專注於提高他們的自尊:“想象你正從肯定自己的優秀品質的角度跟自己談論這些弱點,你會說什麼?”

體驗了自我同情的人們更傾向於認為他們的缺點是可以改進的。實際上,自我同情絕非逃避困境,反而增強了人們改進錯誤和避免將來重蹈覆轍的積極性。

而積極性增強也引發了顯而易見的優秀表現。比如,在一項研究中,初次測試失敗的參與者被給予第二次機會以提高成績。比起專注於提高自尊的參與者,那些對自己的早期失敗採取自我同情觀點的參與者學習時間延長了25%,而且第二次測試的分數也更高。

為什麼自我同情的作用這麼大?在很大程度上,因為它是非評價性的——換句話說,與你的自我完全不相干——因此,你能直面你的缺點和弱點。這樣你對自己的能力和行為就有實事求是的認知,因此也能找出下次需要進行什麼樣的改進。

當你關注於保護自尊時,你就不能真實而公正地審視自己。你不會承認自己需要提高,因為那意味著要承認弱點和缺點——這會威脅自尊,並使人焦慮和沮喪。一旦你認錯,即使僅僅是對自己,就會要了你的命,那你怎麼可能學會如何正確地做事情呢?

這是個無可避免的事實:你一定會搞砸的。每個人——包括非常成功的人——都會犯許許多多的錯誤。每個人都知道,成功的關鍵是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不斷前進。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這樣去做。而自我同情就是你一直在尋找的方法。因此,請讓自己放鬆放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